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旅游频道 > 天下美景 >

法门往事:佛指舍利曾两次险些毁于一旦!

[摘要]如果要追溯陕西旅游的起步和发展,兵马俑和法门寺居功至伟。 早在二、三十年前,他们已是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用句时髦的话说,是陕西旅游的“超级IP”。 今天,先与大家谝谝,法门寺这个超级IP是怎么养成的。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发迹于北魏,大盛于隋唐,衰...

  如果要追溯陕西旅游的起步和发展,兵马俑和法门寺居功至伟。

  早在二、三十年前,他们已是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用句时髦的话说,是陕西旅游的“超级IP”。

  

  

  今天,先与大家谝谝,法门寺这个超级IP是怎么养成的。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发迹于北魏,大盛于隋唐,衰落于明清,复兴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可以说法门寺的兴衰史,就是一部佛教在中国的兴衰史。

  大唐时,法门寺大概是这样的 ↓

  

  上世纪80年代初,塔身受损时 ↓

  

  如今,老寺 ↓

  

  如今,合十舍利塔 ↓

  

  每年的大年初一,大约会有30万人来此祈福 ↓

  

  2011年春节,还曾经发生过“云梯”的事 ↓

  

  名副其实的世界佛都(第27届世佛联大会在法门寺开幕) ↓

  

  法门寺不仅是佛门重地,也是陕西人的骄傲和自豪。

  李唐时期,法门寺作为皇家寺院,达到了鼎盛。自李世民起,每隔30年,唐天子都要将佛骨舍利从法门寺地宫迎出,迎请到皇宫内供养,其时朝野倾出,争相顶礼,施舍惊人,前后达七次之多。

  唐德宗迎奉舍利图(法门寺珍宝馆) ↓

  

  以世俗的眼光来看,法门寺的兴衰乃至盛名于世,与其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是分不开的。

  据传,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得舍利84000颗,到阿育王时期跨国弘法,由印度传到西域,再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土。然后各地建寺、塔奉养。

  南京大报恩寺的佛陀顶骨舍利 ↓

  

  法门寺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传奇色彩令人流连忘返,而其中最神秘的,莫过于使其兴盛的佛指舍利。

  法门寺因佛指舍利而闻名,但至少在1000多年中,大家并不明确知道到底有没有这枚舍利。

  公元874年,李唐王朝最后一次迎佛骨,唐僖宗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法门寺塔下地宫。

  这一封,就是1113年。

  发掘中的法门寺地宫 ↓

  

  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中都明确提到,法门寺里有佛祖释加牟尼的真身舍利,但是谁都没见过。到底是真有其物还是讹传?千余年来,大家众说纷纭,直到1987年。

  1981年8月,法门寺佛塔因暴雨,半边坍塌,但依然神奇的矗立 ↓

  

  法门寺佛塔坍塌后,为修复佛塔,经过反复论证,文物部门决定拆掉重建。1987年4月3日,考古队清理地基时,一铲子碰到一块石板,一位工作人员扒在石板缝边往下看,大叫起来:“全是金子!”

  关于法门寺的种种传说,霎时浮上人们心头,群情激动。

  法门寺地挖掘现场 ↓

  

  经过系统挖掘,法门寺地宫自此重见天日,佛祖真身重新为人所知。地宫共出土2499件稀世珍宝。

  同时出土的物帐碑详细记录了地宫中的珍宝数量和名称 ↓

  

  法门寺珍宝之奇之妙,难以一一尽述,当时考古挖掘的专家鉴定绝大部分的文物可定为一级甲等,即最高级别。大唐气象的物美丰盈、光华灿烂,在这一刻生动定格。

  法门寺珍宝之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

  

  更令人激动的是,考古学家在地宫前室的阿育王塔里、中室的汉白玉灵帐内与后室的八重宝函里各发现了一枚舍利,经鉴定,这三枚是“影骨”,用玉石、骨质雕刻而成的指骨舍利。“灵骨”真身舍利则藏身后室一处地下密龛中。

  此时的时间是1987年5月5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

  举世震惊!

  一枚灵骨和三枚影骨 ↓

  

  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闻之此事,欣然命笔,做《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朴老在诗中写到:

  “勤劳智慧叹先民,妙手所到如有神;密藏加护赖佛力,多劫能留稀世珍”。

  杰出的佛教领袖、书法家、社会活动家赵朴初 ↓

  

  考古学家同时证实,地宫自封闭起,从未被开启过。也就是说,地宫从公元874年封闭到1987年地宫出土中间1113年,竟然没有人从地宫中取走任何一件东西,难道这千年中就没人知道地宫的秘密?

  那么朴老所说的“多劫能留稀世珍”的“劫”是指什么呢?

  其实,在这漫长的千年岁月里,地宫里的珍宝并不全是在安静的等待重见天日。近代以来,这些珍宝,至少有两次差点险些毁于一旦。

  第一次,朱子桥护宝。

  朱庆澜,字子桥,浙江山阴人,人称朱将军。为人爽直,居官清正,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和社会慈善家,对陕西的救助尤为重大。

  朱子桥将军 ↓

  

  1939年,身为华北慈善会会长的朱子桥将军筹款修复法门寺塔,施工中,有工人偶然发现塔下似有地宫,待要深挖时,朱子桥及时赶到,立即叫人封存地宫,填平坑道,宝塔维修只补裂缝,不再向地下延伸。

  同时,还请来一尊石佛压在地宫口的石板上,让众人对佛陀发下毒誓,今生今世绝不把地宫秘密透露给任何人。又放出流言,称塔下有青蛇伤人,避免闲人打扰。

  现在的法门寺佛塔地宫 ↓

  

  法门寺地宫在这些义士的缄默中避过一劫。

  这个秘密,直到1987年地宫被发掘,也没有透露出来。

  为朱将军点赞,为这些肯保守秘密的义士点赞!

  当时,正值日寇侵华横行时期,神州大地兵荒马乱。很难想象,地宫一旦在那时被发掘,这些国宝如何保全。

  后人不会忘记朱将军。为纪念朱将军的护宝之功,2006年5月5日,又一个佛诞日,朱庆澜将军铜像揭幕和纪念馆开馆典礼在法门寺博物馆隆重举行。

  法门寺朱子桥将军铜像 ↓

  

  与朱将军的义举相比,另一位护宝者则更加惨烈。

  1966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初期,全国各地都在破四旧,法门寺也未能幸免。大批“红卫兵小将”手持镢头铁锨,捣烂了地面文物,犹不过瘾,一群人围着塔基开始掘地,当时的主持良卿法师,用煤油浇体,点燃自身,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吓退了红卫兵,保卫了国宝。

  当年“破四旧“毁坏了大批文物(图片源于网络) ↓

  

  想到稀世珍宝差点毁于镐头铁锨,相信每个人都是一身冷汗。

  良卿法师是否知晓地宫的秘密?大抵是知道的吧。

  他用生命捍卫了国家宝藏和佛界尊严。一个伟大的涅盘。

  1997年7月12日,是良卿法师舍身护宝的三十一周年,法门寺为他建造的纪念塔是日揭幕,以此纪念老法师保护地宫之功。

  良卿法师相 ↓

  

  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佛门之幸,国宝重现在清平盛世,渡尽劫波,再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近年来,佛指舍利曾多次前往泰国、韩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接受信众的应请、供养,所到之处,万人空巷,轰动异常。

  佛指舍利泰国巡礼 ↓

  

  2009年5月9日,佛诞日。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隆重举行,此次大典,被认为是自盛唐以来1300年之后历史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舍利安奉入塔盛事。

  细雨中,海内外的高僧大德及信众共3万余人参加了典礼 ↓

  

  “合十舍利塔”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代表作台北101、中台禅寺)策划设计,历时3年建成。塔高148米,为世界最高佛塔,造型如同合十的双手,中间镂空部分是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 舍利塔恢宏的气势不仅传承佛教建筑的特色,更以现代施工技术融合了古今中外建筑之精华。

  自此,世界唯一的佛指舍利将在合十舍利塔永久安奉。

  

  最后,来看看法门寺地宫创造的的十大世界之最:

  一、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

  二、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三、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

  四、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五、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

  

  六、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七、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八、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九、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还不去看看?

  来源:骏途旅游网(公众号juntu2013)原创稿件

  谢绝转载 违者必究


《法门往事:佛指舍利曾两次险些毁于一旦!》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txms/45199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