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旅游频道 > 旅游资讯 >

?提出旅游服务贸易存在逆差的的是谁?

[摘要]提出 旅游服务贸易存在逆差的的是谁? 2016年10月14日中国旅游报头版报道说,“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旅游服务存在巨大逆差。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结论实为对旅行服务贸易和旅游服务贸易之间的差别缺乏专业性理解、照搬国际收支平衡表旅...

  提出旅游服务贸易存在逆差的的是谁?

  2016年10月14日中国旅游报头版报道说,“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旅游服务存在巨大逆差。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结论实为对旅行服务贸易和旅游服务贸易之间的差别缺乏专业性理解、照搬国际收支平衡表旅行贸易收支数据所致的误导。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不但没有逆差,还有相当数额的顺差”。

  其实,提出大陆出入境旅游贸易存在巨大逆差观点的,正是中国旅游研究院自己。2015年以前中国旅游研究院历年《中国出境旅游年度报告》都是以世界旅游组织和外汇管理局官网公布的数据,认为2011、2012、2013年存在“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并且“进一步扩大”。笔者手中的旅游教育出版社《中国出境旅游年度报告2012》第2、4页:“2012年全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可能达到225亿美元”。《中国出境旅游年度报告2013》第1、4页:2012年“全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可能达到479亿美元”。《中国出境旅游年度报告2014》第1页:2013年“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达到776亿美元”

  直到2015年1月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新任国家旅游局局长说,“‘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这实际是一个严重误导性的说法”,“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以及国家信息中心等有关机构统计标准和研究结果,作为全球入境旅游目的地与出境旅游客源地的双重大国,中国旅游贸易顺差至少在100亿美元以上,所谓‘中国旅游贸易逆差’之说不能成立”。

  从此之后,中国旅游研究院改变了这种说法,并论证旅游贸易不是逆差而是顺差。本来,在研究工作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常有的事情,更是一个严肃的研究机构与人员应有的品格。但是,研究机构与人员应该向公众说明为何修改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做反而会表明是负责任的。

  今年8月16日本人在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上发文《我为什么质疑现今旅游外贸仍是“顺差”》,对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疏理,并再次论述本人在2012年提出的要对大陆出入境“旅游贸易逆差要作结构分析”,(见《旅游忧思录》下卷第24—26只)。现将2012年《旅游贸易逆差要作结构分析》和《我为什么质疑现今旅游外贸仍是“顺差”》两文再发一次,供讨论。

对旅游贸易逆差要作结构分析

2012年3月16日《 中国青年报 》

  “十一五”期间,我国(准确地说是“内地或大陆”)的出入境旅游收支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外汇收支由长期的顺差开始转为逆差。2009年旅游贸易赤字为40亿美元,2010年赤字为22亿美元。2011年入境旅游增幅下降,入境过夜游客5758.07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484.64亿美元;出境旅游增速加快,达到7025万人次,以人均花费1000美元测算,出境旅游支出约700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突破200亿美元。由此,“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似乎已成定论。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模糊性说法。说它“是”,因为目前入境旅游的总收入确实低于出境旅游的总支出;说它“模糊”,因为它没有说清出入境旅游收支为什么会出现“逆差”,这“逆差”究竟发生在何处。

  众所周知,我们的出入境旅游分为外国市场与港澳台市场两大部分,但是目前出入境旅游收支的统计,一直把这两部分的收入与支出合在一起,故而得出了“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论。笔者认为,如果对这两种类型、四种出入境旅游的收支进行细分,会有助于了解“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真实情况,从而才能采取有区别的对策。本文以2011年数据为例,略加说明。

  国际出入境旅游收支大体平衡。2011年入境外国人2711.21万人次(其中过夜外国人2194.10万人次),大陆去外国旅游2437多万人次,出入境国际旅游人数大体相当。外国过夜游客在华人均花费1300美元,在华消费286.53亿美元,大陆居民出国游客人均花费1000美元估算,总花费约240多亿美元;如果以人均花费1200美元估算,总花费约290多亿美元,与外国游客在华消费大体相当,即便有逆差数额也不大。

  内地与港澳之间出入境旅游呈逆差状态。香港赴内地7935.77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2691.59万人次),在内地花费110.64亿美元。内地赴港2810万人次,由于内地游客在港购物花费高,过夜游客人均花费高达7435港元(约合940美元),大陆赴港花费约250亿美元,呈逆差状态。

  澳门赴内地2369.08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427.94万人次),在内地花费27.63亿美元。内地赴澳门1600万人次。由于内地游客在澳门购物与娱乐花费高,以2009年人均3040澳元(不含博彩,约合380美元)估算,总花费在60亿美元以上,也呈逆差状态。

  大陆与台湾之间出入境旅游一直为顺差。台湾赴大陆游客526.30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436.47万人次),在大陆花费59.85亿美元;大陆赴台178.4万人次,按每日消费263.09美元、停留6.5夜估算,在台花费30亿美元。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底,大陆游客赴台305万余人次,花费50.59亿美元。同期,台湾赴大陆1100万人次,花费179.5亿美元,一直是顺差。

  大体可以判断,时下内地/大陆的出入境旅游贸易逆差主要发生在内地与港澳之间,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旅游贸易逆差。世界上国际旅游贸易逆差,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逆差,是国家外汇从一国向他国的流失。我们目前的旅游贸易逆差是一个国家内部,四个不同关税区或经济体之间的收支不平衡。对于这种逆差的经济社会意义与作用,需要作具体分析。

  就内地与港澳之间而言,30年来港澳同胞来内地观光、探亲、商务和科教交流,不仅带来了港币、澳元的外汇,而且引进了观念、机制和生活方式,推动了内地的改革开放、发展进步。现在内地发展起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赴港澳旅游,不仅使港澳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维持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内地与港澳同胞之间的了解与情谊,这是不能以外汇收支来考量的。从长远来看,内地人口百倍于港澳人口,内地人赴港澳旅游花费多于港澳人赴内地花费,合情合理。当前这种“逆差”不是大了,而是太小了,应该更大才对!

  就大陆与台湾之间而言,由于众所熟知的原因,从1988年至2008年20年间,一直是台湾同胞单向赴大陆旅游,到2011年底共计达7000万人次。从2008年开始两岸进入双向旅游新阶段,至今大陆赴台旅游的处于起步期。从长远来看,大陆人口为台湾的58倍,大陆赴台游客理应多于台湾赴大陆游客,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旅游贸易理应是逆差,而且这种“逆差”越大越好。不必多言,两岸之间的旅游交流的深远意义更不是以“顺差、逆差”来考量的。

  就与外国之间的旅游贸易而言,30年间从绝对顺差到大体平衡,这固然值得高兴,但丝毫不值得骄傲。即使过几年逆差越来越大,也不必忧虑。日本从1971年开始,出境旅游人数超过了入境游客,从国际旅游顺差国成了逆差国,国家发展国际旅游的目的也从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赚取外汇,转变为鼓励更多的公民出国旅游、扩大外汇的花费,减少国际贸易摩擦。1980年韩国政府解除出境旅游的禁令,1988年底又全面开放出国旅游,国民蜂拥而出。从2000年开始,从国际旅游顺差转为逆差。当今我们面临1971年日本、2000年韩国那样从旅游顺差转为逆差的拐点,从旅游接待大国转向客源大国,这是国力强盛、人民殷实的表现,理应欣慰,何需忧心。

  对我们来说,目前的问题不是国人出境旅游的人数多了、花费多了,而是少数游人的非理性消费、不文明举止和部分旅行社的不规范经营。七八年来,港澳台同胞的入境旅游早已进入平稳运行的常态阶段,来访过夜游客人数分别达到其人口的10倍、8倍和2成以上,不可能再出现井喷式增长。近年来国际入境旅游的增长缓慢,与国际出境旅游的高速增长形成不小反差,需要旅游界严重关注并认真对待。

  一国两制、四个地区,这种由近现代历史形成,并将延续很久的大格局,由此出现出入境旅游中特殊情况,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笔者建议,在公布入境旅游人数与收入中把外国人与港澳台同胞分列的同时,也分别列出赴外国与赴港澳台地区的旅游人数与支出,对出入境旅游收支结构加以细分,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展出入境旅游中国际旅游与两岸四地间旅游的战略、方针与政策,不宜把出入境旅游中的国际旅游与两岸四地旅游混在一起,笼统地谈论旅游贸易“逆差”或“顺差”。

  总之,对旅游贸易逆差的问题,必须进行结构性分析。外国的旅游贸易逆差与港澳台的旅游贸易逆差,原因、后果、影响、对策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我为什么质疑现今旅游外贸仍是“顺差”

  去年以来,我国(其实是大陆或内地)的旅游外贸是逆差还顺差问题引起了旅游政界与学界的关心,官方一言九鼎、坊下争议不小。

  一、争议的由来

  事出有因。三十多年来,作为最高旅游主管部门,国家旅游局只公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际”用词不妥,应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其中港澳台同胞在大陆的花费不是“国际旅游收入”---王兴斌),从未公布过出境旅游外汇支出,对旅游外贸顺差、逆差问题除少数研究者注意外,旅游界很少有人关心。尽管世界旅游组织每年公布的年度报告《Tourism Highlights》都有“世界十大旅游收入国”、“世界十大旅游消费国”两张表,借此可以推断是顺差还是逆差。世界旅游组织的相关数据取于中国外汇管理局官网“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旅行”栏公布的数据。该表用“贷方”表示入境旅行外汇收入,用“借方”表示出境旅行外汇支出。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和中国外汇管理局的数据,大陆旅游贸易从2009年起由顺差转为逆差,而且逆差额每年翻一番。本人撰写的《中国出入境旅游国家(地区)概要》,综合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历年公布的数据,制作了下表。

  1985--2012年中国大陆出入境旅游统计表

  年份

  入境游客

  万人次

  入境过夜游客

  万人次

  出境游

  万人次

  入境旅游收入

  亿美元

  出境旅游支出

  亿美元

  旅游外汇顺/逆差

  亿美元

  1985

  1783.3

  713.3

  12.5

  3.1

  9.4

  1986

  2281.9

  900.1

  15.3

  3.1

  12.2

  1987

  2690.2

  1076.0

  18.5

  3.9

  14.6

  1988

  3169.5

  1236.1

  22.5

  6.3

  16.2

  1989

  2450.1

  936.1

  18.6

  4.3

  14.3

  1990

  2746.2

  1048.4

  22.2

  4.7

  17.5

  1991

  3335.0

  1246.4

  28.5

  5.1

  23.4

  1992

  3811.5

  1651.2

  292.9

  39.5

  25.1

  14.4

  1993

  4152.7

  1898.2

  374.0

  46.8

  18.9

  27.9

  1994

  4368.5

  2107.0

  373.4

  73.2

  42.9

  30.3

  1995

  4638.7

  2003.4

  452.1

  87.3

  50.4

  36.9

  1996

  5112.8

  2276.5

  560.1

  102.0

  57.3

  44.7

  1997

  5758.8

  2377.0

  532.4

  120.7

  39.4

  81.3

  1998

  6347.8

  2507.3

  842.6

  126.0

  34.0

  92.0

  1999

  7279.6

  2704.7

  932.2

  141.0

  108.7

  32.3

  2000

  8344.4

  3122.9

  1047.3

  162.2

  131.1

  31.1

  2001

  8901.3

  3316.7

  1213.6

  177.9

  139.1

  38.8

  2002

  9790.8

  3680.3

  1660.2

  203.9

  154.0

  49.9

  2003

  9166.2

  3297.1

  2022.5

  174.1

  151.9

  22.2

  2004

  10903.8

  4176.1

  2885.3

  257.4

  197.0

  60.0

  2005

  12029.2

  4680.9

  3110.3

  293.0

  217.6

  75.4

  2006

  12494.2

  4991.3

  3452.4

  339.5

  243.2

  96.3

  2007

  13187.3

  5472.0

  4095.4

  372.0

  298.0

  74.0

  2008

  13002.7

  5304.9

  4584.4

  408.4

  361.6

  46.8

  2009

  12647.6

  5087.5

  4765.6

  396.8

  437.0

  -40.2

  2010

  13376.2

  5566.5

  5738.7

  458.1

  549.0

  -90.9

  2011

  13542.3

  5758.1

  7025.0

  484.6

  726.0

  -241.4

  2012

  13240.5

  5772.5

  8318.3

  500.3

  1020.0

  -519.7

  2013

  12907.8

  5568.6

  9818.5

  517

  1286

  -769

  2014

  12849.8

  5562.2

  10727.6

  569

  1649

  -769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第35页,2014年10月版,2013、2014年数据为本文所加)

  在笔者的记忆中,在2015年以前,一些旅游学界人士对旅游外贸由顺差转为逆差并无异议,并探讨过其原因、影响与对策。我国旅游研究的最高机构中国旅游研究院历年《中国出境旅游年度报告》也以世界旅游组织和外汇管理局官网公布的数据,认为2011、2012、2013年存在“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并且“进一步扩大”。但在2015年4月定稿、5月出版的《中国出境旅游年度报告2015》中,虽然也引用了2014年的出境旅游支出1649亿美元的数据,但在《报告》小心翼翼地回避了“逆差”问题,只是说“政府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出境旅游统计的准确性”,“建议按照国际社会普遍釆用的《国际收支手册》统计旅游服务贸易额”(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年5月版第182页),为下一步调整旅游外汇收支留下了伏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原来在2015年1月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新任国家旅游局局长说,认为“‘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这实际是一个严重误导性的说法”,断言 “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以及国家信息中心等有关机构统计标准和研究结果,作为全球入境旅游目的地与出境旅游客源地的双重大国,中国旅游贸易顺差至少在100亿美元以上,所谓‘中国旅游贸易逆差’之说不能成立”。

  2015-02-02 10:35:06,国家旅游局官网发布“2014年入境旅游情况”,国际旅游收入”569.13亿美元。2015-12-21 12:26:00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简称《公报》),“入境旅游人数1.2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053.8亿美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

  由此,入境旅游收入由年初公布的569.13亿美元修改为1053.8亿美元,出境旅游支出由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1649亿美元改成896.4亿美元,旅游贸易由原先的逆差1079.9亿美元变成了顺差157.4亿美元,证实了新任局长在年初说的“中国旅游贸易顺差至少在100亿美元以上”的说法。

  对此,在“关于《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修订和新增数据的说明”中,作了如下说明:

  “1.关于国际旅游收入。根据《旅游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口径和入出境统计口径对等原则,补充完善了停留时间为3-12个月的入境游客的花费和游客在华短期旅居(纯粹旅游之外)的花费,并根据相关调查修订了外国入境过夜游客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将国际旅游收入由原来的569.13亿美元修订为1053.8亿美元。”

  “2.关于出境旅游花费。根据《国际收支手册》(第6版),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旅游服务贸易支出实际上是中国公民出境花费总额。在核算我国“出境旅游花费”时,应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08年国际旅游统计建议》,在‘出境花费’基础上扣减各类海外务工人员在目的地购买的货物和服务(旅游花费除外)、中国留学生及其家属海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等支出,从而得到2014年出境旅游花费为896.4亿美元。”

  其后,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博士在2016年笫3期《旅游学刊》“旅游统计与数据分析专栏”中,对出入境旅游的收支增减作了说明。笔者简要转述如下(全文可查阅该刊):在入境游客的花费统计中,“合理增加短期留学、求医等境外游客在我国境内购买货物和服务花费”;在出境游客的花费中,扣除“我国游客在境外1年内留学、医疗、务工等花费”,扣除在海外留学人员学费及其家属的相关支出,扣除国人在“海外医疗及整形产生的非旅游花费”,扣除“中国籍海外务工人员境外非旅游花费”和代购支出。

  总的意思是把出境者中“旅游花费”与“旅行花费”分开,降低了出境旅游支出额度;同时在入境收入中“合理增加短期留学、求医等境外游客在我国境内购买货物和服务花费”,加大了入境旅游收入额度。

  这种解释可算作一家之言,甚至是官方解读。如此一增一减,中国出入境旅游的收支就从逆差变成了顺差。

  二、对2014、2015年旅游收支数据的四点困惑

  2016年1月29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数据中心公布了《2015年及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简称《情况》),2015年入出境旅游的相关数据如下:

  入境人数1.34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1%,其中外国人2599万人次、下降1.4%;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68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3%,其中外国人2029万人次、下降2.5%;“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9.0%;出境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

  笔者据此推算,2015年出入境旅游贸易顺差91.5亿美元,并制作下表,与2014年加以对照。

  2014、2015年出入境旅游对照表

  入境旅游

  出境旅游

  顺差

  游客

  过夜游客

  收入

  游客

  支出

  亿美元

  亿人次

  同比

  %

  万人次

  同比

  %

  亿美元

  同比

  %

  亿人次

  同比

  %

  亿美元

  同比

  %

  ※

  2014

  1.28

  0.4

  5562

  0.1

  1053.8

  ※

  1.07

  9.0

  896.4

  ※

  157.4

  2015

  1.34

  4.1

  5689

  2.3

  1136.5

  7.8

  1.17

  9.0

  1045

  16.6

  91.5

  ※由于统计标准与方法不同,2014年的这几项数据与2013年没有可比性。

  2014与2015年出入境旅游统计都是按照修订后的出入境旅游统计标准与方法进行的,因此可以对这两年的数据加以比较分析。验证这两年旅游贸易收支数据的可靠性与可信性,可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从数据的源头入手,即它的统计标准、方法与原始数据(如游客人均花费)等方面是否科学、合理。但由于笔者不曾参与、也没有见到有关方公布这些环节,无法进行评论。二是从统计的结果入手,看看该数据的是否合理、可信,以此进行反证。本文取后一种方法作一次尝试,求教于与业界朋友。

  其一,入出境人员人数不等于旅游人数

  《公报》与《情况》中的入涵出境人员数据都取之于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网站,数据本身是可靠的,但内涵与“旅游者”、“游客”不一样。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网站的数据中,来大陆的“就业”、“定居”、“服务员工”和“访问”及“其他”中的入境者;大陆去港澳台人员中,“就业/就学/培训”、“居留”、“结婚/定居”和“乘务”及“其他”中的一部分出境者,都是“旅客”,但不是“旅游者”或“游客”。

  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网站显示,2015年“外国人入出境共5191.59万人次,其中观光休闲825.24万人次,会议商务483.62万人次,交通运输工具服务员工350.25万人次,访问54.19万人次,就业88.79万人次,探亲访友79.77万人次,定居28.63万人次,学习26.61万人次,其他入境目的662.70万人次。分别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31.74%、18.60%、13.47%、2.08%、3.42%、3.07%、1.10%、1.02%和25.49%。”按照国际旅游界公认的标准,其中“交通运输工具服务员工”、“访问”(指政府官员外事出访)、“就业”、“定居”、“学习”(指1年以上的留学)和“其他入境目的”中的部分人,均不属于“旅游者”,约占1/5以上。

  又据国家旅游局网站公布的数据,2015年2598.54万人次【与入境管理局网站的“外国人入出境共5191.59万人次”的1/2基本一致】的入境外国人中,观光休闲的824.88万人次【与入境管理局网站的“观光休闲”基本一致】、会议商务的537.66万人次【与入境管理局网站的“会议商务”与“访问”之和基本一致】、探亲访友的79.75万人次【与入境管理局网站的“探亲访友”基本一致】、服务员工237.69万人次、其他的806.69万人次。其中“服务员工”不是游客,“其他的806.69万人次”中“就业”、“定居”、“学习”也不是游客,以1/3估算为269万人次。如此估算,约有500万人次、即1/5不属于游客。

  总之,出入境管理局公布的“出入境外人员”与“游客”、“旅游者”不能划等号。但是修订后的统计标准仍把入出境旅游与旅行、游客与旅客的人数相等同,显然不符合规范性原则。在出国旅游支出中剔除了部分非游客(“旅客”)的花费,但在入境旅游收入中并没有剔除这部分非游客(“旅客”)的花费,两者不对等,笔者不得不对数据的准确性存疑。

  其二,入出境旅游人数与收支差距不匹配

  2015年入境游客比出境游客多596万人次,按常识推测,旅游外汇收入大于支出,顺差是可以理解的。但若对入境游客与出境游客的数据作些分析,疑惑就来了。

  入出境游客人数相差596万人次,旅游顺差91.5亿美元,据此推测这596万人次的人均花费为1535美元【91.5亿美元÷596万人次596万人次=1535美元/人】。这与入境游客人均花费848美元【1136.5亿美元÷1.34亿人次=848美元/人】、出境游客人均花费893美元【1045亿美元÷1.17亿人次=893美元/人】大相径庭。

  2015年入出境游客人数相差596万人次,约占入境游客总数的4%、出境游客总数的5%。出入境旅游贸易顺差91.5亿美元,约占旅游收入的8%、旅游支出的9%,入出境游客人数之差与旅游外汇之差如此不匹配,不能不令人怀疑是否把入境旅游收入估算高了,而把出境旅游支出估算低了。

  其三,入出境游客结构与外汇顺差不匹配

  《公报》与《情况》都公布了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的数据,都没有公布出境游客中过夜游客的数据,是没有必要、不能做到,还是故意回避,不得而知。须知,过夜游客的多少、占多大比例,与旅游收入与支出的关系甚大。

  要细分出境游客中过夜游客的数据不难做到。把入境总人数剔除去香港、澳门的一日游游客,剔除从厦门去金门的一日游游客,剔除边境旅游中的一日游游客,剔去邮轮旅游中上岸的一日游游客,剩下的就是过夜游客。其中去香港、澳门的一日游游客占了绝大多数,本人也没有掌握后三者一日游游客的数据,只能剔除去香港、澳门的一日游游客的数据略作考察。

  据香港、澳门旅游局数据,2015年(下同)内地去香港不过夜游客2784.6万人次、去澳门不过夜1117.6万人次,共计3902.2万人(0.39亿人次)。内地出境游客1.17亿人次中,过夜游客约0.78亿人次。

  由此,入境游客总人数虽比出境游客人数多0.06亿人次,但入境过夜游客(0.57亿人次)比出境过夜游客(0.78亿人次)少0.21亿人次(约为入境过夜游客的1/3、出境过夜游客的1/4)。接常识判断,过夜游客的花费远高出不过夜游客的数倍,旅游外汇收入应少于支出、出现逆差才说得通,现在却成了顺差不免有些疑惑。

  再以入出境游客中居多数的两岸四地之间游客的花费进行分析。据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及港澳台地区旅游主管部门的数据,香港来内地7945万人次,其中过夜2709万人次、不过夜5236万人次;内地赴香港4584万人次,其中过夜1799万人次、不过夜2785万人次。澳门来内地2289万人次,其中过夜467万人次、不过夜1822万人次;内地赴澳门2041万人次,其中过夜213万人次、不过夜1828万人次。

  据本人多年观察,内地赴港澳游客数量虽多于港澳来内地的游客,但港澳来内地的游客中一日游游客占大多数或绝大多教,且内地赴港澳游客的人均花费远高于港澳来内地的游客,因此多年来内地与港澳的旅游贸易一直呈逆差。按国家旅游局官网2015年2月2日公布的数据,2014年香港游客在内地花费115.2亿美元;按香港旅游局公布的数据,内地居民赴港花费2042.76亿港元、约合315亿美元,大陆逆差额200亿美元。按澳门旅游局公布的数据,内地游客在澳门花费500.3亿澳元、约合63亿美元,澳门居民在内地总花费约在33.4亿美元,大陆逆差额30亿美元。

  2015年台湾来大陆550万人次,大陆赴台湾415万人次。长期以来,台湾来大陆游客人数远多于大陆赴台湾游客,大陆对台湾的旅游贸易一直是顺差。从2014年开始,由于大陆赴台旅游大幅增长、人均花费提高,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按国家旅游局2015年2月2日公布的数据,2014年台湾游客在大陆花费69.2亿美元;按台湾观光局公布的数据,大陆游客在台消费2186亿元新台币,约合68亿美元,大陆与台湾的旅游贸易大体平衡。

  最后以入出境国际游客【指外国入境游客与国人出国游客】数量比较。据香港、澳门旅游局和台湾观光局数据,内地赴香港4584万人次、赴澳门2041万人次,大陆赴台湾415万人次,共计7040万人次(0.7亿人次)。2015年大陆出境游客1.17亿人次,可见赴外国出境游客为0.47亿人次。同年入境游客1.34亿人次,其中外国入境游客2599万人次(0.26亿人次),结论是出国旅客比外国游客多0.21亿人次(约1/3)。前面提到,入境游客人均花费848美元,出境游客人均花费893美元,出国旅游的人均花费应更高。据此,出国旅游支出理应比入境国际旅游收入高。

  大陆出入境旅游的贸易逆差主要发生在内地与港澳之间,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旅游贸易逆差。世界各国的国际旅游贸易逆差,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逆差,是国家外汇从一国向他国的流失。大陆目前的旅游贸易逆差主要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四个不同关税区之间的收支落差。港澳台人口与大陆的人口总量无法比较,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旅游贸易呈逆差状态应是正常现象。大陆的旅游外汇流到港澳台,仍然是在中国之间流转。在在出入境旅游贸易上,大陆与外国之间的旅游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应该成为旅游界关注的重点。

  总对,对旅游贸易逆差的问题,必须进行结构性分析,对外国的旅游贸易逆差与对港澳台的旅游贸易逆差,原其因、后果、影响、对策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综上分析,大陆入出境旅游贸易出现顺差的可能性应该远大于出现逆差的可能性,而不是相反。

  其四,入出境游客增长幅度与外汇收支增长幅度不匹配

  国家旅游统计中心报告显示,2015年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4.1%、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3%,入境旅游收入同比却增长7.8%,外汇收入同比增长率与入境人数增长率相差3.7~5.5个百分点;出境旅游人数增长9.0%,出境旅游花费却增长16.6%,外汇支出增长增长率与出境人数增长率相差7.6个百分点。这两方面都存在着高度不匹配,不符合旅游人数与收入(或支出)一般同步增长、收入(或支出)的增长幅度大多略高于游客人数增长幅度的常态。这应该是旅游经济方面的一个常识。

  以2011年出版的《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发展预期指标为例:国内旅游人数2010年为21亿人次,2015年达到33亿人次,年均增加率为10%;国内旅游收入2010年为1.26万亿元,2015年达到2.1万亿元,年均增加率为11%。入境旅游人数2010年为1.34亿人次,2015年达到1.5亿人次,年均增加率为3%;入境旅游收入2010年为485亿美元,2015年达到580亿,年均增加率为5%。(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年11月版第20、21页)。不管这些规划目标是否达到,但把游客人数与旅游收入的年均增加率的差距设定在1至2个百分点上,从旅游统计知识的角度看是靠谱的。

  再以国家旅游局刚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及下半年旅游经济形势分析》为例,2016年1-6月,入境旅游人数678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8%;入境过夜旅游人数2887万人次,增长4.3%;国际旅游收入57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在预测下半年市场形势时,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4.1%,国际(应改为“入境”)旅游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1%。入境旅游人数、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与国际(应改为“入境”)旅游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分别相差1~2个百分点,从旅游统计知识的角度看也是靠谱的。

  但是,如果这两者的差距出现了5至8个百分点,就不得不质疑它的可信度了。

  即使接修订后的方法统计,出境、出国旅游人数增长将快于入境旅游人数增长,出入境旅游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是早晚的事。

  三、专业与心态问题

  关于入境旅游收入与出境旅游支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旅行与旅游的共性与不同,旅游收支与旅行收支的联系与区别,出入境旅行人员与旅游人员的分类统计,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联系与区别,外汇结算途径与方法,旅游卫星账户的设计与实施,出入境旅行、旅游的大数据收集整理,旅行、旅游者抽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等等,需要旅游部门、公安部出入境部门、外贸部门、金融外汇部门、统计部门与信息部门等多方面的沟通与协作,更需要旅游统计管理与旅游研究单位的研讨与合作。旅游统计机构如何设置,是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组成部分、附属机构还是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更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总之,这是一项高难度的专业系统工程,不能用行政化的思路、方法和程序去完成,更不能由谁预先设定一个“结论”再去由某个机构去“论证”,匆匆忙忙就可以完成的。首先,这是一个专业问题和技术路线问题,需要有专业精神、科学方法与技术路径。

  其次,还有一个更要紧的心态问题。旅游贸易是国家服务贸易的一部分,更是国家外贸与对外关系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看待旅游贸易的顺差逆差。一个国家出入境旅游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多种因素,环视世界各国,旅游贸易收支不对等、出现顺差或逆差是常态。

  笔者虽然不赞成“旅游外交”已经进入外交“前沿”或“主战场”的说法(另文专议),但从来认为出入境旅游除了经济功能外,还具有更广泛、更重要的公共外交、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的综合性功能,其意义远大于外汇收支多少。出入境旅游工作的成绩不能单纯或主要以外汇收入、贸易顺差为衡量标态。没有必要过分介意旅游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的问题,更不能说认为存在贸易逆差就是“一个严重误导性的说法”。

  我国出入境旅游发展到今天,早已走过了改革开放初期以赚取外汇为主要目的的阶段。三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崛起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大陆旅游由入境旅游为主向入境、国内、出境旅游同时发展,由面向港澳台地区向世界各国的扩展,旅游贸易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表明大陆已从世界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转变为最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与出境旅游客源地之一。

  从出入境游客的数量变化与对比看,2009年以前,出境游客少入境过夜游客。从2010年开始,出境游客超过了入境过夜游客。从2014年开始出境游客突破1亿人次,预计今后两年内两者总量大体相当、甚至出境游客超过入境游客。

  近十年来出境旅游的强劲发展表明随着国力增强、国民出境旅游消费旺盛,有助于改善国家形象,也有助于缓解外贸顺应所带来的贸易摩擦,同时出境旅游的兴起必然会带动旅游企业走出去,变以往外资旅游企业单向进入为中外旅游企业双向交流,拓展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加快与国际旅游业的融合,提升我们旅游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

  虽然笔者不赞成过高估计大陆旅游的国际排位、地位与作用,不认同“中国旅游国际化、国际旅游中国化”的说法,不认同世界旅游组织与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对大陆出入境旅游的世界排位及对中国大陆在推动世界旅游发展作用上的估算(另文再议),但是从不担忧大陆出境旅游、尤其是出国旅游的快速发展。至于近几年来大陆入境旅游的停滞,主要是外国入境游客的下降,与出境旅游猛增形成强烈反差,从而含乎情理地出现出入境旅游贸易逆差,无须大惊小怪。如果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的话,应该重点检讨为什么入境旅游、主要是外国入入境旅游为什么连续几年下滑,把着力点放在突破外国入境市场的增长瓶颈上,而不是在旅游贸易收支数字上做文章。

  从历史的眼光观察,大陆出境、特别是出国旅游目前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由于出境游客量基数低呈现出高速度、排浪式增长;按全体人口为基准,人均出游率低、人均花费低;各地区、各阶层出境游能力悬殊,主要是少数富豪群体与部分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9成以上的国民无缘出境、出国旅游,出境旅游市场消费呈现两极化状态;出游目的以观光与购物为主,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与生态考察的比例较低;出游数量规模型的剧增导致游人素质参差不齐,少数人在境外的奢华消费受欢迎并不等于被尊敬。

  从中国人口基数世界笫一,伴随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大陆的出境旅游和出国旅游将持续释放巨大潜能, 出境旅游业走向成熟、出境旅游大众化阶段将在一、二十年后出现。作为人口大国旅游贸易逆差继续扩大是个必然趋势。

  从国际经验看,旅游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是国家强盛、民众富裕的体现。应该持平常的、从容的、包容的心态看待出入境旅游贸易逆差,是一个大国走强的国民应有的素养与气度。实事求是,旅游贸易盈就是盈、亏就是亏,这才是一个世界旅游大国应有的自信心态。

  四、外国与台湾地区的案例

  在旅游贸易收支问题上,有必要把视线从国内移向世界。国家旅游贸易顺差还是逆差,情况多样、因素复杂,没有定规。国际上大体有3种情况:常年顺差、常年逆差、由顺差变逆差或相反。

  以2014年为例,选几个国家简述如下。

  美国既是世界第一入境旅游收入国(收入1772亿美元,),又是世界世界第一出境旅游消费国(支出1108亿美元,按《Tourism Highlights》的说法中国第一、美国第二,按国家旅游局的说法,美国第一、中国第二),也是世界第一旅游贸易顺差国(664亿美元),是与世界第一强国的实力与地位相匹配的。美国每年入境游客7000多万人次、出境游客6000万人次,出入境游客人数相差1/7,但旅游外汇收支相差1/3,说明在人均花费上入境游客远高于出境游客。

  一些国家旅游贸易长期常年是逆差,如英国(收入453亿美元,支出893亿美元,逆差440亿美元)、德国(收入433亿美元,支出亿美元922,逆差489亿美元),说明其国民富庶、出国旅游消费强劲,是国家形象的正能量的展现。英国、德国这样的国家之所以长期是逆差,并非入境游客少,英国入境游客3261万人次、占世界第8位,按人口计算国民接待入境游客的比例为51%;德国入境游客3301万人次、占世界第7位,按人口计算国民接待入境游客的比例为41%。这两个国家形成旅游外贸逆差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达、收入丰腴、经济属欧洲第一梯队国家,英国人均GDP4.6万欧元、德国人均GDP3.8万欧元;人口较多(德国8129万、英国6400万)、且国民出境旅游普及率高(德国年出境旅游在7500万人次左右、出国旅游率为95%,英国年出境旅游在7500万人次左右、出国旅游率为92%);出境游客多于入境游客1倍以上。

  有些国家一直是旅游贸易顺差国,如西班牙(收入亿美元652,支出亿美元173,顺差479亿美元)一直居世界入境旅游目的国的前列,显示其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3S度假产品具有经久不裒的魅力,成的欧洲人度假的首选目的地,堪称欧洲滨海度假王国。其旅游外贸一直保持顺差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次发达、属欧洲第二梯队国家,人均GDP2.2万欧元,国民出境旅游受经济收入制约;人口4656.8万为中等规模、国民出境旅游普及率一般(2012年出境旅游在1219万人次、出国旅游率为26%);入境游客6499万人次,按人口计算国民接待入境游客的比例为140%,绝对量是出境游客的5倍。

  还有一些国家原来以入境旅游为主,隨着经济发展、民众富裕、出境旅游兴盛,旅游贸易由顺差变为递差。日本战后初期在经济恢复时期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以赚取外汇。上世纪60年代后经济开始繁荣、成为经济发达国家,1964年4月实行海外旅行自由化,开放国民出国旅游。从1971年出境旅客数量超过入境游客。1987年,政府提出 “海外旅游倍增计划”,鼓励国民出境旅游,希望以此来缓和美欧各国对日本巨额贸易黑字的不满,同时提高国民素质、树立日本新的国家形象,国民蜂拥出境旅游,旅游贸易由顺差变成逆差。1996年国际旅游收支的逆差达330亿美元。2007年6月颁布《推进观光立国基本计划》,提出到2010年访日外国旅游者达1000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2000万人次。这两个指标均未完成。2011年入境游客62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9.7亿美元,出境游客1699万人次、旅游外汇支出497.7亿美元,逆差388亿美元。日本在巨额逆差的情况下加大入境旅游开发、推广,同时仍然鼓励国民出境旅游,并不介意旅游贸易顺差、逆差问题。2013年出境游客1743万人次、国民出境旅游率达14%,入境游客1036.4万人次、按人口计算国民接待入境游客的比例为8%,远多于入境游客,旅游贸易继续为逆差。

  韩国的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长期致力于发展入境旅游,以获得外汇为主要目标。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实现了经济腾飞、民富国安,1980年宣布解除出境旅游的禁令,1988年年底全面开放出国旅游,实行国民海外旅游完全自由化。1990出境旅游156万人次猛增到2000年的550.82万人次,首次超过入境游客500多万人次;同年出境旅游支出71.32亿美元超过入境外汇收入68.34亿美元,国际旅游贸易开始从顺差转为逆差(2.98亿美元)。2010年出境游客1248.8万人次、入境游客879.8万人次,旅游外汇支出188亿美元、收入103.6亿美元,旅游逆差增加到84.4亿美元。近两年入境游客大辐增长,出境游客也在增长,但不如入境游客增长得快,因而贸易逆差额有所缩小。2013年出境游客1484.6万人次、入境旅游1217.6万人次,旅游外汇支出177.8亿美元、外汇收入142.7亿美元,逆差减少到35.1亿美元。这种逆差额的缩小是入境游客增长高于出境游客增长的结果。

  我国台湾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台湾从1956年开始开放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同年接待入境游客1.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3.6万美元。1989年接待入境游客200.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4亿美元。台湾从1979年开始开放出台旅游,同年达到31.2万人次。从1988年开始允许来大陆探亲、经商,1989年出台旅游210.8万人次,略微超过入境游客人数,旅游外汇支出50亿美元,旅游外汇逆差26亿美元,从此一直逞逆差状态。2014年入台游客99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46.15亿美元,出台游客1184.5万人次、外汇支出198.98亿美元,逆差52.83万人次。台湾地区从入境旅游先导到出入境旅游并重、旅游贸易从逆差到顺差的变化也是台湾经济发展、民众富康的一个佐证。

  纵观世界各国,旅游外贸收支呈现顺差、逆差或大体平衡,是普遍现象。受制于人口、区位、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政局、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或种种突发现象等社会大环境,也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出入境政策、旅游资源产品、宣传营销和国民旅游习惯等与旅游相关的具体因素。旅游外贸收支状况处于经常变动之中,并非一成不变。旅游外贸收支问题上,顺差、逆差没有好环、优劣之分,是国际旅游分工、交流之中一种常态现象。

  对于一些原先以发展入境旅游为主、增加以外汇收入为直接目的的国家,后来出境旅游兴起、外汇支出增加,旅游外贸由顺差变为逆差是一个积极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个国家经济由弱变强、国民由穷致富,应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应走之路。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也必然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提出旅游服务贸易存在逆差的的是谁?》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news/58163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