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旅游频道 > 旅游资讯 >

北京旅游学会会刊开展“全域旅游”争鸣

[摘要]北京旅游学会会刊开展“全域旅游”争鸣 最新一期北京旅游学会会刊《北京旅游究与信息》共刊载13篇文章,汇集了对“全域旅游”的几种看法。本人的文稿《我为什么不赞成李金早局长的“全域旅游示范区”》经修改后,以《我为什么不赞成运动式的创建“全域旅游示...

  北京旅游学会会刊开展“全域旅游”争鸣

  最新一期北京旅游学会会刊《北京旅游究与信息》共刊载13篇文章,汇集了对“全域旅游”的几种看法。本人的文稿《我为什么不赞成李金早局长的“全域旅游示范区”》经修改后,以《我为什么不赞成运动式的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题收录其中。

  1、全域旅游大有可为国家旅游局局长 李金早

  2、我为什么不赞成运动式的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退休教员 王兴斌

  3、全域旅游面面观一解读全域旅游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北京旅游学会顾问 魏小安

  4、全域旅游的理性志考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 张辉

  5、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厉新建

  6、如何认识和理解全域旅游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石培华

  8、中产阶级引领的全域旅游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 吴必虎

  9、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和丰富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陆林

  10、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示范区建设

  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杨钊

  11、全域旅游导向下的体制机制构建

  来也股份休闲度假策划规划部总经理 李光楷

  12、 “全域旅游”热背后的冷思考

  江西省旅游规划研究院 张定春

  13、“全域旅游”的浙江探索 杨勇权 靳畅

  《北京旅游究与信息》

  主 管: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主 办:北京旅游学会

  承 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研究中心

  主 编:安金明

  副主编:李尊敬 呼建梅 蔡 红

  我为什么不赞成运动式的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王兴斌

  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过程

  2015年8月28日,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9月30日前将首批申报单位资料报国家旅游局。有关领导表示,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每年拿出10%的县来探索全域旅游,连续3年时间推进,这样就会形成600多个全域旅游发展的县”。该通知提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6大验收标准。今年2月发布262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承诺对创建单位实行7大优惠“政策”,同时把建设“全域旅游”的理'念、目标扩展到全国所有的省市县,“是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翻翻各地正在编制的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无一不把“全域旅游”列入“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从1988至2007年10之内才评定了306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运动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标准之高、政策优惠之多前所未有。

  今年5月26日,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暨创建工作培训班列举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中的八个“忧虑”:“竭泽而渔、破坏环境”,“简单模仿,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粗暴克隆,低劣伪造”,“短期行为、盲目涨价”,“不择手段,不顾尊严,低俗媚客”,“运动式的、跟风式一哄而起和大拆大建”,“重推介、重形式,轻基础、轻内容”,“换汤不换药,换牌子不换体制,换机构不换机制,换人不换理念”。

  及时指出和提醒“创建”活动中要防止的问题是必要的,但是分析为何会出现这8个“忧虑”的原因更为重要。

  原因无他。去年9月2月,我在《中国青年报》刊登的《点赞“全域休闲” 存疑“全域旅游”》一文中早就提出:“发动“全域旅游示范区”评比大赛,引发一场数字文字游戏,可能是一场折腾”。这“八个忧虑”的真正根源就是以“6、7、262”为核心指标的“创建”运动。

  一、6大考核指标不科学、绝大多数县市达不到,硬要推广,势必出现“简单模仿,千城千村千景一面”、“短期行为、盲目涨价”、“不择手段,不顾尊严,低俗媚客”等等现象泛滥。

  二、许诺七大“优先”政策迎合地方官员任期内创造政绩的冲动,势必导致各地盲目跟风,争先恐后申报,导致“粗暴复制,低劣伪造”、“运动式、跟风式一哄而起”、“重推介、重形式而轻基础、轻内容” 等等现象泛滥。

  三、提出“对旅游业率先实现当地经济贡献率15%和新增就业贡献率20%,率先实施“1+3”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旅游厕所建设率先达标,旅游数据中心率先建成的创建单位,国家旅游局将优先组织验收”,以此要求各地“优先组织验收”势必导致“换汤不换药、换人不换理念、换牌子不换体制、换机构不换机制” 等等现象泛滥。

  笔者认为,只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指导思想、评定标准和工作方针不改变,这八个“忧虑”问题不仅依然继续,而且会愈演愈烈。

  二、发展旅游不能违背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基本规律

  旅游业界早就有人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其初衷是要从景区景点建设逐渐、分步延伸到整个区域,完善区域基础和公共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建设,使旅游发展与相关产业互补联动发展,并融入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之中。作为一种发展理念笔者是赞同的,但是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条件实现“全域旅游”,也不是所有产业都可以与旅游结合,更不是所有地区都能使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除了象三亚这种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少数地区外,绝大多数省市县不可能以旅游业为中心,“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

  发展旅游要有一个科学的理念。任一个旅游目的地都由两方面构成:旅游大环境(生态质量、基础与公共服务、市场秩序和居民好客度等)与旅游吸引物,两者缺一不可。大环境是基础,旅游吸引物是核心。一个以省、市、县为单位的旅游目的地不可能“全域”都是旅游吸引物,总是要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物景点,成为标志性的旅游吸引物,构成旅游核心竞争力。中外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城市、地区等)概莫能外。没有好的环境,看完景点就走人,不能留住客人、走了不会再来;没有好的景区景点客人不会来,尤其不能吸引客人远道而来,两侧不可偏废。世上绝大多数旅游目的地都不是“无景点旅游”,绝大多数旅游者也不会选择“无景点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旅游永远不会过时。景区景点旅游对绝大多数异地旅游者(不是就地休闲者)、绝大多数旅游目的地(不是日常的休闲地)来说是常态的旅游方式;“无景点旅游”、“全域旅游”只是少数人、少数地区的非常态旅游方式。“全域休闲”可以实现,“全域旅游”一般很难做到。

  发展旅游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发展旅游首先为本地居民、同时也为提供外来游客一个宜居宜游的休闲环境,提高全民的生活品质,在此基础上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这是“以人为本”发展全域旅游的根本目的。不宜以“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人口10倍以上 当地农民年旅游收入占纯收入20%以上,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等系列经济指标为主要衡量标准。且不说这些指标如何统据、能否达到,如果一味追求“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人口10倍以上”,是否应当考虑会对本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发展旅游要有一个精准的产业定位。一个地区能否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在区域国民经济中占什么地位,旅游业带动当地哪些产业及带动作用多大,取决于当地自然、历史、资源、区位、交通和产业结构等综合条件,并非所有地区都能成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各地区情千差万别,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因地制宜、适时适度,不宜在全国划定统一的达标标准。

  发展旅游要有一个合理的跨区域规划。在一个市、县范围内,即使是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良的市、县,在完善基础设施与旅游软硬环境基础上,不可能“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旅游。旅游是人们离开惯常居住地跨行政区的流动。“全域旅游区”不可能局限在一个省、市、县范围内。以县、市为主体创建“全域旅游区”本身不符合游客跨区域移动的本质特点。要求“全域旅游示范区”编制多规合一规划是对的,但仅仅编制某个县、市行政区的“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也不合时宜。推进旅游业发展是个分步的、永续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这一代谋划本地旅游发展时更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为可持续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更要为保护生态和人文环境划定不准开发的“红线”。编制“全域旅游”规划不能“全区域”铺开。

  发展旅游要有一个可执行的产业政策。推动地方重视发展旅游业,首先要用科学的理念客观分析本地的优势与劣势、动力与制约、需要与可能,引导旅游业循序渐进、分期逐步地发展。即使是“示范区”的试点也要稳步推进,创造可推广的的样板。“优先纳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投资支持对象,优先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 ,优先安排旅游外交、宣传推广重点活动,纳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重点支持范围 ,优先纳入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领域 ,优先支持A级景区等国家重点旅游品牌创建,优先安排旅游人才培训,优先列入国家旅游局重点联系区域”,这八个“优先”的许诺难以兑现。如果不从地方上“借调”大量干部,“优先列入国家旅游局重点联系区域”就办不到。事实上这种“借调”已被制止。这些“优惠”政策无异是撒“化肥”、加“激素”拔苗助长。用这种方式调动地方积极性很可能导致盲目性。用这些“优惠”政策即使搞成的“示范区”也没有“示范”价值和可推广性,因为不可能对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兑现这些“优惠”政策。

  发展旅游要有一个正确的工作路线。疆域广、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省市县情不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旅游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用“1000分”的“标准”答案去“考核”各个地方是否达到“750分”貌似“科学”、“公正”,实则搞烦琐哲学,助长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验收标准》中许多条款是“重形式而轻轻内容”、鼓励“简单模仿”、“粗暴复制,低劣伪造”,如“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的力度与效果(130分)”、“对全域旅游创建和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130分)”;许多条款是凭主观印象打分、无客观标准可言,如“旅游安全、文明、有序和游客满意状况(120分)”中的一些条款;核心条款“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120分)”,大多数地区目前的管理水平与统计状况下无法落实与核实。就培养典型、示范引路而言,应该是地方创新、创造在前,领导部门总结、提高、推广在后,如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先由小岗村的创造后由中央肯定、总结、推广,而不是先戴名目众多的“示范区”的帽子、编造一套繁杂而全国划一的“验收标准”,让地方再按这套“验收标准”去“创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实事求是的工作路线永远不会过时。

  笔者对“全域旅游”一直持审慎的态度,主张对“全域旅游”的内涵、外延和实现方式进行充分的探讨。2015年9月2日《中国青年报》刊载我的短文《点赞“全域休闲”,存疑“全域旅游”》:2020年举行的北京世界休闲大会的主题“休闲提升生活品质”,倡导“全域、全季、全民休闲”的理念,“推进休闲在时间、空间、主体方面全覆盖。这个大会必将普及国民休闲权利的理念,促进城乡休闲设施的完善,推动国人休闲品质的提升”。“倡导全域、全季、全民休闲,是个福音,惠及平民百姓;发动“全域旅游示范区”评比大赛,‘用全域旅游的概念来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布局的导向作用’,是否有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妨耐心观察” 。至今笔者仍坚持这个观点。

  退一步而言,如果使用“全域旅游”这个概念,大致内容可这样理解:具有宜居宜游的优良自然生态环境,安全、诚信、守法、亲和的社会生态环境;完善的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设施与服务,准确、即时、多功能(咨询、订购、付款、退款、投诉等)的智能化旅游信息服务;自然、文化和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适度的利用与维护,可持续地提供观光、度假和特种旅游产品,同时滿足本地居民和各种游客群体的休闲需求,无论团队行还是散客行都畅通无阻。

  一句话,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旅游目的地”概念。其实,这种“旅游目的地”无需贴上花样翻新的标签。这种“旅游目的地”的形成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产物,是一个渐进的、自然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只能是“水滴石穿、水到渠成”,不能靠“创建”、“验收”速成。

  三、外国的案例

  有一种说法,“全域旅游”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总体趋势,代表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纵观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无不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典范。瑞士、新西兰、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著名的旅游胜地,都是纯净的生态、优美的环境、风情浓郁的美丽小镇和乡村、高品质的旅游区、美丽风景道、特色旅游要素的集成”(《如何认识与理解全域旅游》,2016年3月28日《中国旅游报》)。

  这几个国家是否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典范”,暂且不论。但是,有三点是不应该忽略的:

  一、即便这几个国家到处都很美,,但去那里旅游的人也都选最著名城镇和著名景区景点,也就是该文说的“著名的旅游胜地”。没有谁会选择一个“无景点”的“旅游胜地”,当地人的休闲会去,但外地人来旅游不会去。

  二、这几个国家的旅游GDP都没有达到全国GDP的15%以上,西班牙为12%(2010年)、瑞士为8%(2012年)、法国为7%(2012年)、澳大利为2.4%(2010/2011年度)、新西兰为10%(2013/2014年度);旅游就业人数也没有达到就业人口的20%以上,瑞士为10.1%、新西兰为9%、法国为10%、西班牙为16%、澳大利为4.5%(参见本人编著《中国旅游出入境国家(地区)概要》,2014年北京化工出版社)。

  三、这几个国家在几十年前就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现在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数的比例、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都在7成以上,人均GDP在4~7万美元之间。如果说它们是“全域旅游的典范”,这就是它们社会经济基础,是社会文明全面发展的成果,不是靠政府的“政策”、“评定”、“创建”出来的。只有在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后,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才能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完善的社会服务设施和法治有序的社会文明环境。

  象马尔代夫这样的热带海洋岛国、人口不多的小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可以达到3成以上。这种例子在世界找不到几个,是个例,不是惯例;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即便是马尔代夫,在其202个岛屿中有97个开展了旅游岛,但最著名的也只有天堂岛、太阳岛等十来个。

  李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部署了目前发展旅游业的几个重点环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市场秩序建设和国民休假制度建设。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聚精会神地抓住这些环节、脚踏实地地推进这几个方面工作,才是保证旅游业稳健发展的正道。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退休教员)


《北京旅游学会会刊开展“全域旅游”争鸣》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news/47724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西班牙旅游防盗小贴士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