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旅游频道 > 国内游 >

哭嫁 一部遗留在酉阳桃花源的土家文化史

[摘要]“哎呀,妈呀,青草绿草花。哎呀,妈呀,女儿已长大。哎呀,妈呀,女儿要出嫁。哎呀,妈呀,我舍不得离开家……”这是曾经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村山区广为流传的一首哭嫁歌。千百年来,这首情感真挚、曲调婉转动人的哭嫁歌,在姑娘出嫁时唱起,唱者情真...

  “哎呀,妈呀,青草绿草花。哎呀,妈呀,女儿已长大。哎呀,妈呀,女儿要出嫁。哎呀,妈呀,我舍不得离开家……”这是曾经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村山区广为流传的一首哭嫁歌。千百年来,这首情感真挚、曲调婉转动人的哭嫁歌,在姑娘出嫁时唱起,唱者情真意切,撕心裂肺,听者无不动容、默默流泪。

  哭嫁,曾经是酉阳土家女子抗争封建礼教的产物。据《酉阳直隶州总志》记载,元英宗(1321年)酉阳土司制度实行以前,酉阳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只要两情相悦,得到族中长辈认可后,便可订亲嫁娶。但随着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的实行,青年男女的自由婚姻被包办婚姻所替代。男女双方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土家姑娘的命运由此受人摆布。于是,土家新娘借出嫁之际,向亲人哭诉自己无力改变命运的无助和悲哀,揭露封建礼教的残酷和无情。

  “唢呐一声泪一滴,扯娘罗裙扯爹衣。苦命女儿送上轿,亲生骨肉两离分……”就这样,无助的哭诉成为酉阳古老而特有的一种婚俗,成为土家族以歌舞祭奠亡灵,以哭泣庆祝出嫁的民族文化。因此,一首哭嫁歌,便是一部土家族的文化史。“养侬长大又陪妆,养女由来也自伤。最是哭声听不得,一声女儿一声娘。”清乾隆时期的土家诗人彭潭秋就曾这样记载土家姑娘的哭嫁:“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酉阳至今流传着“一首哭嫁歌,千年土家史”的说法。2014年2月,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功入选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2015年入选《重庆特色民俗地图》。

  哭嫁是因其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所以又称为“哭嫁歌”。土家女儿从开始懂事之时起,就跟随母亲和祖母学唱“哭嫁歌”。土家族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开始哭嫁,她们一边和家人置办嫁妆,一边以歌代哭、以哭伴歌的形式倾诉离别之情。

  哭嫁的内容丰富,歌词一般为七字句,押韵上口,句数多少不等。哭嫁既哭爹妈的养育之恩,也哭亲人的离别之情。既有对媒人的揶揄,也有对旧情的追忆,但多以鼓励、劝慰、祝福的话语为主。出嫁前夜是哭嫁的高潮,亲朋乡邻前来祝贺和哭别。

  这一天,新娘家要邀请九位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叫“陪十姊妹”。新娘家要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在堂屋中间,比新娘年长的姑娘坐上方,和新娘年龄一般大的姑娘坐两旁,新娘坐在姑娘们中间。即将出嫁的姑娘、前来祝福的亲人就开始在房间哭嫁,哭嫁歌此起彼伏,一句句、一声声,字字深情,唱出对亲人的感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因而,哭嫁是土家民族情感的真情流露,是民族心理的真切反映,体现土家人民看重生离,乐事哀办,哀而不伤,乐观向上的态度,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伤心叙别离。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绵绵泪如丝。”随着时代的进步,包办婚姻早已成为历史。而在酉阳一些偏僻的土家山寨,姑娘出嫁的哭嫁习俗还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今,哭嫁歌不是悲伤、不是哭诉,诉说的是喜悦,是幸福,是展示土家妇女的智慧、勤劳和善良,表达与亲人们不舍之情的一种仪式。在酉阳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客可在景区常态化开展的“听木叶情歌、看欢歌摆手、学西兰卡普、唱酉阳古歌、吼薅草锣鼓、品土家婚俗”等非遗展演和旅游活动中,体验“哭嫁”这一传承千年的非遗遗韵。


《哭嫁 一部遗留在酉阳桃花源的土家文化史》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59323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