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08 15:52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15日:台北之根与历史演变轨迹
今天的行程是:上午参观台湾博物馆,下午101大楼,寻找台北历史变迁的踪迹。
台湾博物馆位于二二八纪念公园的东北角,昨天去二二八纪念馆时从它前面走过,天气预报有中雨,适宜去博物馆。
这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始建于1908年,是年10月24日开馆,时称“台湾总督府博物馆”,1949年改名“省立台湾总督府博物馆”,1999年有改名“国立台湾总督府博物馆”,一直为文化公共设施。这个博物馆108年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件文物建筑。耐人寻味的是,1992年10月,时任“总统”李登辉曾在馆前立石刻碑,上面写着:
三台风物,源远流长。中原修睦,上溯隋唐。郑王开府,沈抚启程。抗日终战,海甸重光。爰收斯馆,乃积乃昌。文化资产,社教津梁。新献丕展,绩效孔彰。台湾经验,大我宗邦。”
当年李登辉立此碑,是想给自己留下一个功德碑。如今他台独本性暴露无遗,这个碑乃立于此,成了他数宗忘祖、背叛中华的耻辱碑。
【“郑王”,郑成功;“沈抚”,1874年清朝总理船政大臣沈葆祯率船舺巡视台湾,后任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
博物馆外陈列有三组景物:
一、从台湾东海岸挖掘出的岩棺、石轮等古物,是三千多年前台湾巨石文化遗物,旁边有七尊清代古炮,并立有清代节孝牌坊一座。
二、两座德国制造羽蒸汽机老火车头腾云号、台铁九号,腾云号是一百多年前清朝巡抚刘铭传修建台湾从高雄到台北第一条铁路时引进的,为全国最古老的火车头。专门设置有老火车行进和鸣笛的录音,游客可自按开关收听,增添游兴。见此遗物立即勾忆起一椿往事:30年前主持满州里旅游规划时,用几天时间寻找中东铁路的蒸汽机火车头,最终在火车站的一间老库房中,见到的是已经拆毁成若干块零碎的钢板,与一大堆杂物堆放在一起,准备当作废铁处理。当地1900年建的俄罗斯式的候车站也被拆掉,建了一座不伦不类的新火车站。宋庆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当年去苏联时都曾在这座候车站休息过。当年见此状此景真有欲哭无泪的感叹,无知也是一种野蛮。
三、“至圣先师”孔子站在“杏坛”上的立像。全国各地多有孔庙,台湾也不列外。但置于广场上的孔子立像可能唯此独有。可惜没有细究立像年代。按孔子造型推测,为近现代所作,算不上文物。可见台湾社会对中华文化源头的重视。
看到这几件露天陈列,尚未进馆就感到一股历史气息朴而来。古代、近代、现代三种展物展示物,向人们诉说台北的历史沧桑。火车头旁大树上的一只大松鼠,顿时添加了不少游兴。
进入馆内,告诉我们稍等几分钟有专人免费讲解。博物馆始建于1908年,由日本建筑师设计,建筑风格为古希腊巴洛克式,入口处是希腊神庙式的巨大圆柱,罗马式圆顶塔高30米,彩色玻璃材质的圆顶外观鲜艳夺目,内观华丽而透光。馆内外主要装饰材料黑色大理石由日本进口,木料为台湾桧木。这座建筑历经百年而魅力不减,已被定为“国定古迹”。
博物馆内展览面积约三千多平方米,分成地上三层、地下一层。说明书上介绍,馆内的主要内容为:“历史与族群、地史与矿物、生物多样性、典藏品维护及数位化”。“数位化”相当于大陆的“数字化”。一楼辟为特展区,每个主题特展为期半年。二楼为常态性展示空间,东边展出“台湾生物”,西边展出“台湾原住民的传统文化”,三楼有自然视听教室,供游客使用及辅助学习;地下室是可让儿童接触标本实物的探索室。据说馆藏“台湾原住民传统文化”典藏品共有7000多件,足见对原住民传统文化的重视。台湾人类学界十分重视“南岛文化”的寻根讲究,探索原住民文化与太平洋、印度洋海岛人种的渊源央关系。从展出的物件、图片看,其服饰、织品和风俗(如纹身、纹指),与在海南民族博物馆中见到的很相似。
这次在一层看到的是城市与人为主题的特别展览。参观者走过东部一条“时光墜道”,看到一面大墙幕,上面有500个的照片。你点那一个,那个“人”就会讲述自已身边的景物,现身说法那里的变化与自已的感受,体现城市变迁与人的关系。讲解员说,你如果对台北的哪个地方感兴趣,也可以摄下你的解释(相当于微电影),送到博物馆来,就会把你的头像换上去。这种博物馆与观众互动的方式,把呆板的“照片+文字”的陈列变成音、像结合,并由老百姓的嘴讲城市变化,不失为是一种居民与城市互动、观众与观众交流的好创意。
一层西部是台北城市发展史陈列,每一栋建筑、每一条马路都采用两张古今对比的照片,展示城市的变迁。时间跨度为清代、日本统治到民国。你若细细参观,或你现住在哪个地段,就可以了解该地段的过去。你若要详细了解,就用手机扫一下该栏的二微码即可。讲解员对着一个老企业的照片说,南昌街一段四号烟酒公司附近就是“总统”官邸所在地,谁当“总统”谁住,现在马英九一家住在这里,今年5月20日以后他就搬走,新“总统”住进去。当时很想去看看“总统”官邸的周围环境如何,住在什么的楼里。可惜后来没有成行。
一层最西边有一个特别的大展厅,由100多块展板组成。从1908年台北博物馆开馆到2015年,记录每一年博物馆的重要活动和国内外的大事。讲解员说,你们可以找一下自已出身的那一年发生了什么大事。我女儿是1966年出生的,那一年标示“0818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儿子是1968年出生的,那一年标示“蒋介石总统发表书面训词,强调文学的「反共」使命”,开展“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不知为什么反共两字加上引号(「」)。如果浏览这100多幅展版,就能知道100多年来博物馆举办了哪些活动,国内外发生了什么事件。把博物馆馆史与国内外历史对照展览,是一个很好的点子,也算是个文化创意吧。
“百年建筑,世纪台博”,“台湾现代知识的启蒙地”,印在门票上的这几句话相当准确。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值得写上几句。管门票的看了我俩的入台许可证,“你们不用买票,请登记一下进去参观”。门票20元NTD元(约合4元RMB),可同时参观本馆和马路对面的土地银行展示馆。如是有障碍的人士(台湾不说含有歧视含义的“残疾人”),不仅本人免票,而且一位陪同者也可以免票。我想,在台湾如果拿取笑“有障碍人士”的节目在电视台播放或官方办的晚会上演出,大概难以通过。
讲解员是一位旅行社的导游和领队,讲解时先问观众从那里来。他对大陆很熟悉,不时拿大陆与台湾对比,并无恶意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展览的内容。他的讲解十分专业,准确而不呆板、生动又不庸俗。他对我说,当领队到过大陆许多地方,九寨沟、稻城、香格里拉、新疆都去过。他告诉我,“总统府”可以参观,特地去找另一位女馆员打听如何办手续。那位女馆员让我先去参观,她打听清楚后告诉我。稍后,她等在出口处,给我一张条子,上面有“总统府”管接待参观的单位、电话,并说快下班了,下午上班后就打。午饭后女儿照这个号码打电话过去,得知参观“总统府”要在3天前凭入台许可证预约。当天是星期五,扣去周六、周日休息,只能预约19日。那时我们已离开台北去桃园了。虽然没能参观“总统府”,但对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热心与尽责心存感激。因为这本不是他们的份内工作,但仍尽力相助。
从博物馆出来已到中午。午餐后回饭店休息后,再走十分钟去参观台湾博物馆的分馆“土地银行陈列馆”。该馆前身是日本劝业银行日本支店,建于1933年。光复后为台湾土地银行。现土地银行在附近另建新楼,老馆由台湾博物馆修复、管理,2010年正式开馆展出,内容有古生物、土地银行历史和古迹修复。
参观地下金库是最令人感兴趣的,仿制的金条、银元让人回到逝去的那个年代。
更令我关注的是“土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几个公告:民国四十二(1953)年四月九日台湾省政府主席吴国祯签署的关于“耕者有其田”的公告,“土银”对小农贷款买农具的公告。台湾和平土土改革的大致方式是,政府没收日本人的土地和收购岛内大土地所有者的多余土地,农民用很低的价格从政府购买土地,以后分期向政府还款。土改过程中,农民与大土地所有者不发生直接关系,由政府出面主持解决土地转让问题。
大陆作家周立波曾写过一本小说《暴风骤雨》,描写共产党领导农民土改的丰功伟绩:划成份、斗地主、分田地、均家产,地富子女成另类,……,的确是“暴风骤雨”。
把台湾的和平土改可以用“和风细雨”来描述。这种土改实现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主张,革除了农村中的大土地所有制,但没有剥夺乡村富人的资产、人格和尊严,保护并释放了农村生产力,保留了乡贤文化传统。农民出钱“买”地,会更加珍惜、辛勤耕作。大土地所有者得到土地金后投资工商业、送子女出国留学,造就了新一代中产阶层和社会精英。小农既得到了土地,又与乡村富裕者之间保持睦邻关系,没有撕裂乡村中的族群关系,更没有纵容“杀富济贫”的邪风恶习。“土银”馆中的这几份告示,使我想了很多很多。
从“土银”馆到台北市政府站已近黄昏,主要是想去看看诚品书店,顺便给孙子买几本儿童读物。过去对诚品书店的印象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在那里可以读书、饮茶、喝咖啡,书友们开展交流。二楼生活类书店大厅内,正在举行烹饪讲座,听众大多是中老年妇女,边听边与主讲人交流。书架上尽是饮食方面的书籍,间卖炊具。原来书店还可以这么开。四楼还是五楼全是儿童与青少年读物,还有玩具、学习和体育用品。儿童读物,无声的、有声的,中文的、英文的,多如牛毛,不知如何挑选。细看之后发现,中文的全是繁体字,拼音是我小时候学的那套,大陆上早不使用。买回去后用不上,只得作吧。在淡水镇福佑宫中拿到的那本连环画式的《弟子规》更适后给他看。
在台湾这几天,商店、路名、报刊、告示、博物馆文字说明,都用繁体字,似乎回到小学时代,既眼熟又陌生。海峡两岸语言相同、但文字简繁有别,秦始皇以来的“书同文”打了折扣,无形中形成一种文化差异。当初大陆上推行简化字的目的是便于扫盲,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台湾”与“臺灣”写起来确有快慢之分。但细想,香港、澳门、台湾一直用繁体字,并没有影响港澳台人的学字、写字与书面交流,而现今流行的电脑更没有影响了,中文输入系统同时设计简繁两种就解决了。这几天看繁体字觉得,中文的造字确实是世界上唯一无二的,改成简体后就牛失去了它的字语意境了。没有“見”,哪来“亲”(親),没有“目”何以“见”(見)?“國”的原意是一定疆界内的地域,改成“国”后就没有那层含义了。难怪大陆上有人提议恢复繁体字了。当然,近14亿人口改也难,但在一定范围内简繁并用不难做到,对于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至于文化人,理应简繁并会。这对两岸四地来说,另有一层“书同文”的文化同根的含义。
走出诚品书店天已全黑,华灯通明、彩灯闪耀,101大楼象一柱巨灯耸立在星空中,顿时又找到北京、上海繁华闹市区的感觉。这里所在的信義区是台北的新市区,这里集聚着市政府、国际会议中心、国父纪念馆、101大楼、诚信书店总店、新光三越、威秀影城等行政和现代文化商业机构。
此时感到有点累了,顺手搭计程车回饭店。从此地忠孝东路四段到饭店所在的忠孝东路一段,东西横穿台北中心市区,经过二十来个红绿灯,又是周五下班的交通高峰期,计程车足足开了约一个小时,花了四、五百元NTD,又尝到了北京的堵车滋味。后悔了,如乘捷运,20来分钟、3人150元NTD可以到台北站,再走几分钟就到饭店。不过,就当是观夜景吧,我用这种阿Q的方式嘲解自已。
坐在计程车中,明显感觉从东到西街头的变化:从高楼密集立的“水泥森林”到高楼逐渐稀疏、高低错落有致,霓虹灯由“满天星斗”到渐渐稀落、时亮时暗,有一种从时尚逐渐回到陈旧的变化。由此可以大致看出台北市城市发展的轨迹:由西侧的淡水河畔发源向东扩展,清朝时以淡水河沿岸的老街区为主,日本统治时期以总督府为中心、火车站为集散枢纽,这一片是老城区。1949年后逐步向东扩展,形成以忠義区为核心的新城区。清代、日据时期与光复后三个时期的轮廓尚存,新老城区的分界依稀可见。今天看来,老城区的基本格局延续至今、风貌基本岂完整,似乎没有发生大拆大建。为什么?大概与“私产不可侵犯”的法权观念有关,也与依法施政、官员不得任性有关,如房屋主不愿拆迁、社区居民不同意,官员也不能想拆就拆。
初到台北旅游的人往往依大陆城市的拆旧建新、“日新月异”为标准,以老城区的街道狭窄、房屋陈旧认为台北“落后”。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城市好不好不是以马路多宽、楼房多高、外观多新为判断标准,而是以居民是否拥有房地产权、社区自治管理是否落实、百姓是否安居乐业为标准。这几天正是台湾“双选”((“总统”与立法委员)的关键时刻,是台湾政局“变天”的紧要关头,也许政要们紧张万分,电视台热闹得很,各党头头讲话火药味十足,颇有“决战”前夕之势,但纭纭众生依然淡定从容,一如往常。看来,这里社会的底层看来是稳定的。
明天(16日)是台湾“双选”的投票日。听说今晚三个政党都会在各自选定的地点举行造势大会(一般隔得很远,各方“粉丝”不会直接接触),并按规定晚上十点以后各政党的候选人不得在电视和群众集会发表竞选讲演。晚餐后,在饭店看了一会电视,各个电都是与大选有关的节目,好像大陆的春晚一样都播晚会节目,但不同的是各个电视台“各吹各的号”,各做各的政治“广告”节目,大演“政客秀”。
此时天色阴沉、斜风细雨。从饭店借了3把伞,沿着前两天走过的方向不一会到了凯达格兰大道。沿途与往常一样平静,由于下雨行人少了许多。但穿过二二八纪念公园就另一番景象了:灯光炫耀、人头攒动,歌声口号声欢呼声彼起此伏。宽敞的大道上挤满人群,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辆辆警车停在路边。这里就是民进党的造势大会会场。
铁栏杆把人群隔在两边,栏杆内已挤满人,警察不许再进人,我们只得站在栏杆外的人行道上。为了能靠近临时搭建的主席台,尽量往里挤,靠在一棵大树边,我左手举着雨伞,右手拿着卡片相机。女儿一只脚站在一个较高的墩子上,一只脚悬空,人钭着拍照。主席台上时而有人演讲,时而有人唱歌,口号声、掌声持续不断。大多用闽南话演讲,听不清楚到底讲了些什么,但“蔡英文‘桶选’(当选)”、“民进党必胜”的意思能听得出来。雨仍下着,站了约模半个小时,太太说,人太多、不安全,我们走吧。旁边有位上了岁数的人说,没关系,安全,不会有事的。我问,大概有多少人参加。他说有三、四十万,还说十点以后没有讲活了,更精彩,台上有名星唱歌,台下跳舞、狂欢。我问延续到什么时候,他说到后半夜,也有人玩到天亮,明天礼拜六,不上班,投票。
整个场面像一场歌星演唱会。我想起台湾人廖忠信在《我们台湾这些年》中描述2000年“总统”大选的情景:
“终于到了‘大选’前一天,三方【指连战、宋楚瑜、陈水扁】各自又在全台各地办选前造势大会。当时班上有四分之三的同学都是到陈水扁的场子去,就在学校附近的中山足球场。于是下课后,大家带着自制的牌子旗子、造势晚会必备的高音喇叭,还有水和零食之类的,一群人就这样骑着摩托车往晚会地点去了。一路上,遇到许多也是要到现场去的民众,大家互相挥着旗子欢呼,旗帜鲜明地合流,搞得跟飞车党大会师似的。下午4点到了现场,许多人已经在现场抢好位置,等晚上6点晚会开始,真像是演唱会现场。
总之,走群众路线起家的民进党对于这种晚会啊活动什么的,对气氛控制一直是一流的,总是能把民众带到一种很HIGH的集体狂热境界。某某人士讲完了,可能会来首音乐表演,然后再来个台上台下的互动节目,接下来又换下一个人继续讲,反正不会让人觉得闷就对了。那天晚上的高潮是一人发一根仙女棒,全场十几万人同时点起来,璀璨无比,让人产生一种‘选陈水扁台湾未来就无比光明’的迷幻感觉。当场大家心情激动无比,我也趁机在这种如见证时代般浪漫的气氛下抱了心仪的学妹好几次。接下来,又从台上滚下好几个巨大的,上面写着如“贪污”,“腐败”等字的充气大球,让现场民众用手顶啊顶的,一直把这些球顶到场外,代表用人民的力量将这些顶出去,哎……真是创意无限。……
晚会最后的高潮是陈水扁的演讲,但是很多人觉得已经HIGH够了,所以也不听完就先离场。半夜12点多了,路上还都是人,看见公车开过来,也不用管是不是站牌,大力地挥着旗子,车子就停了下来。
民进党在那几年的选战很奇怪,只要基调是欢乐的,就会选胜,如果又打悲情牌,一定会输。但台湾人喔!只有在选举期间才会那么疯狂,一过了选举日子还不是要照常过下去!这几年许多人已经不再那么狂热了,但是造势会场有时间还是可以去玩玩的,到现场吃点儿小吃,听听演讲,乘乘凉,感觉还是不错的。
选举的结果是陈水扁获胜。就在陈水扁几乎确定要当选之时,军队的“参谋总长”在电视上宣誓,依照“宪法”会恪守军队本分,服从新“元首”这段话非常有意义,台湾从1949年以来,首次结束国民党统治,政权和平转移,平稳过渡。
但陈水扁实际上是在国民党分裂的情况下取得了‘政权’,只拿到相对多数的接近40%的选票,只有‘合法性’,但没有正当性。接着而来的后遗症,都在后来几年慢慢出现,如“统独对立”、省籍矛盾、南北对立等。而陈水扁在任的8年实在做得不怎么样,让许多当初支持他的人极度失望。这一次政党轮替比较有价值的,可能是造成8年后的政党轮替。民众知道了自己选票的力量,让这种轮替成为常态,政党也会有所警惕”(《我们台湾这些年》,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199页)。
从二二八纪念公园中穿过,纪念塔底下埋葬的受害者的英魂如有灵的话,不知对台湾今日之现状有所感慨。不管如何,街头选票、和平集会取代了开枪屠杀、街头流血,总是历史的进步吧。走不了百米,昏暗灯光下公园一片宁静。走过“土银”陈列馆的廊道,躺着一个老妇人,白天经过此地时,她坐在这里乞讨,不过在看书。现在她睡在小帐篷中,不过有一盏小电灯还亮着,旁边放着小钱罐。我随手摸出一张NTD放入其中。
回到饭店,打开电视,有个镜头十分少见:一个脸色苍白的小女孩,神情呆滞地一字一句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连连低声道歉、鞠躬。她叫周子瑜,年仅16岁,是个受雇于韩国某艺团的歌手,要按约去大陆演出。在台湾曾拿着青天白日旗拍过一张照,被一个名叫黄安的歌手揭发为“台独分子”,大陆签约方拒绝她入境演出,为此在电视上公开道歉,一看就明白这是韩国老板逼迫下背出来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家电视台都围绕此事热吵。民进党人说,这一事件说明国民党“欺骗台湾人民”,因为国民党一直说“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说明中共根本不承认“一中各表”,也说明不存在“九二共识”,同时又借机攻击大陆如何如何。蔡英文说,她如果当选,一定会捍卫“中华民国”的尊严,不会让一个16岁的女孩承受如此压力。宋楚瑜也发表声明,表示对张子瑜的同情,称他是唯一在大陆敢讲“中华民国”的人,讥笑国民党软弱无能、不能捍卫“中华民国”的利益。朱立伦开始只表示对张子瑜的同情,后来才升高调子,声称坚持“中华民国”立场,但被动之势已无法扭转。后来据台湾电视台报道,原来许多打算弃权投票的大学生和选民,听说此事后纷纷在博客、微信上互相联络,相约明天要去投票支持民进党。有人估计此事给民进党增加了50万选票,有人把张子瑜事件与2004年大选时的两颗子弹相比,虽然夸大其词,但对国民党而言显然是“雪上添霜”,对民进党则是“锦上添花”了。当然,张子瑜这位小歌手一下子“红”了,成了台湾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同天晚上,北京国台办发言人说,“对台湾有些政治势力利用两岸民间交往中的个别事件,挑拨两岸民众感情,两岸同胞要高度警惕”,后几天大陆电视台也播放了张子瑜的演出录像。但这些大多台湾人并不知晓,知道了也无济于事。不知大陆上是哪个部门、哪位官员听到自称“坚定反对台独”的黄安的“举报”后,下令不让张来大陆演出的?其实黄安的“举报”和大陆的禁张登陆,这些蠢举倒是真的帮了台独势力忙。
晚上问饭店总台两位服务员,附近哪里有投票站,想去看看。投票有什么好看?她们觉得好奇怪。我说,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她说去居民社区的投票站,大多设在社区中小学里,明天星期六学校不上操。我问,你们投给谁呀?她们说是民进党服务中心介绍到饭店来上班的。不用说,她们会投蔡英文一票。
电视看到近12点关灯。明天上午的游程是去投票站,用旅游术语说,投票站就是旅游“景点”,也是明天的旅游吸引物、目的地。
《实录台湾十日行之六: 台博馆和民进党竞选之夜》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news/34930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