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18 09:5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十渡,房山十渡,在我的概念里,除了水还是水,因为北京实在太缺水了。等真正走过一回后,才知道,去十渡,看的不是水,而是山。
国庆那天的天气应该说很不错,尽管早上有场小雨,但不到7点就止了。我的搭档原本想打退堂鼓了,好在天公作美,既不下雨,也没有老太阳晒着,正合适去徒步。
从西三环的六里桥到十渡,除了出杜家坎收费站前有些堵以外,基本上还算顺畅。房山的各个乡村,也还算各有特色,只是一路驶出百里地去,也见不着山的影子。等过了房山区张坊镇,夹道相迎的山就忽然出来了。
公交车从一渡到十渡,似乎就是一根烟的功夫,但是从十渡徒步到一渡,我们却是花了4个半小时。
要说十渡的好,好在那山。那山,几乎是被劈去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从山顶垂直下来的那一面,能让我们清清楚楚的看到,那山的年龄,甚至它的历史。有一坐山,在它面水的那一面山,清晰可见,脚底下的岩石是如何突破地面的重重阻力,一圈一圈,向上隆起的。它让我们在一眼之间,就看到了造山运动的全过程。
那些似乎被劈去一半的山,竖起百米,每坐山,必须仰视,才能见到它的顶峰。这样一条小小的水溪(也许在不久的过去,不似现在这般棉柔,应该是波涛汹涌的呢),居然能有这鬼斧神工,能把山劈开。
那山,似乎还被另一种神力所左右,没有变成一个平面,而是两边向前卷起,形成一个弧一个弧的,像是要拥抱什么。
查看“十渡”名称的来历,居然与佛教还有关系。再看“拒马河”的由来,才知道是东晋时期(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得名的。看来,这条河应该是北京的很古老的河了(应该跟延庆的妫河一样古老)。历史上说,拒马河水很大,河上不能架桥,看来也应该是真实的历史,因为即使在今天,这样一条宽处也不足20米的河上,还是很难架设桥梁,因为靠山的那一面就是耸立的悬崖峭壁,根本没法开凿什么。即使能看到有几处明显是现代人架的桥梁,感觉还是那么险。
我对地质没有研究,所以并不知道十渡那里的山,有什么特异之处。只是觉得看了北京的那么多山,都不跟十渡这般,险,怪。或许,这里还曾发生过更为惊人的历史,史学者还不曾发现过。
当然,现在的游人,只知道在这既不宽也不深的河道里坐排子,也许再过两年,连排子也没法坐了,因为水越来越浅了。这也就是人进水退的一种很无奈的自然规律,但愿不要这样。
临回城之前,在路边农家馆子吃了顿土鸡饭,尽管烹调手艺明显感觉跟城里差很远,但味道确实那么正,鸡是鸡的味,豆腐是豆腐的味。吃完,搭档还在等车时,从满头银发、满脸慈祥的农家大妈手里买下些揽熟了的青红柿子,和一个十来斤的南瓜。
我的搭档这次十渡之行,收获很丰,我也是,至少在四十里地间,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山和水。
《从十渡到一渡——那山》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zby/29419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