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7 13:16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旧物,比人的记忆更忠实。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丢弃过的旧物,被他一件一件的捡回来,放在一起。
这家最大的旧物仓,让人们又看到旧时光。
▲被旧物堆满的空间充满着复古的气息,一不留神就掉进了上世纪的时光中。
▲老沙发、旧茶几、还有妈妈陪嫁时的樟木箱……就想坐在这里继续听妈妈絮叨往事。
▲旧物让我们好像又回到了儿时扒在窗台上看外面的风景。只不过这次不同,我们开始向里、向曾经看去。
▲这样的地方逛一天估计都不够吧。
▲光暖暖地洒在老花砖上,时间仿佛在这里静止了。
这里是GOODONE旧物仓,老式家具、台灯、自行车、花砖、打字机……里面堆满了厦门近一百年内的旧物,每一件物品都是由“旧物君”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收集而来。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一段人生,一些往事与记忆。
旧物仓的主人就是杨函憬。
▲黑框眼镜、八字胡须、还有扎在脑后的小辫子,穿着纯色的衣服,仿佛从清代穿越来,这样的他和满屋旧物,看起来格外搭。
杨函憬对旧物的喜爱也是机缘巧合。出于对大海的向往,大学刚毕业的杨函憬就跑到厦门来工作,那时的他从事过很多行业,开过咖啡馆,经营过葡萄酒、红茶馆,也翻修过老别墅……因为自己的旧物情结,2003年至今,他一直都在厦门收“破烂”,一捡就是十几年,收集的破烂当时并没有销售,只是存着。
在所有的旧物里,杨函憬最爱的就是花砖,他常说老砖摸上去像婴儿的皮肤一样,温润细腻。
19世纪末,华侨从南洋将老花砖带回鼓浪屿。民国十年,中国建立了第一家花砖厂,而后几经波折。花砖繁复的手工操作最终被工业瓷砖所代替,拆迁、重建……90年代,花砖消无声息地退出了我们的生活,斑驳地隐藏在并不清晰的记忆中。
起初,杨函憬收花砖和老旧物件主要集中在鼓浪屿,慢慢地,他开始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从八市、将军祠到厦港等老城区都布满了他的“时光猎人”。
“时光猎人”从废物回收站到社区工人,从建筑工人到搬家公司员工。
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离心力使得越来越多的旧物被抛弃,杨函憬手中的旧物也越来越多。为了妥善储存这些旧物,他开始租下各种仓库来进行存放。
他还和几位朋友租下了老别墅,用来开咖啡馆和创业工作室,还原老别墅的旧场景,杨函憬把淘回来的旧物放在咖啡馆里,时间一长,来店里的人都惊讶于又一次看到了儿时的记忆。
▲老式传真机,思念全部都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敲打下来。
▲还记得曾经在这样灯光下读着谁寄来的信。
▲有没有用了很久的触屏手机后特别怀念老电话机。
▲算盘。小时候上课还要带着算盘,看到谁家的算盘珠子光润厚实,上课啪嗒啪嗒打得最响,莫名总会投去羡慕的眼光。
▲儿时的搪瓷杯,爷爷的泡茶最爱。
杨函憬是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刚开始创业的他常常为了追寻理想而忽视商业经营。当时的他为旧物付出太多,同时经营了太多的老别墅,即便这样,他也没有停下采集旧物的脚步。
2012年,他破产了。
杨函憬开始变卖手中的旧物,变现还债。但就是在清理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爱旧物的人往往等不到第二天,当天晚上就跑到仓库里挑选,当时仓库里没有灯,他们就一边打着手电筒挑选一边慌乱地张望着四周其他的主顾们,生怕别人抢先一步。
▲原东浦路的旧物仓
这让他突然发现,让旧物流通,重新进入现代人的生活中,一个城市中有一个留存旧物的小仓库,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空间啊。
2014年是杨函憬收集老花砖的高峰时期,由于厦门兴建地铁,所到之处,已经没有老花砖的容身之所。杨函憬和他的抢砖小分队游弋在各种危房里,手工用铲子一块一块撬下这些饱经磨难的老花砖。
于是他便租下了厦门东浦路1000多平的大仓库,一年20万的租金使得他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爱好所带来的生命之重。
有人说他疯了。
对于正处人生谷底的杨函憬来说,头顶上的一线光便是旧物。因为他知道:所爱的东西会把你打入谷底,但也会把你捞出来。
2015年的夏天,因为收集了太多的老花砖,30多吨,房东要求必须搬家,无奈之下杨函憬发起众筹,原来只想筹集一个新仓库,却一下子得到1800多人支持,筹到了190多万。
大家用这些筹款建成了一座存放花砖的时光花园红茶馆。
也就是这样,创业的失败并没有打垮杨函憬。在同样的命运里,杨函憬依旧选择和他的旧物相依为命。
▲1800人众筹的时光花园红茶馆
▲“旧物仓最大的惊喜来自于客人。这里每天都会有个约会,虽然不知道约会的人是谁,但约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都爱同一个旧物。”
杨函憬的旧物仓成了厦门最大的一家复古旧物店。
▲“其实关于过去的记忆一直都在,直到一天被一个实体的物品所引爆,记忆便开始蔓延。”
“来这里的顾客一般是小时候看到或用到过这些东西,对于某个旧物,他会回忆起自己的故事,里面会掺杂着自己的记忆和情感。”每一位来到旧物仓的客人都会把这里当做时光穿梭机,所以需要给每一位客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来了解旧物背后的故事与时光。
▲虽说是做生意,但杨函憬很喜欢与客人们一起聊关于旧物的事。有时候聊得开心,低于购进价甚至免费赠送也是有的。有次遇上一位收集南音的老人,俩人特别聊得来,他就把自己珍藏的北京老唱片和对方互赠留念。
▲旧物仓里的物品能被它们喜欢的人挑选走,是杨函憬最开心的事。就这样,旧物重新有了自己的家,故事也将被继续传承。
▲“旧物仓知道了这个城市的好多新秘密,感谢那些爱着旧物再造的人,因为你们,旧物的生活美学才能更顺当的延续下去,而不是在仓库里蒙尘,他们,才是城市之光。”2016年,goodone旧物仓搬离了老仓库。重新扎根的旧物仓也在原有单一的旧物经营基础上,生长出了中古厨房、生活美学院,打造成了杨函憬的生活美学试验场。
中古厨房的诞生一点儿都不在杨函憬的计划之内,只是缘起于一顿火锅。2013年的冬天,杨函憬和小伙伴们太想吃一顿围炉,于是便打起旧物仓里卖得最难的杯碗茶碟的主意。
▲在这里,用最简单的烹饪方法重现妈妈的味道,原来世上最好的厨师是妈妈,最好吃的是故乡。
▲曾经有一位客人买了难卖的鸡公碗,因为他想复原一碗外婆曾经做的面的味道。“想起当年外婆从厨房里端出的那碗面条,从外婆端碗的指缝中露出的鸡公头,面条吃完露出碗底园印中的荷包蛋,现在无论怎么回忆都做不出当年的味道。总觉得必须要有个鸡公碗盛着,才是真正外婆的面。”
就这样一步一步,杨函憬还把旧物仓开到了厦门机场,成了全世界第一家在机场里卖破烂的店。
一件理想主义的事情,可以通过坚持的力量让它持续下去。
也就是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杨函憬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对旧物的爱,因为即使人生要从负数开始,他也不想放弃旧物。
人往往在身处绝境的时候才能更看清楚自己,在这样孑然一身的时刻仍旧不愿放弃的才是命里终须有。
杨函憬和他的小伙伴依旧奔波在与旧物相关领域,热衷在实验和改造与生活相关的各种介质中。
他说:你去你的未来,我回我的过往。
我们不能选择停止却可以选择退步退回到那些仍还有点余温的时代
仍还有朴实生活与美好回忆的时代
《旧物仓—怕时代小报》
小屯往期专栏
手艺人| 上海有个角落,经过的人都会驻足,没想到那里竟然是一个姑娘的家
隐世小店| 这家店,钥匙就在门口,来了开门进去就好,不过仅限女生
手艺人 | 这个85后男孩的团扇被刘雯带到英国古堡,惊艳了全世界
旅行达人 | 她放弃稳定的工作,跑到法国乡村当农妇
摄影师| 这个80后摄影师要建一所藏区的移动照相馆
旅行达人| 这个北京大妞,独行126个国家,在路上生了娃继续走
《他用10年捡回10万片老花砖,终于建成最美旧物仓》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news/60045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