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07 12:16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樱花早已经凋谢,而终于踏上武汉大学的大门,却是因为只是想来这里走走看看,没有在这里读过,但依旧喜欢这样的氛围,喜欢每到一个地方去这个充满书香的地方走走。
早晨的武大正门,有很多人在行走,有游人在这里拍照,也有人匆忙的从这里走过,显得形色匆匆。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辛亥革命后,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8年7月,国民政府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1932年春,全校师生迁入珞珈山新校舍。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1946年10月迁回武昌珞珈山。
从成立到现在,看似简单的一个介绍,却是中国近代史上所有波折和历史的经历,相信武汉大学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没人可以否认大学带给这世界,带着所有人的影响,而尤其是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大学更是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和改变世界的能力,逐步的渗透,并推动着世界的进步。
每一年的武汉大学樱花节总是能被媒体发现有很多行走在樱花树下的美女,不过相信有一些应该并不是武大的学生。
作为一个知名的学府,学习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不见得所有的学生都会如同学霸一般那么轻松,可以游玩自在的在这个大学轻松度过。
我行走在其中,看到了很多背影,无意间就抓拍下来,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发现在武大的人们各自的不同。
实际上,还是深有感触,大学里的行人很多,但是大家身份各异,所以导致各自的表情都会有所不同,甚至行为举止都会有差异。
概括来说,年轻又活力,成群结队的大部分都是本校学生;单个或者小团队,行走闲适,而且边走边聊的,一般都是游人。
还有一些不同年龄段的人,年龄较大的一般都是家属,或者是退休的教授,其中有意思的是家属一般走路都比较慢,而退休教授一般走路速度都比较快,当然共同的特点是早上一般手里都提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菜。
这些无论是青春靓丽的身影,还是已经驼背蹒跚的背影,还有漫步行走的侧影,其实都是一个故事,都将会有一段故事留在这里。
可能在过很多年后,再次回忆起来的时候,这才发现原来当时自己的那个样子;而有人或许就以此作为终结,从此魂归故里;或许有人在重游武大的时候,会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说着同样的话,只是听这话的人却早已不是最初的那个人。
很可惜,我拍的匆忙,没有来得及记住每个人,要是终于有一天发现了照片里的自己,希望和我一起分享你故事,行走中,总有意外的惊喜是让人难以忘记,而这一段也将是我最为难忘的经历。
图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勿改动,商业用途联系作者。
作者介绍:网络作家,自媒体人,资深的旅行家,乐途专栏作家、途牛大玩家、网络电台NJ,用文字、声音诠释这个世界!坚持原创,坚持原生态旅行,微博搜索:刚行路上;公众号:liugang_ai
《武汉大学的身影 多少人的回忆》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42722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