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30 08:2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杭州向西80公里到了临安境内,有两座郁郁葱葱的山峰,名为天目山。东侧为东天目山,主峰大仙顶海拔1479米;西侧为西天目山,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宛若双目仰望苍穹,故名天目山。
天目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美誉。这里古杉、古松、古枫、古银杏和其它原生古树比比皆是,树龄在千年以上的有580余株,500年以上有820余株,百年以上不计其数,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就在这郁郁葱葱中,有一座明黄色院墙的寺庙格外显眼,这就是西天目山的禅源寺了。
天目山为韦驮菩萨应迹道场。佛教源远流长,历代高僧正教正传一千七百余年,可谓是高僧辈出。
东晋升平间(357—361),高僧竺法旷入西天目山弘法,垒石为室,涧饮木食,简文帝、孝武帝皆以师礼。自此之后的一千余年,西天目山香火不断,佛法昌盛。
清代,天目山佛教深层次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康熙四年(1665)玉琳国师于双清庄建禅源寺,占地五十亩,原有十六座子院,全部归入禅源寺,僧侣一千三百余。咸丰十年寺遭兵毁。同治四年,悟真和尚还山重建,历十年尽复前观。
禅源寺庄严肃穆,平时游客不多,建筑结构左右对称,威严大气。进入山门依次经过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法堂,祖堂。
在抗日战争期间, 禅源寺是浙西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心,1939年浙西行署迁入禅源寺,特别是1939年3月周恩来在禅源寺分析抗战形式,鼓舞士气,禅源寺成为了抗日救亡基地。1941年4月15日,日军飞机疯狂轰炸浙西行署驻地,禅源寺毁于火海。
玉琳国师为禅源寺开创者。这位玉琳国师俗姓杨,江苏省江阴人。本世纪初禅源寺重建之际,原玉琳国师墓塔不幸被盗掘。寺内诸僧众遂发心移祖骨下山,另择新址,于寺内重建玉琳国师塔。
玉琳国师塔暨莲池海会塔位于禅源寺东北,座于天柱峰麓,阳和、翠微、昭明等诸峰环绕,更有千年不涸之泉渊,得全山风水之精华。
凌晨五点,游人还在睡梦中,禅源寺中已经传出了悠扬的诵经声,这是僧人们在上早课。若是你甘愿舍弃酣睡,可以亲眼目睹这一盛大的场景。
与禅源寺一墙之隔的上客堂,现在已经改建成了一座禅意酒店,也是西天目山景区条件最好的酒店,酒店虽然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但是从这雕梁画栋中能感受到浓浓的古朴气息。
房间里的客厅是个禅修的好地方,没有过多的装饰,木柱木桌木地板,摆放四个坐垫,桌上摆放几只古朴精致的茶杯,可修行,可品茶,窗外是无边的林木,住在这里是极其清静的。
抄经,越来越多的成为了禅修的一部分。逃离烦躁的都市,回归山林,放松心情,都市人需要定期调整自己的状态,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在古时印刷术还不发达的时候,抄经几乎是佛经传播的唯一手段,更是无上的功德。
选择一家寺庙,吃几日粗茶淡饭,过几日简单的生活,是许多都市人内心深处的选择。
在禅源寺旁边的上客堂,品尝素餐也是一种享受。这里的素餐做的尤其精致,堪登大雅之堂,各种菌菇,竹笋,豆腐制作的无比鲜美可口。
天目山以盛产竹笋而闻名,上山途中全是大片的竹林,新鲜的竹笋一般在春季的三四月份口感最好,不过各种竹笋制成的美食全年都可享用。
江南人的灵巧体现在方方面面,一道简单的素食,选材,色泽,口味的搭配都非常讲究,宛如一件艺术品。
--------------------------------
新浪微博:river_2014大河
微信公众号:river2014_tour
--------------------------------
声明:
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river2014大河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
《拜佛抄经品素食,西天目山的周末应该这样过》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61290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