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旅游频道 > 国内游 >

念念不忘,静谧黔阳

[摘要]最先见的是杨公庙,据说是护佑水路之神 在家门口写作业的小男孩 现在,很难有让我念念不忘的地方了。湘西黔阳,可以算得上一个。 沅江和舞水环绕的黔阳,还不如它的兄弟洪江古城名气大,虽然两城曾经为以谁为“洪江市”闹翻了脸,但是在我看来,一个沧桑恬静...

  

  最先见的是杨公庙,据说是护佑水路之神

  

  在家门口写作业的小男孩

  现在,很难有让我念念不忘的地方了。湘西黔阳,可以算得上一个。

  沅江和舞水环绕的黔阳,还不如它的兄弟洪江古城名气大,虽然两城曾经为以谁为“洪江市”闹翻了脸,但是在我看来,一个沧桑恬静古朴依然,一个将古商城高价售卖,各有不同。

  到了黔阳,照例是个黄昏。我喜欢在日暮时分,去看一个地方生活的本来样子,这个时间,正是当地人家洗菜做饭,养鸡喂鸭,邻里聊天,呼儿唤女回家吃饭的时候。

  从沅水河堤下车,走进黔阳古镇,青石板街道,两边的房屋都是苍老黛黑的木板房,倾斜歪倒,却又支撑着主人家遮阳避雨。左手有座杨公庙,供奉的却是芙济候杨再思、太上老君、财神爷等诸神;右手破落的老宅里,赫然停放着棺材。隔壁的老婆婆,蹲在家门口端个碗吃饭,旁边人家的小男孩,坐在门口,就着自然的光线埋头做作业。放眼望去,街上男女老少都圪蹴在门口,边吃饭边说话。很多高大的宅子,灰黑斑驳的门楣上,写着“朱家窨子”、“刘家窨子”、“管家窨子”,就是之前在洪江古城,见过的湘西一带特有的窨子屋。

  

  在歪斜的木板屋前,端着饭碗吃饭的老人

  

  老街上,蹲在门口吃饭的人们

  

  老人与狗

  沿着南正街慢行,很多店铺都关门了,也不见游客,偶尔有一个人走过,我们拍下他在小巷里远去的背影,才不至于像是走进了一座“空城”。老街纵横交错的巷道,看得到数百年前明清建筑的风格,还有老墙上遗留的过去数十年间的历史痕迹,水泥做的五角星,毛主席语录,文革期间的口号标语,重叠错杂,仿佛是一本写满注解的旧书,任人翻阅。南正街上的张家老屋,张国英老爷子是张家后人,守护着这座两层三进的400多年大宅子。宅子里的古旧家具,老字画,老物件,透出遥远的年代气息,如果愿意,可以花钱在这老宅里的雕花大床上睡一晚上,说不定,会有聊斋里的故事发生呢。

  

  南正街、北正街,是黔阳古城的老街

  

  因年代不同,分别被取名中山街和解放街的同一条街道

  

  张家老屋里坚守的张家后人

  

  老巷、老宅、老人

  

  中正门,古城保留最完好的城门

  通往河堤码头的西正街,出去是中正门。我最喜欢的其实是绿树掩映的下南门,每次穿过圆形门洞,都有一种时光穿越的感觉,从这里走上河堤,凉风习习,有小船划破了暮色里河水的宁静。背对古城,城东沅水河岸山上矗立着一尊赤峰古塔,城北尽头的潕水边,是黔阳最负盛名的古迹“芙蓉楼”,因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芙蓉楼送辛渐》而扬名: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被写在一块块木板上,挂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里,似乎这样一来,千年古城的文化和诗意,可以借此传承不致流失。

  第二天下起雨来,小雨中的古城,连呼吸都湿漉漉的。荒草丛生的老城墙,长满了青苔,走过宣化街,我们对着挂在木板墙根的一张渔网拍的正欢,我突然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折回去一看,原来,一座古老的基督教堂,就隐藏在普通的民宅之间,只是木门紧锁。去找隔壁绣花的大妈打听怎样才可以进去看看,大妈微笑着站起身来,摸出钥匙给我们开了教堂门,真是喜出望外!这座木结构教堂是清光绪年间由德国传教士阿林威创建,里面古旧的木楼阁看起来已经岌岌可危,几根木头廊柱支撑着摆满长椅的大厅,空荡荡的布道台上,悬挂着一幅耶稣放牧羊群的画。可惜的是,我们去的时间晚了,没能遇见在这里做礼拜的人们。

  

  古城下雨了

  

  河堤边的老街,挑担远去的人

  

  绣花的老婆婆,为我们打开了老教堂的门

  

  暮色笼罩的古城,炊烟袅袅

  

  一叶小船,划破了暮色里的沅水

  同仁巷里的福远风味小吃,我们去光顾了几次,加了牛腩的绿豆面、碱水面、肉卷、豆干,都是地道的黔阳小吃,合不合口味,那就因人而异了。

  安静的黔阳,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古朴,看得见厚重的历史;清净,没有喧嚣和嘈杂;陌生,无需客套和掩饰;闲适,不必奔波和劳累。古城的人们,过着自己日复一日的生活,也不排斥陌生人的到访,在你的镜头里,他们自然流露着淡定自若的微笑,没有敌意,就有了温暖,可以攀谈,就多了几分了解。这样的黔阳,没有丽江的商业化,也没有鼓浪屿的拥挤,这份难得的轻松,正好安放人们日益脆弱的身心。

  也许,湘西不会再去,但是,静谧黔阳,必定会在念念难忘的记忆里。

  

  手牵手的小女孩,走过窄巷

  

  路过的老院子里,这就是含饴弄孙吧

  

  到的时候是杨梅季,滴水的杨梅叶子

  

  明清古宅上的毛泽东思想标语

  

  依然开张着的老街理发店

  

  杨公祠里正在做法事的道士

  

  下南门,走出去就是沅水和潕水

  

  古城,高高的马头墙,黑色的瓦

  

  沅水河上的小船

  

  一江之隔的赤峰塔,说去看,没去

  ---------------------------------------------------------

  随心随行,记录行走的遇见

  微信公众号:TIM_PHOTO

  微博:TIM生命过客


《念念不忘,静谧黔阳》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52666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