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旅游频道 > 周边游 >

旧时知县如何过年

[摘要]春节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除夕守岁、相互拜年祝福,给小孩压岁钱等等。在封建社会知县也不例外,除了要按民间习俗做好以外,还要组织好封印开...

春节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除夕守岁、相互拜年祝福,给小孩压岁钱等等。在封建社会知县也不例外,除了要按民间习俗做好以外,还要组织好封印开印、访贫问苦、扶犁亲耕、鞭打春牛、祭祀神灵、衙门闹年、看知县太太等重大活动。

旧时知县如何过年

封印开印

清代规定,各级官府在每年的腊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四天之内要择一吉日,封闭印信,停办公务,这就是封印。正月十九至二十一日之内也要择一吉日开印办公,这就是开印。封印和开印都要在大堂举行仪式,这样一方面是以示印信管理的严肃性和使用印信的公开性,另一方面也是向百姓宣布在封印期之内停办公务。据史料记载:内乡县衙(内乡县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是全国第一座衙门博物馆)每一任知县都要按照规定时间,每年在县衙大堂举行仪式,但在封印期间若发生命案和盗窃等重大案件除外。

旧时知县如何过年

访贫问苦

知县在封印后,大都要带人到民间访贫问苦,体察民情。据史料记载在内乡任知县的官员中大都要在封印后挤出时间,深入农户,访贫问苦,关心民生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在内乡任县令时,有一年大年三十,他带人到民间微服私房,当行至内乡县三里桥时,见一家农户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是亲戚,是朋友,助我过年;下联是:是冤家,是对头,登门要钱。横批:白进红出。在门前一男子持刀而立,屋内一妇女呜呜直哭,元好问进入屋内细心询问,方知该夫妻因父母染病久治不愈,相继死去,因此债台高筑,年关将至,讨账的登门不绝,则出此下策借以抗债,元好问对此遭遇深表同情,遂赠纹银十两以为生计。

内乡县衙三省堂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的撰写者高以永是访贫问苦做得最好一任知县。清康熙年间,调任内乡后,正值清初战乱之后,百姓因躲避战乱,纷纷背井离乡,庄稼荒芜、经济萧条。高以永忧心忡忡,自感责任重大,以勤政为己任,造福一方,经常深入民间访贫问苦。特别是每年封印后都要带领随从,用大部分时间深入民间微服私访,解决百姓关心的问题。

旧时知县如何过年

扶犁亲耕

皇帝每年立春之日,都要到先农坛祭祀先农并扶犁亲耕。以清代为例,据史料记载:皇帝祭祀之日的前两天,礼部、户部、太常寺、顺天府的主要官员开始进行紧张的准备。祭日步军统领衙门警卫清道,在皇帝将要经过的路途两侧设置布幢。辰初三刻,皇帝身着祭服,乘礼舆,陈法驾卤薄,在钟鼓声中离开紫禁城。进先农坛东门后,皇帝行舆洗礼,再步行至先农坛。坛正中位设置黄色帷幄,其中安放先农神位。耕藉礼即皇帝亲耕藉田,以昭示天下以农为本,劝农从耕。祭祀先农神后,皇帝便到具服殿更衣,脱下礼袍,换上龙袍,然后登上观耕台,坐于台上事先设好的御屏宝座,举行耕藉礼。观耕台以南,有专为皇帝举行躬耕典礼而开辟的藉田,俗称“一亩三分地”,中间是皇帝的亲耕田,两旁被规整地分为几畦,是三王九卿从耕之田。耕藉礼开始,教坊司的优伶鸣钟击鼓,高唱“禾辞”。两名农夫手牵着披红挂彩的耕牛在前引路,另二名农夫扶犁。皇帝左手秉耜(一种类似铁锹的农具),右手执鞭,在鼓乐声中跟在农夫、耕牛后行进,皇帝要往返犁田三趟。皇帝耕完地后,便将秉耜、牛鞭交给他人,放在犁亭和鞭亭内保存。然后,皇帝登上观耕台,观看三王九卿从耕。每次耕藉礼毕,皇帝便至庆成宫休息,并犒赏随从百宫。

在县一级,知县每年立春前一天也要扶犁亲耕。每年立春前一天,知县要身着官服,率众官员及群众组织的迎春队伍,随员高举“春”字牌,浩浩荡荡祭拜用迎春池之水制作的春牛和芒神,祭拜完毕,知县在附近田里扶犁亲耕一至二垅地,其意为代御亲耕,以祈丰年。知县耕地选用的耕牛户主和所选的亲耕田地,当年还可以享受免除赋税待遇。知县扶犁亲耕后迎春队伍将春牛和芒神抬至县衙大堂前“迎春池”旁供奉,待来日在此“鞭春”。

旧时知县如何过年

鞭打春牛

立春之日,知县要在县衙大堂前举行大型的鞭打春牛活动。这天县衙大门、仪门敞开,对全县百姓开放,大堂前设香案,摆祭品,百姓手执彩旗、敲锣打鼓聚集而来。仪式开始后,知县率官民面北而跪,祭祀春牛和芒神。春牛和芒神的制作也有相当的规定,每年六月由掌管天象、历法的朝廷官员钦天监预定次年春牛、芒神的造型、颜色,命令各府州县以式制作。其春牛和芒神尺寸都有规定和象征意义,春牛身高四尺,象征一年四季,身长八尺,象征一年中的春分等八个节气,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芒神身高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手执鞭长二尺四寸,象征一年二十四节气。祭祀完春牛和芒神后,知县三击鼓,众官吏执彩杖绕牛三圈,礼房胥吏高唱:鞭春(打春)!县官将春牛击破,牛肚内事先填满的五谷、红枣、核桃等食物纷纷落地,众官及百姓欢呼抢食,以期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吉年有余。随后官民齐出县衙开始游街闹春,鼓乐狮子、高跷、旱船、舞龙、唢呐等民间文艺活动尽兴表演,官民同乐、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吉庆欢快的气氛,将活动推向高潮。鞭打春牛的活动延续到清末,全国统一改为正月初二举行迎春大典。到民国时,土牛己不是土制,而是纸糊的了。据有关资料表明,打春牛活动始于汉代,历代相沿至今。每年立春之日,内乡县衙都将举行打春牛这一大型节目表演。该项活动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旧时知县如何过年

祭祀神灵


豫都网微信

《旧时知县如何过年》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zby/15972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