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1 14:06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如果你一直感觉乡土建筑缺乏那种让人沉醉的美感,但当你看过海草房,一切都将变得不同。
荣成,东楮岛,勤劳而聪慧的海岛人深谙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真谛,用建筑创造出传承数百年的壮丽美景,直到今天,成为当地人最为宝贵的乡土财富。
除东楮岛村保存完好的海草房,荣城市临海区域并不缺少这类建筑
东楮岛,又名楮岛,禇岛,出岛。她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岛。
荣成,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1526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拥有长达1000华里的绵长海岸线,海岸曲折蜿蜒,探向大海,围成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海湾,也形成一个又一个似岛非岛的“陆地触角”,东楮岛就是其中之一。受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影响,这里四季分明,多风多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里的人们驾着渔船,撑起风帆,以打渔为生。不仅如此,这里土地也异常肥沃,适宜种植,东楮岛自然而然地成为宜居之地。唯一的不利来自沿海多变的天气,海风、大雨、暴雪让这里的居所经常经受恶劣天气的洗礼,平原地区的土坯房与木质房屋都难以经受海风的侵蚀,这时候,大海又一次展示了她的慷慨,大叶海藻——这个大海送给东楮岛人最珍贵的礼物出现了。
这是一种在浅海中生长的野生藻类植物,通常在5~10米深的浅海水域中生长,春荣秋枯。春天,它们在海底发芽生长,经过夏日阳光充分的照射迅速生长。秋天来临,海藻成熟枯萎,并逐渐脱落,在阵阵海浪的带动下被推向海滩……每到初冬,大量的海藻铺满海滩,当地村民只需要用竹沥将海藻整理好,用牛车或驴车运回村里晾干即可用来建造房屋,或许因为数量太多,当地人称之为海草。威海地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约有2700年,而这里的民居与建筑历史比文字记载的年代更加久远,据考证,海草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的民居建筑只是简陋的栖身之所,并非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房屋,直至宋金时期才逐渐成熟。用当地老人的话讲:威海自有人居住起就有海草房。如今,东楮岛现存的海草房中,历史最为久远的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沿海地区的近海养殖业开始兴起,大叶海藻的成长区域被海水养殖占据,其数量迅速减少。如今,冬日的海滩上已经很难寻到大叶海藻的身影。“海草房的维护和修缮,只能用收购来的旧草。这些草多是没有保护价值的海草房拆除时留下的。”荣成市文物局局长乔文江说。而在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姜波的记忆里,20世纪90年代,“海草已经与黄花鱼一个价格”。一套三间房子的海草房,屋顶用海草与麦秸轮番铺设,苫盖的海草最厚处近两米,“至少要用一万多斤以上的干海草”。不过,让文物保护部门感到欣慰的是,海草房经久耐用,一次完整的修缮之后,能够正常使用五十年以上。
阳光直射下的大叶海藻,体内的水分迅速流失,而随着这些水分一起被带出来的,还有海水中的另一种有机化合物元素——硝。随后它们附着在大叶藻的枝叶之上,然后逐渐显现出它们本来的颜色——白色。硝的存在不仅使大叶海藻能够有效防蛀,灰白的色彩还让海草房看上去非常漂亮。高达两米的厚厚的海藻层,让海草房冬暖夏凉。夏日的阳光无法穿透这厚厚的海草,屋内清凉似秋。冬日,房子如同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海风无从侵蚀,屋内生一个暖炉,热气在海草的阻挡下无从散发,屋内温暖如春。
与山东内陆传统村落的民居不同,海草房的屋脊极高,厚厚的海草如冬日暴雪般堆积。而屋脊夹角的角度很小,仅有30°左右,层层叠叠的海草在重力下相互压紧,形成稳固的整体。同时,倾角可以使雨水顺着表层海草迅速滑落,避免浸透海草。这种兼顾美学与使用价值的建筑理念,使海草房成为民居界的“明星”。20世纪80年代,它入选中国邮电部发行的以各地特色民居为主题的系列邮票——《中国民居》。
松软的海草与坚硬的石头形成了童话般的海草房
--- END ---
△
整理 ▏小威
信息整理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威海市旅游局”(wh12301)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威海市旅游局官方微博
旅游咨询:0631-5312301
欢迎投稿,邮箱:whtour@163.com
《乡情丨海草房:东楮岛的民居记忆》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txms/61381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