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旅游频道 > 出境游 >

比萨斜塔 艺术与科学交融的印记

[摘要]离开因斯布鲁克,大巴一直向南驶行,远远看到高速路旁的“ITALIA”蓝色标牌,算是进入意大利国境了。一路透过车窗欣赏阿尔卑斯山那迷人的自然风光,向比萨古城进发。 脑中还依稀记得小学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伽利略自由落体试验的内容,带着童年对遥远...

  离开因斯布鲁克,大巴一直向南驶行,远远看到高速路旁的“ITALIA”蓝色标牌,算是进入意大利国境了。一路透过车窗欣赏阿尔卑斯山那迷人的自然风光,向比萨古城进发。

  脑中还依稀记得小学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伽利略自由落体试验的内容,带着童年对遥远国度斜塔的期待与憧憬,想不到在蹉跎了多少岁月之后,竟然会有跟它邂逅的缘分,来到了比萨古城。由于受巴黎恐怖事件影响,古城景区四周有不少身着戎装的警察和士兵。去往古城的路上,竟然有一对卖艺者正襟稳坐、悬浮在城墙路旁,仿佛是与比萨斜塔一比高低。古老的城门城墙斑驳陈旧,写满岁月的痕迹沧桑。城门外的小广场帐篷式的商铺鳞次栉比,售卖着五花八门的旅游纪念品和圣诞节日礼品,游人摩肩接锺,川流不息。

  进入拱形城门,城堡内乳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教堂,洗礼堂和比萨塔在巨型地毯似草坪上依次矗立,三座建筑造形各异,统一和谐的罗马式风格,精美的券廊式装饰,构成了一个壮观的建筑群体。它们巍然耸立在意大利的比萨城,历经千年时光的风雨洗礼,演绎了无数的沧桑故事。比萨斜塔是比萨主教堂综合建筑中的钟塔,“斜而不倾”的巍然屹立。在大教堂的同一轴线上还矗立着圆形的洗礼堂,与主教堂和斜塔一字散开,在周围碧绿的草地映衬下,少了些许宗教庄严气氛,显得典雅生动,高贵凝丽。

  据说,这座比萨教堂钟楼,在十一世纪后期动工兴建时,因为奠基的失误,刚建造了三层即开始倾斜,停顿了一百余年才又继续施工,等到在十三世纪中叶落成之后,塔顶已经偏离垂直的中心线两米多远了。真得责怪这些技师与工匠们,为什么在追求美丽的线条和轮廓时,竟忘却了必需的坚实与稳固?关心斜塔命运的比萨人,尽管他们也对斜塔的倾斜感到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为自己的故乡拥有一个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们坚信它不会倒下,他们有这样一句俗语,比萨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俐略,1590年在比萨斜塔上做的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轰动了全世界,一举推翻了禁锢人们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不同重量的物体,落地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定律,引起物理学界的一场革命。从此比萨斜塔闻名全球,成为比萨城的象征。

  一行顺路向比萨斜塔行进,来来往往的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游客,时时会停住寻找最佳角度、拍出手推斜塔的照片,偶尔会阻塞往前的脚步。暮然出现一位金发碧眼美少女,路沿石阶之上席地而坐,捧书凝神静读,或许是在探求比萨斜塔千年不倒的秘密?美女姑娘全然不顾游客来往如织的嘈杂喧嚣,周围的一切她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确切地说,眼前的斜塔不过是恢弘典雅的教堂的一座钟楼,原本只是“配角“。艺术和科学的交融,使得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游客聚集在这里,满怀热情和憧憬,不顾它身旁那一座教堂的庞大和气派,很少仰望那教堂顶端高出身躯的圆柱,就为瞧一眼神奇的斜塔,倾慕它那巍然的屹立和神秘的倾斜,将这充满艺术与科学魅力的印记,永远融记在自己心底里。


《比萨斜塔 艺术与科学交融的印记》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cjy/41078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实拍不可思议的印度风之宫殿美女如云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