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资讯 >

为什么屏闭《我为什么不赞成李金早的“全域旅游”

[摘要]为什么屏闭了我的 《我为什么不赞成李金早的“全域旅游”》 4 月 3 日,我在旅游卫视“中国旅游新闻周末版特别节目”上谈了我对“全域旅游”的看法( 4 月 10 日播出)。 4月4日,在我的博客上发了《我为什么不赞成李金早的“全域旅游”》一文,4月5日,《中...

  为什么屏闭了我的

  《我为什么不赞成李金早的“全域旅游”》

  43日,我在旅游卫视“中国旅游新闻周末版特别节目”上谈了我对“全域旅游”的看法(410日播出)。4月4日,在我的博客上发了《我为什么不赞成李金早的“全域旅游”》一文,4月5日,《中国经济网●文化达人》专栏刊登此文并加了“编者按”。随后近百家网站转了此文,搜狐网“王兴斌教授的自媒体”上,此文点击率达72396次。

  今日,我查阅了《中国经济网●文化达人》专栏,此文已被撤掉,但近百家网站的转载依然存在。

  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一篇工作探讨的文章,对国家旅游局开展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做法提出质疑,对李金早局长关于“全域旅游”的说法和文章提出不同看法。此文一没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二没有违背“五大发展理念”,三没有无中生有对李局长进行人身攻击,为什么要撤掉呢?

  据说,有关方面打了招呼,欢迎学术讨论,不希望指名。

  我仍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学术讨论”不能“指名”呢?他可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我就不能指名“讨论”呢?

  2015年1月李金早局长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也是他的首次就职报告)指出,“旅游基础研究薄弱、旅游统计严重滞后、旅游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也很突出”,提出“构建新型旅游智库” “要坚持‘五湖四海’、各尽其才的原则,整合各方面的智力资源,加强旅游业基础研究工作。成立中国旅游学会和中国旅游智库,并逐步构建旅游智库群,推动在全国旅游行业形成研究旅游的良好氛围,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当时看到这段话我很兴奋,在2015年2月28日发了题为《旅游智库:既要“五湖四海”,更要“百家争呜”》博客:“在历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这是第一次,说明国家旅游局新任领导对旅游研究工作的重视。” 同时,我还分析了当前大陆上五种旅游研究冷咨询机构的现状:

  “在旅游研究工作方面各有长短,岁它们彼此互补但不能取代,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视角,观察与研究旅游发展中的现象、成就、经验与弊端等,它们之间有交流、有合作,也有差异、有硑撞,如主政者引领得法,都是未来‘中国旅游学会’和‘旅游智库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还会出现如“中国经济50人论坛”之类的非实体机构型的旅游智库,汇集两岸四地著名的旅游人开展旅游理论、政略与实务交流,为旅游界提供思想的“盛宴。

  时下“旅游智库”已有雏型,但远未成型;旅游智库群”尚在群雄并起的“春秋”时代,远未到达“七国称霸”的“战国”时代。在市场经济多元化、产业主体多样化大势下,“智库”们的主体多元、利益多元,未来的旅游智库群不可出现“秦扫六合”一统天下、汉武“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智库的生命力既在“五湖四海”、各尽其才,更在思想自由、百家争呜。与活跃的经济学界相比,旅游学界显得比较单调、沉闷。虽然各种名目的“峰会”、“论坛”连台,但大多是官员宣讲政见、地方宣传政绩、企业介绍产品、专家解读政策,少有思想火花的碰撞、不同见解的交锋。事实证明,以“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为代表的各方经济学人的自由研讨以至坦率争论,对中国经济走势与对策提供不同的判断与建言,实际上为主政者在经济决策时起到了集思广益、智库参谋的作用。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高明的主政者或企业家在寻求智库服务时,应该主动渴求听到不同的声音,得到不同的对策,而不能只听到一种声音、一套方案;既要听与自己的政见、决策相同或相似的声音,也应寻求不同的、甚至反对的声音。对同一个课题,也可以委托几个机构、得到多个方案,以便权衡利弊、择善决策。

  智库与智业本来是旅游产业群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一个法治规则下公开、公平、平等的自由思想市场,需要形成一套智力市场健康运行和智库建设的制度、规范和程序,如咨询服务的招标、评标规制,咨询成果的公示制度(指政府委托的公共事务咨询成果)和第三方评审程序,对粗制滥造、抄袭、伪造等行为的惩戒规制等。当下社会的不正之风以至腐败之风同样侵蚀着旅游咨询规划市场,如有的政府主管绕过招标程序擅自圈定规划单位,利用项目委办的寻租行为;在招标、评标过程中预先圈定、示意诱导中标对象;有的规划单方用变相手段示好、回馈甲方人员,向评审专家打招呼;评审专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次我评审你的成果,下次你评审我的成果;特意挑选评审专家保证过关,会前不送交评审成果,会上不充分展开评论,评审会草率“过堂”, 不管质量如何“一致通过”,评审结论充斥溢美之词,你(甲方)好、我好(乙方)、大家(评审者)好,皆大喜欢,此等现象虽不普遍、但决非个例,正在浸蚀着正在成长中的旅游智业,尤其是智业机构中的青年人。

  对于智力服务机构来说,不论官方机构还是非官方机构,或是有这样那样有官方背景的“非官方机构”,想在群雄逐鹿的旅游智力市场上站住脚,最终成为中国乃至国际旅游智库品牌,一不能找官方或“名人”靠山唬人,二不能靠把自己说得神乎其神骗人,三不能造几个新名词当作“创新”蒙人,四不能以“车间流水线”方式和COPY图片案例拼凑出来又“厚”、又“重”的文本来惑人,五不能以企业的GDP醉已。这一切都不能持久。只有秉持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克勤职守、敬业如命的品格与作为,拿出经得起时间与实践考验的经典性案例、可行性与前瞻性合一的创新性智力成果,才有希望成为中国旅游智库的常青之树。

  美国麦肯锡公司经过90多年的锤炼,成为世界公认的智库品牌,其总结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值得成长中的旅游智业机构借鉴:

  指导原则

  为客户服务:保持职业水平;为高层领导服务;帮助客户建立经营效能;节省客户的资源

  公司建设:全球一体化;择优用人;对自己人真诚爱护;培养开放的、无等级的工作氛围;有效管理公司的资源。

  成为一名专业工作者:为客户服务;对质量的追求是无尽头的;发展科学管理技巧;建立团队精神;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出异议是自己的责任。

  2公司规则

  客户利益高于公司利益。

  做到真实、诚实、可信。

  靠专业水准赢得客户的信任。

  保持独立性、专业性和职业道德

  做自己有能力、有经验可以做到的事,一些不对口的项目宁可让给更专业的小公司去做。

  中国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成就有目共睹,困顿也无处不在,如强政府与大市场的消长,旧思维与新常态的博弈,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平衡,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的反差,老产品与新业态的嬗变,产业宏观叫好与企业微观困窘等等,如一个铜板的两个方面并存于一体。转型中的中国旅游产业呼唤智力市场的活跃与智库的兴起。一个旅游強国更需要强大的旅游智库群的支撑。提出旅游智库建设时不待我,如何破题仍在途中。

  在这篇博客中,我附上两年前曾为刚创刊的《旅游发展研究》(山东)写过一篇短文,表述了笔者对旅游思想界的观察与期待,附录于后,作为旅游智库建设的建言。

  呼唤精神独立与思想自由

  【本文为2012年第4期山东《旅游发展研究》刊首语,

  收录在《旅游忧思录》上卷第425~426页】

  3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 我国旅游研究的队伍也从零起步、逐步壮大。时下,旅游研究大致由三方面人员构成:

  高校、科研与咨询机构的研究人员:源自经济与社会人文学科,后来又有了毕业于旅游专业的“科班生”。他们人文学科的基础扎实,受过教学科研的系统训练,“笔头”能力较强,善于编纂教材和论著,但缺乏“实战”经历,对业态的实感较弱,擅长坐以论道、构建“体系”,读书写作的时间充裕,专业报刊上的文章大多出于他们之手,现有旅游硕士、博士悉由此类人士培养而成。

  主管部门的公务人员:来自不同学科,近一、二十年来硕士、博士不断加入。其中不乏在公务之余潜心钻研、勤于思考者,对“上头”的“精神”十分看重,对“下头”的实情相当熟悉,撰文写稿多从实战需要着眼,但思想“禁区”较多,更有冀望能为升迁助力的潜意识,落笔时有意无意地会向“既定方针”靠拢。

  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企业高管既有高学历的专业基础,又有高风险的实战经历,熟谙瞬息万变的市场动向,深感市场的乱象与管理的积弊,对行业中形形色色的潜规则既有切肤之感,却又无可奈何。他们的研究有的放矢,在执笔之时既想触及时弊,又恐得罪同行、触怒“衙门”。

  旅游研究的这三方面军各有千秋,也各具不足。目前已看到三者交流、互补、合作的苗头,如教研机构聘请政、企界著名人士讲课、带研究生,主管部门问政于教学研究者,企业聘学者当企业顾问、培训员工,不少论坛、会议与庆典由三方人士同台切磋等,也时有合作编书撰文者。但是政、企、学界人士的深度合作仍属起步阶段。

  业界人士同感旅游趋势大好但现状堪忧,迫切需要真正算得上科学的研究态度与成果。笔者以为,无论哪方人士真想把旅游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的话,都需要把近代大学问家陈寅恪先生的—句格言座右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无论是对旅游政策或企业、市场的实证研究,还是对旅游发展规律或趋势的理论探索,最需要、也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环视当前,既是前所未有的旅游大发展、大提升之机,也是浮躁之心骚动、浮夸之风盛行之时;既是成就、成果不断创造之日,也是假数字、虚报道泛滥之时;既是新业态、新理念不断涌现之际,也是官话、套话、空话流行之时。举一个随处可见的例子,“人均GDP多少多少,国民旅游会如何如何”,这个没有确实出处、没有实证依据的说法,不仅出现在学人的论文中,也频见于政府文件、首长讲话中,几乎已成“规律”,居然无人质疑。

  在科学研究中,要敢于对某些既定的“原则”、流行的“规律”,不管是上了哪级文件、报告,还是哪位权威人士、著名专家所说,都要用脑想一想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真有道理,决不可人云亦云、跟风逐潮。在学术论坛、科学园地中,应倡导独立思考、自由探讨之风,而不应有“领导”、“董事长”、“学术权威”等等之分,人人都是平等的一员。

  笔者愿以此与业界同仁共勉、共为。

  现在,在国家旅游局主导下,最高级别的“中国国家旅游智库”已经成立。从目前旅游媒体的报道来看,这家“旅游智库”既没有“五湖四海”,没有“百家争呜”,而是长官出题、智库顺着长官的思路答题。

  我这篇博客,不知会不会被屏闭掉?


《为什么屏闭《我为什么不赞成李金早的“全域旅游”》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news/38734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