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旅游频道 > 景区景点 >

郑州超化寺

[摘要]超化寺 ,就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南七公里超化街内。该寺始建于隋开皇元年(五八一年),唐代达鼎盛时期,僧众两千余人,全国寺院名列第十五。超化寺旧称阿育王寺,因其塔是阿育王为奉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所造,故称之阿育王塔。据传释迦牟尼灭度百年后,阿育王...

    超化寺,就位于河南新密市南七公里超化街内。该寺始建于隋开皇元年(五八一年),唐代达鼎盛时期,僧众两千余人,全国寺院名列第十五。超化寺旧称阿育王寺,因其塔是阿育王为奉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所造,故称之阿育王塔。据传释迦牟尼灭度百年后,阿育王将佛祖的真身舍利分为8万4千份,造塔8万4千座,中国得十九份,造19塔,其中大家熟知的发现真身舍利的陕西法门寺阿育王塔位列第五,超化寺佛祖真身舍利现存于河南省博物院。

    传说超化寺原分为上中下三个寺院。有僧众2000余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如今上寺仅存硬山灰瓦顶建筑三座,与一般民房无二;中寺片瓦无存,仅存的唐代十三级砖塔也毁于“文化大革命”(九十年代又建);下寺又名金钟寺,尚有几座古代建筑。    超化寺下寺瓦山灰瓦顶山门,门额上嵌“超化古寺,名刹拾伍”八个砖刻大字。佛陀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大式硬山灰瓦顶,有脊饰。殿前有月台,檐下有斗拱。此外还有阎王殿、伽蓝殿、配殿等硬山灰瓦顶建筑。寺内有北齐河清三年(五六四年),武平二年(五七一年)造像碑各一通,唐上元年间《超化寺碑记》,金代元好问诗碑,元延七年(一三二○年)塔铭及明清重修碑等共记十九通。寺外有塔林,碑多已不见,碑座多埋入土中。历代文人贤达遍访于此,如黄庭坚,元好问等,都留下了可考的佳作。    超化寺从鼎盛到衰败似乎是一个谜,没有人能说清楚具体的原因。只是据民间传说,超化寺规模庞大:今天的东店,在寺东边,是当时和尚开的旅店和饭店,东西往来客商吃住在此;西边的莪沟,是一个天然水库,是当时和尚放养鹅鸭的地方;水库北岭上的绥水河,又叫晾翅河,是每天下午鹅鸭出水晾翅的地方;寺南的草庄是当时和尚喂养骡马和垛柴草的地方;碾沟是当时和尚碾米的地方;河西沿是当时和尚建筑水牢的地方;河西塔湾是和尚死后埋葬和建塔的地方。足见超化寺的势力是多么强大。    超化寺毁于战乱的可能性极大,据推测应在五代十国时期或者与南宋同时代的金朝。这个时代中原地区战争频繁,人民流离失所,文化薄弱,历史断节较多。经营几千年,消失一瞬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因素都可以让超化寺灰飞烟灭,荡然无存,而且过去从没有向现代这样重视保护古代文化遗产。而现在除了留下的残垣断壁之外,还有的就是超化吹歌了,这个存在几千年的宫廷乐曲,传到超化寺,又传给超化的历代村民,现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另外,超化寺的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被认为是净土宗的“祖庭”。禅、净两宗是中国最大的两个佛教派别,少林寺是公认的禅宗祖庭,初祖为达摩;净土宗的初祖原来认为是庐山的慧远,后来又有人认为昙鸾。理由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三经一论”(《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往生论》)中,“一论”的作者是世亲菩萨,翻译者是菩提流支,注释者是昙鸾。   昙鸾,山西雁门人,少游五台山,随后出家,印度高僧菩提流支向其传授《往生论》和《观无量寿经》,后结合中国佛教实际撰写《续无量寿经》和《略论安乐净土义》、《赞阿弥陀偈》,把佛教中国化,称净土宗,先后在山西太原的大岩寺、玄中寺和元中寺弘扬净土法门,使净土宗遍传中国和日本,是佛教主要派别之一。据说昙鸾于公元528年在洛阳见到菩提流支后,至少6年时间不知所终。现存新密博物馆珍藏的超化寺造像碑,刻有“维那昙鸾”等字,明朝净土宗大家袁宏道游览超化寺后,曾写下了《游超化寺》一文中载:“一碑没土中,见其首,知其为北朝制也。掘之,字尚可识,齐河清二年置,白玉佛像碑阴有维那昙鸾名,是尝学于流支者也。”    维那是寺院的三纲之一,而昙鸾却在超化寺担任维那,即当时超化寺的管理者之一。说明他在此开拓中国净土宗,超化寺自是‘净土祖庭’。多数佛教法师学者指出:超化寺正是昙鸾在此创研净土宗的发祥地之一,是佛教界的一个重大发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超化寺和法门寺一样,藏有佛骨舍利;又和少林寺一样,是中国佛教支流的祖庭。由此可以看出,超化寺的价值何等重要,一言以蔽之:超化寺等于法门寺加少林寺。

《郑州超化寺》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jqjd/333209.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洛阳博物馆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