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13 09:2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与赣州市区相比,几公里外的通天岩景区,热闹多了。专注的意趣,首当其冲是水,仿佛无声却尽释潺潺的水。一袭“清流”款款而下,其间偶缀黄花,即若别致的欢迎仪式;而游人,则像是以拾级而上的脚步,倾听这“无声之水”含蓄敛隐的叮咚脆响。
倾听无声者的声音,需要耐心与专注。就名声论,来到通天岩,更可关注的,应是那些石刻作品了。这座被称为“江南第一石窟”的摩崖雕刻汇集地,共有唐宋至民国石龛造像三百多尊及题刻一百多品,极为珍贵!“忘归岩”、“翠微岩”、“同心岩”……,巨磐之下,“仰以殊观”,顾盼流连;尤其是在翠微岩与通天岩,几尊立像体态飘逸、形状逼真,特别是那尊弥勒和两尊观音,更是栩栩如生。当年曹植单凭想象,挥就《洛神赋》之皓齿明眸;今日的我,面对如此生动的雕刻作品,竟至“忽焉思散”,实意投之所近也。
其实,我也不过是看个热闹,属于“傻乐”的范畴。何况,登过莫高,行过龙门,踏过云冈,本不应“大惊小怪”;然而,在期望值并不高的前提下,“突然”撞见“深闺”之地,有这许多盛唐隆宋以降的作品,莫可名状之欣喜,当属自然。
通天岩景区确实“内秀”。我是在寻找“填补”行程之地时,才将其补充列入的。谁想,有这许多“意外”收获?蒋经国进入政坛,选择赣州作为其“牛刀小试”之地,恐怕并非偶然。这里还与王守仁直接相关,昔载其赴赣剿匪,功成后曾在此收徒讲学,传播“心学”。对于阳明公这样几千年才出一个的“文武大家”,我心存崇敬!也许是因崇拜导致急切,见到“阳公墓”三字时,我武断地“悚言”:“王阳明葬于此,”在妻儿面前闹了个“李代桃僵”的大笑话。须知,此“阳公”,非彼“阳明公”,两者可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
“阳公”本名阳孝本,比王阳明早三百年,乃北宋人士,因看不惯官场腐败而归隐此地。后来,苏东坡贬官路过时,曾特意拜访过他;于是,山岭上、石崖下、章江畔,都留下两人同游的痕迹。这又是一个意外,我不禁想起了东坡和佛印。苏轼高洁,有童心,乐与化外人士结缘。他和阳公之间的故事,恐怕未必寥寥,只是疏于记述、残及流传罢了。
我之意外,对于捷足先登者,尤其是那些曾经到此的“大家”人物,会否也是意外呢?答案大约是肯定的。东坡意外听说阳孝本,沈从文意外发现造像,正因为意外,才有了之后的故事和慨叹。是的,从文先生当年面对那尊清瘦的观音造像时,就曾慨叹:“实民族瑰宝也。”
景区里增添了不少新刻的雕像,比如一尊巨大的卧佛,从对面山上望去,也颇为壮观!现在,我对这种新旧混杂的情况,没有以往那般排斥了,也不知,这是进步还是倒退?可以肯定的是,田汉先生是进步的,国歌歌词是由先生“进步的血液”流淌而成;可是,先生必定没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凄惨地终结在那所谓“史无前例”的倒退之中。站在田汉先生题名的那座亭子上,面对眼界里的山峦起伏、苍翠劲显,我却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未合时宜,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来说,从来就不是意外。
然而,散游之“意外”,并未就此结束。午间时分,在通天岩旁的广福禅寺逛了一圈,饥肠辘辘;意外遇见主持,便“斗胆”问一句:“师父,可以用午斋吗?”“可以,”回答爽快得很。于是,和一帮人就着圆桌用斋饭,或站或坐,比去年五台山时还要热闹,吃得也特别香!热闹过后,豆豆又来了兴致,在我指引下,对石阶上的莲花灯产生了好奇。
我却好奇,这些珍贵的雕刻,是怎么幸存下来的?师父微笑不语,那莫测高深的表情,与当年在齐云山时偶见,颇为相似。算了,不必费心揣测玄机,此非我等凡夫俗子能为;只知道,这许多意外之后,这处名唤“通天”之地,与当年“齐云”之山一般,皆匆匆成为我记忆中的历史了。
关于作者:自由撰稿人,新浪微博旅行玩家、新浪旅行资深博主、新浪汽车浪迹行家、搜狐旅游作者、中华网旅行专栏作者、乐途旅游网专栏作家、艺龙旅游网旅行专家、途牛旅游网大玩家、我是达人网旅行专家,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的旅行经历和感受。
除特别说明外,图文均为原创,欢迎交流联系:
新浪微博:@游笑天 个人微信号:youxiaotian030728
《【江西】“意外”之赣州通天岩【文化之旅】》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50292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