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10 08:58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10月7日,国庆黄金周的最后一天。少林寺鼓楼后侧,四口大铁锅热气腾腾,灶内的煤炭熊熊燃烧,发出呼呼的声响,而灶上蒸汽缭绕,一股股清香扑鼻而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排着队,眼睛里写满了期待。当锅盖打开,煮熟的玉米棒呈现在游客面前。
“少林寺咋会有这么多玉米啊!?”不少游客吃着玉米,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现场】少林寺内四口铁锅煮玉米
上午10时,少林寺内游客如织。当大家沿着少林寺常住院的中轴线来到鼓楼时,不少游客惊喜地发现,鼓楼北侧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这是干嘛呢?”来自陕西西安的游客张先生十分纳闷。
好奇的张先生加快脚步,来到鼓楼下,看到一块碑刻上粘贴着一张红纸黑字告示:少林禅耕农场自种玉米结缘领取处。
张先生也加入了长长的队伍。等了不到五分钟,一位师傅掀开了其中一口铁锅的锅盖,随后将煮熟的玉米棒捞出来放到筐里,抬到了游客面前。
“一人一棒!请大家自觉排好队,免费领取!”少林寺僧人向大家发放玉米棒的同时不停地向游客宣讲注意事项。
吃到香甜的玉米棒,张先生觉得十分幸运。“来参观少林寺,没想到还能遇上这种好事,真是增值服务啊!”张先生笑言,他遇上过寺院施粥,但寺院施玉米棒,还是头一回。
【好奇】少林寺咋会有这么多玉米?
鼓楼后侧四口大铁锅旁,忙碌的这20多人,有的是居士,有的是僧人,还有的是志愿者,大家各有分工:有的负责剥玉米棒,有的负责烧火,有的负责运水、添水,有的负责清运垃圾……
“今天早上5点半,大家就过来了,支锅、生火、运煤、拉玉米,上午8点,第一拨游客来到少林寺的时候,我们的玉米棒已经煮熟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志愿者说,看到游客开心地吃上少林寺的玉米,他们也很欣慰。
就在大家热火朝天煮玉米的时候,个别性急的游客绕道来到了铁锅旁边,他们十分好奇地问,少林寺咋会有这么多新鲜的玉米棒啊?
“这是我们少林寺自己种的玉米,无污染无公害,放心吃吧!”一位僧人回答。
原来,这些玉米,全部来自少林寺禅耕农场。
【幕后】首季玉米丰收与游客分享
“少林寺禅耕农场的100余亩玉米喜获丰收,这也是少林寺禅耕农场的首季玉米。” 少林寺禅耕农场负责人释延子法师说,禅耕农场共有1500亩土地,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少林寺西南的山林中,共有土地860余亩,这其中,能用作耕种的土地大约400亩;另外700余亩,位于登封待仙沟附近山中,主要栽种各种果树。
释延子说,去年冬季,他们首次选择120亩土地种了冬小麦,今年6月,小麦喜获丰收,共产粮10万斤。小麦收割后,他们又在其中100余亩土地上种了玉米。
“这100余亩玉米,长势很好,颗粒饱满,预计总产量可达8万多斤。”释延子说,少林寺一直秉承慈悲喜舍的精神,他们决定趁黄金周的最后一天,给游客施玉米棒。于是,10月6日下午,少林寺的多名僧人来到田间采摘玉米,并提前运到少林寺内。
释延子说,这是少林寺禅耕农场的第一季玉米,也是少林寺首次面向游客施玉米,得到了游客们的好评。今后,他们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给游客施玉米棒。
据释延子粗略估算,这一天他们共向游客施了5000多棒玉米,总重预计3000多斤。
【心愿】希望尽快建设临时用房
近年来,少林寺先后恢复了少林药局、传戒法会、少林香堂等,让少林寺传统文化的魅力愈加迷人。而在去年,少林寺恢复了“农禅合一”、“农禅并重”的传统,租来了1500多亩土地,成立了少林寺禅耕农场,除了种植果树蔬菜,还种植各种粮食作物。
“农禅并重,既解决了僧众的日用之需,又可以使禅者在生活和劳动中时时处处修行。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佛寺依靠官方经济的扶植和僧人托钵游化的方式,实现了自给自足的丛林经济,使禅寺独立出来,有利于焕发禅者独立的主体意识去证悟禅道,使他们真正成为洒脱自在的主人。”释延子法师说。
从去年恢复“农禅合一”、“农禅并重”的传统后,今年夏天,首季小麦迎来了丰收,总产量达到10万斤,少林寺僧众一年都吃不完。今年7月3日,得知滑县四间房乡受灾,少林寺临时决定,从中拿出3万斤小麦捐献给该乡的灾民。
“一年四季,大量僧众要到田间劳动,我们有很多农具和一些机械无处安放和停放。我们一直想在山间建几间木屋,用来盛放农机具,热心的居士甚至捐献了木材。这样,游客游览少林寺的同时,还可以到禅耕农场参观,有个落脚、喝水的地方。”释延子说,下一步,他们将和有关部门协商,希望将这一心愿尽快变成现实。
《少林寺禅耕农场玉米丰收赠游客》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zby/25741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