网站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资讯 >

实录台湾十日行之三:淡水小镇与少帅禅园

[摘要]1月12日:淡水寻史、禅园探秘 早餐后步行至捷运剑潭站,乘2号捷运线,约半个小时到达新北市淡江站。 车站是单层建筑,红砖到顶简朴无华,地面石块铺成半圆形图案,整体风貌与古镇契合。按职业习惯,在捷运站观光咨询处拿了一张《淡水文化地图》,走出淡水捷...

1月12日:淡水寻史、禅园探秘

  早餐后步行至捷运剑潭站,乘2号捷运线,约半个小时到达新北市淡江站。

  

车站是单层建筑,红砖到顶简朴无华,地面石块铺成半圆形图案,整体风貌与古镇契合。按职业习惯,在捷运站观光咨询处拿了一张《淡水文化地图》,走出淡水捷运车站,沿着主街中正路慢慢西行,一部三百年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徐综展开。

  

  站前广场上停放着一个老式蒸汽机火车头,似乎在告诉你,这里的老式火车已被城际高速轻轨电气列车取代。

在中正路与公明街交叉的传统菜市场口上,站在街头吃了刚出笼的饱子。摊主用一个纸袋回收了盛饱子的塑料盘,并说了声“谢谢”。每隔一段,一个大约放着高1米、宽1米、长2米的黑色铁柜子。

迎着行人的三面是一整幅“淡水老街”的黑白照片,对着商店的一侧是用文字介绍老街的历史。仔细看,这原来是一个上面开门的垃圾箱,关着门。铁箱子的立面干干净净,看不到污秽脏物。让垃圾箱的立面成为小镇的导览牌,这个小点子让人感到这个古镇的文化气息。

街面上1796年落成的福佑宫三开间、大进深,供奉着妈祖,宫观的气势、精美的建筑与旺盛的香火显示,随着大陆移民隔海而来,妈祖文化也进入这块原住民平埔族的土地。我在这里取了一本“小人书”式的《弟子规》,好给小孙子当启蒙教材,还可学学大陆上少见的繁体字。

《淡水文化地图》介绍,小镇上还有供奉观世音菩萨的龙山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建于1822年供奉客家守护神的鄞山寺,也是来自福建汀州的客家会馆。在全台湾这些源于海峡西岸的寺观比比皆是。我一直以为,它们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民俗,更是两岸文化交融的见证。

“红毛城”是小镇的标志性建筑,两层红砖楼,座落在绿树连荫的小山丘上。1860年英国向清政府租借此地(租借期99年),建成英国领事馆,二楼为办公室,底楼设有4牢房。1972年英国撤馆,1980年由台湾方面接收,1983年定为“国定古蹟”(相当于大陆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

兴冲冲到此,只见馆外搭着脚手架,正在全面维修,暂不开放。一块“新台市立淡水古蹟博物舘”修复工程的牌子十分醒目:

通过此牌可以了解台湾古迹修建工作的流程,包括工地主人姓名、全民督工通报专线电话、电子邮箱及经费来源都公之于众,这也许是大陆上倡导、但难以见到的“政务公开”吧。

工地上立着9面旗,分别是西班牙、荷兰、明郑(成功)、清朝、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和“中华民国”国旗,表示1628至1980年,这座楼上曾先后挂过这9面旗子。1980年台湾当局正式收回领事馆的管理权。

不能进入“红毛城”参观十分遗憾,但旁边的原领事馆官邸可以参观。

这是一幢两层楼房,一层陈列着领事馆的开设经过、几届英国领事的简介及其后人来此寻踪的图片,并按当年样式展示办公室、客厅、书房、卧室、餐厅、洗衣房与厨房。有一个展板上说明“领事裁判权”的由来与内容。

注意到楼梯口上挂着一块牌子:“限行40人”。大陆开始控制景区的游人流量,但很少对单体建筑的游人流量进行控制,对保护文物而言往往是最要紧的。

  

由于领事官邸建筑精致、色彩鲜明,居山面海风景旎婉,成为当地青年谈情说爱、拍摄婚照的佳地。二楼就设计成为一个爱情屋,其中一间挂着许多传授爱情“秘诀”的字条。一边墙上画着象征爱情的两个可爱的卡通小孩。我被这天真的设计所感染,让女儿给我们照了一张像。

有人將园区内相思、苦楝、銀合歡等三種樹名串聯在一起,取名“戀愛三部曲”,寓意“相思(相思)、苦戀(苦楝)、合歡(合歡)”。人们在漫步寻访古蹟群外,亦可领略大自然的浪漫風情。有些古树挂着“珍贵树木”保护牌。

离此不远,顺着导览路标沿着一条幽静小道走了十来分钟,便见到一座深黄屋顶、白色拱柱的平房“小白宫”,十分醒目。清同治元年(1862年),淡水开港通商清政府设立了“洋关”,开设之初由中国人管理,后由英国人任副税务司,此官邸由英国人所建。官邸座落在1米高的石材基座上,四坡式斜屋顶上铺着闽南红瓦,门窗均为木质百叶窗,东、西、南三面是回廊式涼台,不挡视线可遮雨挡阳。这种英式风格在说明单上解释为“涼台殖民地式建筑”。其中一间关税展示厅解释道:清代海关分两种:一为“常关”,只征收本国船只的关税;一为“洋关”,征收外国贸易船只的关税。此为“洋关”,可见当时此地外贸的兴盛。1900年日本占领后,“小白宫”成为官方的宾馆。1945年光复后由台北海关接收,现新北市文化局主管。

与港口相关的古迹还有海关码头、沪尾礟台、原英商嘉士洋行仓库、得忌利士洋行遗址等都保存完好,现为洋行文物陈列馆兼旅游服务中心。

从领事官邸的北门出去,就进入了学校区:真理大学、牛津学堂、淡江中学等。这些都与一位加拿大牧师马偕有关。

  

在中正路与马偕路交叉口的街心花园中,立有一座黑色头像。这就是淡水镇无人不知的传教士马偕牧师。

此人1844年生于加拿大,1870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神学院,次年从厦门到淡水传教,先后在此建礼拜堂、办医院、开学校,聚当地人张聪明为妻,1901年病逝于此。现在半个淡水镇的古迹,都与他的名字有关。如果沿着真理街走去,沿途可以看到:

淡水礼拜堂,红砖墙灰色尖顶,历经改建,现为歌德式建筑重建于1933年。

1882年建的理学堂大书院、又称真理大学,英文校名Oxford College,源自马偕家乡加拿大牛津郡,课目除神学外,还有天文、地理、生物等科目。

1875年建的马偕故居,珍藏着他在台湾各地旅行时采集的植物标本和艺术品,现由真理大学管理。

1879年建的沪尾偕医馆,为当地民众治病,1894年中法战争时救治中国受伤官兵,为马偕纪念医院前身。现陈列有当时的病床、药瓶、手术器械。

1884年建的淡水女学堂,1916年后重建为淡水女学校。1910年建妇学堂,培训女传宣教士。

1906年建的姑娘楼,为教会、学校、医院单身女性提供宿舍。

1914年马偕之子建的淡水中学校,新校舍八角楼,即现在的淡江中学。_

淡江中学东北,为马偕家族墓园和外侨墓园。

连接真理街、文化路和中正路的南北街命名为马偕街。此街的墙上画有马偕为民众治牙病的涂鸦画,笔法简洁、生动有趣。

  

  

走到马偕街尽头,就是上面交代过的马偕头像。马偕本名George Leslie Mackay,人们称他为“偕牧师”、“马偕牧师”或“偕博士”。可以说,马偕已成为淡水镇的一个名片。

我不由联想:一个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淡水,传教、施医、授学,最后他和他的家人长眠于此,这是什么精神?他图的是什么?

在淡水小镇的街道上,除了为居民服务的餐饮、商铺、学校等机构外,也可不时看到利用文物古址开设的文化创意机构、商店。以马偕故居为例,现由小礼堂共和国国际有限公司经营,几位虔诚的长老会教徒用甘泉茶、小点心招待客人,讲述马偕牧师的故事,展示马偕的生活用具,推介“杏凤椰酥”(暗合“信奉耶稣”)、“马偕夫人蔥明茶”(暗喻马偕夫人张聪明女士)、“五饼二鱼礼盒”(源自圣经小男孩救助五千饥民的故事)、“满福饼”(马偕引进的烘焙饼)和特制的瓷画木盘等。我们在此小坐半小时,既休息又购物,享受了一次历史、宗教与文化“小吃”。街头多有众多的咖啡馆、茶馆、书店、餐馆和特色商铺。在一家商店门口,看到了我儿童时代在上海玩过、早已绝迹的弹子游戏机,勾起了童年的回忆。

在这里古韵与时尚融为一体,居民与游人共享生活。

“淡水古蹟博物馆”由来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1997年,台湾“行政院”通过“淡水河北侧沿河快速道路”兴建案,就是我们从台北市区到这里坐一的捷运轨道。这是一段文物富集的地带,众多街区、文物面临拆除的命运,于是数十个文化、环保团体援引台湾《历史资源法》发起抢救运动,并得到相关“地上物所有权人”,如台湾壳牌公司、原英商嘉士洋行仓库等企业的认同,纷纷主动向台北县(即现在的新北市)政府申请为“古迹”遗址,愿将“地上物所有权”捐赠给淡水文化基金会。得忌利银行旧址现辟为文物陈列馆和旅游服务中心,在这里“志工”服务热心指点我怎样玩古镇,见我衣衫较单薄,建议不要去渔人码头,那里阴雨风大、不宜前去。

  面对社会的要求,政府顺势而为,2005年5月制订《台北县立淡水古迹博物馆组织规程》,决定“为活化与再利用古迹,以社区营造理念,结合教育、产业及观光,推动淡水地区古迹及文物之调查搜集、研究典藏及展示推广,设台北县立淡水古迹博物馆”。2006年政府出资1.4亿元NTD,相继把全县31个文物遗址纳入“淡水古迹博物馆”,统一保护管理,并由淡水文化基金会营运管理。博物馆除吸收“志工”参与服务外,还公开招聘导览人员,“凡大学毕业、对文化古迹感兴趣者”,经考试后录用,见习时薪160元NTD,转正后180元NTD。淡水地区还把历史典故延伸至学校教育,在小学开展乡土文化教学,文物遗址成为青少年了解家乡的教育基地。留下乡愁古韵、保护文化遗存,哪怕是一块商号招牌、一堵老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与行动。

淡水河由东南向北流台北市、台北县(2010年升格为直辖市新北市)出海,历来为原住民凯达格兰族人的居住地,目前台北“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路就是为纪念凯达格兰族人而命名的。17世纪后,西班牙、荷兰人先后在这里安营扎寨、筑城建港,当时习惯称荷兰人为“红毛”,“红毛城”由此而来。以后的两三百年中,先后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港口,设有码头、教堂、医院、学校、洋行、英国租界等。目前台北老市区迪化街、西门町老街等淡江河沿岸的老街区就是当年淡水货运的集散地,据说曾占台湾贸易的4/5。可以说,淡江定台北的母亲河,先有淡水镇后有台北市。

后来,基隆港在台湾东北端兴起,淡水港没落。浮华洗尽,三百年苍桑留下了一部台北兴衰史。就文物保护与文化产业的言,据台湾有关方评述,淡水创下了几项“全台第一”:第一个为古迹遗址专门设置独立管理机构,第一个以古迹群组建為文化主題的博物館,第一个利用古镇文化遗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公路与捷运开通后,台北至淡水火車停駛,铁路原有火车头和铁轨作为遗产保存,原淡水火车站在保留原有格局与风格的前提下改造为捷运站,外来游客一下捷运站就能感受文化古镇的历史风貌。2011年8月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将壳牌仓库点交给淡水文化基金会营运管理,目前,以博物馆为核心的建立“淡水文化园区”对外开放观光游览,民间可租用馆址从事文化创意经营,被称为“古迹活化典范”。

漫步淡水古街小巷时,不由联想起前些年去过的澳门历史城区: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等历史建筑,以及同分散建筑紧密相连的妈阁庙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7个广场空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结晶。

在我看来,淡水古镇完全可与澳门历史城区媲美。2003年以“红毛城”为代表的淡水历史建筑群被认定为“台湾世界遗产潜力点之一”。也许我再次走访此地时,这里已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更为可喜的是,这里在大力改善城镇设施、发展旅游的时候,时刻不忘哼呵护史风貌,尽可能保存历史记忆,并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在社团、企业、民众与政府的合力下,留住乡愁、活化历史、活跃经济、改善民生在这里找到了结合点,这也许是淡水古镇给游客的最深刻的启示。

下午4点左右,乘上回台北的捷运快车,在北投站转乘1站,在新北投站下车,一个计程车的起步价,走过一条“幽雅路”,不足十分钟就到了“少帅禅园”,当年张学良将军的幽禁地。

踏进“少帅禅园”小门,一位员工上来解释:“这里并不开放自由参观,可以进来喝茶、用餐和泡汤,请到服务台购票”。

“这里不是关押张学良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让进?”

“这里由一家公司经营,请理解。”

我们3个人付了450元NTD进人院落。

这是一个山坡小院,只有一条小道可以进出。一间日式房屋禁闭窗门,里面放着一张桌子等简单陈设,立着张学良与赵一荻的立像。

厅屋外的一面墙上有一幅蒋经国看望张学良时的合影。

缓步十多米,建有一个亭子,置有张将军的塑像。

  

塑像背后1面白墙上印有张学良挽蒋介石联手迹,道出了他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

关怀乏殷,情同骨肉

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张学良夫妇在这里从1961年到此,幽禁30年。1990年获得自由,5年后迁居夏威夷,2001年逝世。他是怎样从血气方刚的将军变成虔诚的基督教徒的?如果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没有软禁他,他后半辈子的人生会怎样度过?是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还是战死在国共内战中?或者再度“换帜”、如傅作义那样成为“起义”将领?如果那样,1949年以后他会如何?以他宁折不弯刚烈性格,“文革”中会如何?这个风流倜傥曾经纵情声色、嗜欲吸毒的“官二代”为何能活到101岁?是由于这里的温泉美食?赵一荻的忠贞爱情?宋美龄的不变友情?蒋介石对这个“兄弟+政敌”的恩惠并施?还是少帅自己的辖达开朗?基督教的熏陶教诲,脱离政坛后的超脱旋涡?……从禅圆出来,我不由得浮想连篇。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张学良就是张学良。但是,个人的历史有时飘忽不定,往往身不由已,由多种偶然因素的合力所左右。

“少帅禅圆”的经营方式不能不写上几句。它始建于1920年,原名“新高旅社”,曾被日军当做“神风特攻队”(日本军国主义临近覆灭前疯狂反扑的空军敢死队)出战前夕的慰安所。1961年后张学良夫妇从先后从新竹、高雄迁至此。几经变迁、数易其主,现由“少帅禅圆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也算是百年老店。

“少帅禅圆”的服务项目有:

1、“汉卿美食”

“少帅私房套餐”(1500元NTD+10%服务费)

“大帅府传套餐”(2500元NTD+10%服务费)

“禅鲜素食套餐”(1600元NTD+10%服务费)

“四小姐鱻食套餐” (2000元NTD+10%服务费)

还接待会议、婚宴、团餐。8人包箱用餐最低消费10000元NTD。

2、“双喜汤屋”,“双喜”是张学良的乳名,现为温泉房,共15间,每房双人1200~1500NTD/60分钟。

3、“小六茶铺”。

4、露天泡汤:每人150元NTD,提供擦脚毛巾。

下午5点左右,禅圆内只有我们3个人。上午在淡水老街走了大半天,静静地在温泉池中泡了20来分钟,确实解乏。想到张学良夫妇当年曾在此地泡汤,倒也有趣。

“少帅禅圆”经营方式无须褒贬。它并非只供权贵私享的“私人会所”,也并免费开放的公共场所。企业经营既能满足了不同档次的休憩消费,又能满足游客寻史探秘的求知需求。在这里,历史知识的传播不受既定政治目的绑架,也不受经济功利的左右,公共价值与商业利益找到了一个两利的契合点。

“这里有动人的故事,曾是历史曾驻足的一隅”。

小折页上这个传销口号,不张扬,也不落俗套。


《实录台湾十日行之三:淡水小镇与少帅禅园》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news/340569.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一段铁路见证着的历史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