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24 12:23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每次来重庆,我都很想去龚滩古镇看看,但始终没能成行,因为它距离重庆太远了,要370多公里,走高速加省道单程也要4个多小时。
这次环行中国的第87天去吉首看矮寨大桥,原打算在德夯古寨住一晚,因为门票的事兴趣全无,于是连夜奔往酉阳,就是为了第二天去龚滩古镇,就是为了圆自己一个梦。因为吴冠中先生的那句“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的赞誉太令人向往。更何况距离城市那么远,一定是很原始、很古朴的古镇。
龚滩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西部,坐落在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的乌江东岸的凤凰山麓,与贵州省铜仁沿河隔江相邻,有1700多年历史。乌江与阿蓬江两江交汇处水流湍急,滩上滩下落差达三米,乌江流域在这里被分成上下两段,来往的船只,只能一次为终点和起点。
龚滩因为这个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逐步形成一个货物的中转站和集散地,1700多年来,土家族居民先后在岸边修建了绵延两公里长的吊脚楼群,被誉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山地古集镇。
古镇由三公里的石板街交错相连而成,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独具地方特色,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被誉为建筑艺术上的奇葩。有专家学者考察后指出,龚滩古镇可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镇媲美。古镇居于乌江天险的中段,山、水、建筑融为一体,历史上完全因水陆的物资转换而发展,后因水运的衰落而失去繁荣的基础条件。
1984年11月,65岁的吴冠中先生带学生来此地写生,那个时候的乌江依然称得上天险,两岸的竹林茂密,村村寨寨的吊脚楼散落期间,这样的原始景色感动了这位“白头老汉”的创作热情,他在这里留下了《老街》、《乌江人家》等传世佳作,留下了“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的赞誉,让这座偏僻的古镇从此名声大噪。
那个时候的龚滩古街处处遗留的是唐朝的风韵,你走在石板路上,一下子就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不是梦回唐朝,是与时光的交融。
那个时候的龚滩古镇沿江而建,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是一座有宋代风格的活着的城池。无论是建筑风格,三条交汇的街道,从一石一木,都深刻着时间的年轮。
因此曾经的龚滩古镇对得起吴冠中先生的赞誉,是爷爷奶奶那辈人的家。
因为乌江水电站的修建,龚滩老镇已被淹没在水下。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龚滩镇则是2009年后从距此处两公里处的老龚滩迁建过来的。迁建之初,有关部门要求完全按照老龚滩的格局修建,尽可能全部使用老龚滩拆除的材料。据说建筑公司只是把老龚滩的青石板全部搬到了现在的龚滩。
现在的龚滩实际是一个复制品,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景区主要包括:龚滩古镇、乌江山峡百里画廊、阿蓬江峡谷、其他特色景点(马鞍城、桃花湖、红花洞)。
西秦会馆是当年陕西商人在龚滩所建立的,它是龚滩向近代商品经济迈进的一个标志。
光绪年间,陕西商人张朋久最先来龚滩开设盐号,并亲自经手修建了"西秦会馆",因会馆的建筑风格和一般寺观庙宇大致相同,红粉涂墙,所以当地人称之为"红庙子"。西秦会馆是古镇最高大宏伟的建筑,也是最具有明显外来风格的建筑,颇有鹤立鸡群之势。它四周围以烽火墙,外壁朱红粉饰,馆内地面都以石板铺就,大门临街西开,内设正殿、偏殿、耳房、戏楼,雕梁画栋,筒瓦覆顶,古朴情致。如今虽已物是人非,已然透露出一派衰败萧条景象,但仍有一股宏大挺拔的气派。
《永定成规》算是镇上唯一的历史文物了,碑文较为清晰,是为规范当时脚夫、力夫、夫头的力钱分配所立。此碑高155厘米,宽83厘米,面临乌江嵌在石壁上,剥蚀较为严重,但仍能辨认约50余字,意思完整。
碑文内容说明了龚滩镇是川盐入黔的重要中转站,所转运之盐称"客盐"。碑文还记载了上下船搬运力价指定由何恒、郑昌信等人负责监督执行,每包盐上载船舱的运费为5文钱,从船上卸运并抬至盐仓则每包加6文,还规定所有脚夫须由盐号验保并登记造册,以防止成规紊乱。
驱车赶往重庆,朋友们说:我的决定是对的,今日龚滩去玩玩可以,仅此而已。
本文为搜狐旅游自媒体原创
作者:【官子】——是一位喜欢旅行的摄影师,熟悉川西秋天、林芝春天、坝上四季、冬季长白山的各种行摄路线和鸡胃,昨天刚刚用103天时间自驾完成《环行中国》的旅行,正在整理游记,这是他途径重庆时的一个瞬间。
如你喜欢他的旅行,就请多多关注和支持!这是一份美好,也是一种动力!
官子微信:chalco_0428
《无唐街,无宋城,龚滩古镇无》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zby/40043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