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24 09:21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独家视点】
两岸四地共同打造中华旅游目的地
1.两岸四地:各具特色、多元一体
两岸四地虽然同宗同源,四地民众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但是由历史轨迹的不同、现实制度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记印、社会风貌与价值观念,构成了各具特色、多元一体的中华风情,可对各国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香港以“亚洲国际都会”的品牌定位,突显香港动感澎湃、时尚多元与中西荟萃的国际都会特色。这些特色体现在建筑、景点、购物、美食、宗教、文艺表演、登山远足等项目之中。香港4个传统节庆(长洲太平清醮、大澳龙舟游涌、大坑舞火龙及香港潮人孟兰胜会),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识“世界非物質文化遗产名录”。香港是国际会展之都,也是亚太地区的重要旅游集散地。
澳门最大特点是中葡文化交融的城市风貌、中葡风俗包容共存的人文环境以及独有的博彩娱乐。澳门历史城区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为一体,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筑共存的历史城区,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结晶,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澳门也是世界闻名的博彩之都,与丰富的购物、中西餐食及四季不断的文化体育节事活动,向各国游客展示“缤纷世界,澳门就是与众不同”的主题,以 “看、尝、触、意、听”五种感观,向游客展现不一样的澳门。
宝岛台湾旅游兼有城市休闲、自然观光和人文体验3大类型。以台北、台中、高雄都会区为主的城市之旅,以日月潭、阿里山、垦丁为代表的自然之旅,民俗节庆与传统文化的人文体验之旅。近年来以浪漫、文化、乐活、购物、美食、生态为六大主題,推出“亚洲精华,心动台湾”(也称“亚洲观光之心(星)”,英文为The Herrt of Asia)。
2015年世界经经论坛发布旅行和旅游竞争力排名榜,在全球141个国家与地区中,香港地区排名第13位、中国大陆排名第17位、台湾排名第32位。两岸四地的旅游各有所长,在世界旅坛上都居于上游之列。
2.一国两制: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亮点
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同文同宗、同根同源,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生活在一个国家之中。近现代以来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交织,形成了4个地区的同胞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态中的局面。
香港、澳门主权已回为归中国,但原有的行政体制、法律制度、经济结构和社会人文形态与回归之前一样,保留着欧洲英、葡流行的色彩,并各自发行其货币。
台湾与大陆虽然至今仍未在政治上结束历史遗留下来的对立状态,但近20年来,和平发展已成两岸关系的主旋律。大陆提出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实现国家统一,“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保持原有的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捍掉谁”。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世界出现了德国、越南、朝鲜和中国4个国家分裂为两部分的现象,虽然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是同一个民族的民众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之下。中国与其他3国不同的是,两岸四地都认同一个中国,而其他3国都分裂为两个国家,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越南与德国先后用战争或和平的手段,并以一种社会制度实现了国家统一。中国提出以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后仍保留各自的社会制度。今年10月习马会时,习近平说:“60多年来,两岸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实行不同社会制度。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历史去检验,让人民来评判。两岸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避免让这类分歧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通过“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是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造。这种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民族复兴、造福全体民众明智决择,体现了中国人驾驶复杂国事、处理历史难题的政治智慧。
两岸四地民众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却能和谐共处、携手发展,在世界历史上前无先例、后难续例。一国两制已经是一种社会旅游资源,对全球各类国家、民族、政见、信仰、职业的人们都有吸引力,是国际旅游市场中独特的社会旅游产品。这对世界厉史、国际政治、社会问题感兴趣的名群各种群体,是一种唯此独有的考察、体验旅程。
3.多点一线、多种方式:串起世纪中华旅游带
首建旅游服务由由贸易区
在经济上,内地与香港一直存在着互补互利关系,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内地为香港提供工业原料、民生资源(水源、食品)、能源和劳力资源,并且是香港的重要商品市场。2004年1月1日全面实施《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是内地与香港签订的首项自由贸易协议。香港服务提供者可以优惠的市场准入待遇进入内地的42个服务领域。货物贸易方面,除内地禁止进口的产品外,内地同意对所有经本地生产商申请并符合双方确定的原产地规则的原产香港进口货物实施零关税优惠。
2012年6月29日,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別行政区政府签署《內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九,于2013年1月生效,共有37項开放措施、涉及22个服务領域,包括会议及展览、旅游、文娛等服务。到2015年内地对香港基本实現服务贸易自由化,香港的服务提供者和专业人员可望在2015年基本上享有国民待遇。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共同开拓国际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内地是香港的最大贸易伙伴。香港有90%的转口商品是来自内地或以内地为目的地。内地企业是香港最大的直接投资者之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2020年)》提出,香港的发展定位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物流、高增值服务中心”。
从2009年10月1日起,内地进一步深化开放法律、建筑、医疗、房地产、人员提供与安排、印刷、会展、公用事业、电信、视听、分销、银行、证券、旅游、文娱、海运、航空运输和个体工商户等领域的市场准入条件,并新增开放研究和开发服务领域,自此服务贸易开放领域达41个。
近年来内地、香港和台湾旅游界共同推出“一程多站”旅游产品,进一步整合两岸四地的旅游资源,大陆旅行团可乘邮轮从香港到台湾,可继续乘该邮轮前往日本或韩国,然后返回大陆。香港与海南签署 “一程多站”合作协议,整合“国际大都会+绿色旅游”的营销理念共同开发国际市场。各地旅游局与航空公司合作,在上海、南京、杭州、成都、重庆及昆明等多个大陆城市首度推出结合港台两地“一签多行”、一程多站旅游行程。香港在两岸四地“一程多站”旅游中发挥枢纽作用,正在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将使两岸四地“一程多站”旅游合作更加便利。
到2012年7月,内地批准成立27家港资行社。香港在内地投资酒店、景区、旅行社171亿美元,设立旅游企业2904家。内地与香港将加大相互开展旅游推广力度,推进内地与香港旅游海外联合推广工作,开发“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共同维护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企业诚信经营;持续深化旅游投资领域的合作,鼓励各类资本在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保险、会展旅游、医疗保健旅游等领域开展投资合作;推动旅游信息化发展合作,开展“智能旅游”合作,包括建设智能旅游城市、智能旅游景区、智能旅游企业,推动两地旅游业加快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深化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与培养机制,推动旅游科研院校、旅游培训机构合作。粤港澳三地共同编制和实施《粤港澳区域旅游规划》,形成区域旅游合作长远发展战略,强化无障碍旅游区域建设,共同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休闲目的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2020年)》中提出,在粤港澳区城旅游中,澳门建成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粤港澳正在大力推进旅游一体化进程,开展“一程多站”线路运营,整合粤港澳三地的优秀旅游文化资源,向海内外开发和推广精品旅游线路。
目前,广东与澳门正在合作开发珠海横琴岛,使澳门突破土地及人力资源条件的制约,把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等相关行业有效地延伸至横琴,并通过预期将实施的24小时通关及分线管理等专项规划,为旅客提供丰富的综合休闲合休闲体验,延长他们的逗留时间。连接香港、澳门及珠海三地之港珠澳大桥工程计划2016年底建成通车,大桥启用后从香港通往珠、澳两地仅需半个多小时,粤港澳的旅游连接将更加便捷。2015年6月双方签署了《关于建立促进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联合工作委员会的协议》。
为了改变澳门经济对博彩业的过度依赖,中央大力支持澳门产业转型,加快旅游业多元化发展。200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协议》,在一国之内两个单独关税区建立类似自由贸易伙伴关系,内容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三大领域。在货物贸易方面,自2006年1月1日起,除内地明令禁止或特殊产品外,内地准以零关税进口。在服务贸易方面,内地同意放宽对澳门43个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香港澳门台湾参一带一路建设
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两岸四地共建海上丝旅启航段
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
(经国务院授权发布)
2015年3月
共建亚洲邮轮基地
香港是亚洲区域邮轮中心。新建邮轮启德码头预期在2013年年中投入服务,加上现有的尖沙咀邮轮码头,香港将会有四个泊位供邮轮靠泊。香港加强与海南、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城市的旅游合作,推进“一程多站”旅游产品。
《两岸四地共同打造中华旅游目的地》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news/29906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