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31 11:50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图:安晶
安晶浑身贴着“旅游行业”的标签。他曾在旅游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做过导游,在百度负责对接景区业务......他却强调:“这次创业,我做的真的不是旅游行业,而是海外车行的地接资源整合。”
他的创业项目“唐人接”(8月微信端上线),定位海外中文用车平台,主打接送机、包车服务。
图:“唐人接”产品页面
在安晶的设想中,“接送机”业务只是他的第一步。
接下来,他计划与车行深度合作,建立全球包车平台。“我要做的其实是包车领域的‘希尔顿酒店’,我来做服务提供商,负责品牌、流量和系统管理,当地车行负责具体业务运营,大家一起赚钱。”
今年6月,该项目获得天使融资1200万元,由考拉资本领投,曲速资本、阿里合伙人跟投。
一、盯上海外专车市场
自去年起,各种创业机会抛向本就不安分的安晶。直到2015年元旦,安的老同学向他求助地接社业务转型,才一起明确了创业方向。一番交流后,安晶了解到境外旅游的一点细微变化:以前客户组团居多,基本会让旅行社大包大揽,酒店、机票、用车、门票等;如今自由行散客份额逐年增多,都是自己订好了机票、酒店,就让你给他租个车、找个人(司机、导游)。
二、从合作车行切入
“海外小交通市场尚未被巨头占领,但资源分散、非标准化服务,用‘共享经济’的思维来做,目前并不适合。”
安晶认为,应该用“轻模式”来做,比如从车行切入。
1、车行、地接社逐渐同质化。
2、车行缺少流量入口。
3、车行缺乏信息化管理。
4、车行老板与司机利益矛盾。
5、境外车行并无形成品牌。
“租车、旅游服务他们更擅长,我可以整合上游资源,来为车行服务。”行业问题多,机会也多,对此,安晶的策略是先做“单品”——接送机。
他解释:“接送机服务较为标准化,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做,建立壁垒,这是流量入口。”
服务过程中,平台至少有两次机会对客人二次消费引导。
第一次为下单之后的系统推送和客服致电环节。
第二次,司机线下接机时,“唐人接”会鼓励司机引导销售。
三、月订单3500
7月,安晶扩展其他流量渠道,线下与一些旅行社、签证服务商,WIFIi代理商等合作;线上则是去哪儿,携程、途牛等。
次月订单量达到400,但欧洲市场进入淡季,安晶调整策略,别的平台都在拼覆盖了多少国家,有多少车辆,我们只做这9个城市,先把他们的份额做到第一。
安说,这和“唐人接”的资源扩展优势分不开,我们有一个合伙人,有全球的地接旅游资源,落地执行成本极大降低。
与此同时,安晶扩展了“主题游”大客户,比如滑雪、高尔夫等。他兴奋地说:“刚刚独家签约了一家体育公司,明年承办1500场海外赛事。针对明年的欧洲杯,他们现在就预定了房车。”
安晶表示,平台如今保持10%左右的毛利,这个月约10万左右的收入,公司整体将在明年年中实现盈利。
“首先为车行开发一套预定系统,客人二次转化的消费数据将记录、沉淀在系统里。方便老板管理司机和订单,去掉心头病。”安晶补充:“最好的方式是双方利益绑定,比如成立合资公司,我们带流量、做系统服务,车行负责当地运营。
《“唐人接”安晶--他做的不是旅游是车行品牌》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news/30475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