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旅游频道 > 周边游 >

石经山,体会千年古韵

[摘要]中秋小长假,本想远足,放假前儿子来电话,小三口要回来过节,于是放弃了出游计划,专心和孙儿嬉闹了两天,16号晚儿子三口回来自己家,在家闷了两天,爱人提议出去转转,因只有一天的时间,选了选,决定去石经山一游。 石经山本名白带山,位于房山区境内,在...

  中秋小长假,本想远足,放假前儿子来电话,小三口要回来过节,于是放弃了出游计划,专心和孙儿嬉闹了两天,16号晚儿子三口回来自己家,在家闷了两天,爱人提议出去转转,因只有一天的时间,选了选,决定去石经山一游。

  石经山本名白带山,位于房山区境内,在云居寺东1公里周张公路25公里处,自驾车可走G5由房易路出口驶出,转云居寺路,周张路口右转1公里即是,也可从周口店沿周张路行驶25公里即是。

  航拍周张路

  航拍周张路

  石经山俗称小西天,源自山上有五处突出的高台,俨若印度古天竺圣地,故有此称;唐时此山名涿鹿山,因山上长满莎题草,也称莎题山,海拔450米。这里不仅是房山石经刊刻起源之处,也是佛祖舍利出土之处,4196块隋唐石经为国之重宝,有雷音洞、金仙公主塔等众多历史遗迹。

  石经山大门

  停车场,小车每次5元。

  旅游接待站

  通往景区的台阶

  北京市风景名胜区

  需要横跨铁路

  景区介绍牌

  跨过京原铁路,是水泥与山石铺就的小路,蜿蜒在万亩苍松翠柏间,路旁不时有石刻和传说石散落其间,一路走来,也是另有一番趣味,消除了登山的劳累。

  1983年,胡耀邦总书记视察云居寺,提出要再现“回首林烟漠”,经过20多年的抚育,白带山形成了万亩林区,刻碑以记之。

  龟石,此石为一组,酷似一群神龟出山迎客,有诗赞曰:神龟朝拜小西天,西天藏经不一般,神龟护宝又迎客,化作顽石已千年。

  龟石

  藏经纳宝石刻

  小西天石刻

  石鱼,相传静婉大师刻经事迹感天动地,玉皇大帝特赐消灾祛病的石鱼以保佑众僧完成刻经大业,据说摸摸石鱼可保平安吉祥。

  石经山石刻

  背靠石,相传唐朝开元年间左丞相与好友到雷音洞朝拜礼佛,走至此处汗湿衣背,靠此石上休息,背上的官印正好印在了石头上,故名“背靠石”。

  背靠石上的官印

  神仙榻,传说张果老在此小憩过。

  莎题山石刻

  西天取经石刻

  佛

  悟

  缘

  绵羊石石刻

  绵羊石

  过了绵羊石,是施茶亭,位于石经山半山腰,海拔360米,原为唐代佛殿,内供接引佛,明万历20年石经山出土佛舍利后,来此观瞻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为给信众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当地一位叫李君的善人修建了施茶坊,后损毁,2006年原址重建。

  修复碑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刻

  施茶亭内景

  从施茶亭转出,是千年古道,据说开凿于隋大业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千年古道入口处有卫生间,干净整洁。

  千年古道石刻

  千年古道

  踏上千年古道,远眺山崖,酷似一尊佛头。

  

  佛头

  沿着千年古道,循着先辈锲而不舍的石径精神,就来到了圣水井,此井深十米,为刻经先人凿岩而成,因井水甘甜千年不枯,被老百姓传说为神井。

  圣水井

  距圣水井不远处,是望柏石,站在此处,可以看见在悬崖峭壁中顽强生长的古柏。

  望柏石

  古柏顽强生长在悬崖峭壁中

  因林木茂密,山道上小虫很多,成就了蜘蛛的美餐。

  沾满小虫的蜘蛛网

  沾满小虫的蜘蛛网

  沾满小虫的蜘蛛网

  走过一段平坦的石路,是108级台阶,由此道藏经洞,古人开凿了108级台阶,据说,这象征着人的108种烦恼,每登一级,就消除一种,走完这108级台阶,就意味着消除了一切烦恼。

  平坦的石路

  108级台阶

  走过108级台阶,就来到了藏经洞区,藏经洞区共有九洞,分上下两层,原无编号,1956年发掘石径时,为便于拓印进行了编号,一层是一洞、二洞,这两洞是静婉的第四代弟子惠暹在唐开元年间开凿的,一洞藏经972块,二洞藏经1018块,经板均刻于唐代,两洞之间有“念佛”二字,是明万历年间一钦差所书。

  藏经一洞

  藏经二洞

  念佛

  拾级而上,是藏经三至七洞和八洞、九洞,另有石凿古井和见春亭。

  指路牌

  在一洞、二洞的正上方,是藏经三至七洞,著名的千佛洞雷音洞,是藏经五洞。

  藏经七洞的边上,修建了一座小的观音寺。

  藏经七洞

  藏经六洞上的宝藏二字,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

  藏经五洞,雷音洞,经考古专家研究,雷音洞被认定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殿,建成时间为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距今已1400年。四根千佛柱,共雕刻佛像1056尊,雕工精美。遗迹显示,雷音洞的经板和四根千佛柱都是在山下预制打磨平整后再运到石经山上雕刻的。

  藏经四洞和藏经三洞

  在藏经四洞和藏经三洞之间,有韦陀菩萨造像。

  藏经三洞中的经板局部

  藏经七洞前的石碑,记载了刻经的历史。

  藏经七洞前的石碑,记载了刻经的历史。

  藏经七洞前的石碑,记载了刻经的历史。

  在另一边,是藏经八洞和藏经九洞,藏经八洞旁有两眼古井,现在还有水,没有干枯。

  古井,开凿于唐代,井深10米。

  古井的后面岩壁上,有精美的佛造像浮雕,像高1.2米,描述的是释迦牟尼佛说法,多宝佛听经做证的故事。

  藏经八洞

  藏经九洞

  在洞的上方,有玉皇宝诰碑,所以石经山的经板是佛教和道教共存。

  在藏经九洞的前方,是见春亭遗址,为木梁石柱八角亭,现存有石柱,相传这石柱是张果老用毛驴驮运上来的,晴天在此亭可眺望涿州美景。

  见春亭遗址

  在洞前的小广场上,恰逢有一大家子来游玩,带的小朋友活泼可爱,留下个从小礼佛的身影。

  两个小朋友

  在古井不远处,有一道陡峭的台阶通上上方,沿台阶攀爬而上,是两株千年古柏,称为夫妻树。

  夫妻树

  转过夫妻树,迎面是一座七层宝塔,此塔名金仙公主塔,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40年),坐北朝南,通体高3.5米,全部采用汉白玉石精制而成。基座由块石砌垒。中间用4块厚板石组成方形佛龛,正面设券门。门两侧各有浮雕金刚力士一尊。自门向里,对面石壁上又呈现出一组浮雕,释迎牟尼端坐中间,两侧各有一弟子。

  金仙公主(689~732),讳无上道,为唐玄宗李隆基八妹。唐玄宗李隆基继位至穆宗长庆四年(712~824年)的百余年间是房山刻经的鼎盛时期。此间金仙公主曾奏准赠给云居寺唐代新旧译经四千余卷,又将寺旁麦田、果园及环山林麓赐给该寺作为永久性寺产,以助刻造佛经及日常费用,体现了唐代当时最高统绐者及皇亲国戚的支持。《开元释教录》的作者智升为送经使,专程到云居寺,作为幽州刻经的底本,这大大激发了僧人刻经的热情,成为佛教史上的重要事件。

  金仙公主塔

  金仙公主塔

  金仙公主塔旁边是石经山首次建筑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发现——发现完整的上寺和曝经台遗址。

  上寺遗址

  曝经台遗址

  在上寺和曝经台遗址中间,有一条甬道,可以上到观景平台,台上有一唐代单层小塔。

  单层小塔

  观景平台远眺

  观景平台回望上寺、曝经台遗址和金仙公主塔

  游览至此,已是出了一身透汗,看天有了些阴沉,于是和爱人踏上返程,喜欢古韵的人,石经山是个不错的选择。


《石经山,体会千年古韵》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zby/49354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用沙子雕画出地球村 二十国姑娘齐祝贺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