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旅游频道 > 国内游 >

菩提树下,我们种下了至善至纯的星雨心愿

[摘要]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我们来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的菩提岛以后,让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这四句偈语……。 到达菩提岛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望着天空上闪烁的星空,我的疲惫与劳顿瞬间被此情此景给冲散……。 菩提岛,...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我们来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的菩提岛以后,让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这四句偈语……。

  到达菩提岛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望着天空上闪烁的星空,我的疲惫与劳顿瞬间被此情此景给冲散……。

  菩提岛,是一个可以让你重新思考人生的地方!

  菩提岛,是一个可以净化你心灵的地方!

  菩提岛,是一个修身养性接受佛陀教育的好地方!

  到了菩提岛以后,我的思绪一下子就跑到时空,人生,与佛的问题。

  按照之前的计划,晚餐后我们要拍星空。正好借着拍星空的时间,可以“让自己的思想放光茫!”

  瞧,这就是我用相机长时间曝光所拍的星空,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众多的星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在相机上留下了一条条圆形的轨迹……

  因为到菩提岛已很晚,加之餐后已近半夜,岛上四处漆黑一片,拍星轨想找个前景因为不熟悉都没有找到,再说也没有多少时间找了,于是我们就拿这个没有明显特征的地植做为前景……

  整夜未睡,除了拍星轨,还要拍日出。这就是当天的日出景象,天空云不多,近处是海滩,海滩的对岸是忙碌的渔船,还有在海滩上捡拾蛤子的人们……

  大千世界,茫茫宇宙,我们生活在其中,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呢?世间幸有佛法,对我等愚辈,似有所开示……。

  我闻佛法二十余年,自认愚顿,幸遇上师嘎玛泽日活佛用心恩泽,得星点儿佛悟,今来菩提岛,用心感悟多年累积,以文字记之。对于博大精深之佛法,岂能是我辈所能悟得?故概念性文字,均直接引用佛家原文。其余文字所述,受学识所限,定多有浅薄之处,敬请诸位批判海涵。

  什么是佛?这是很多人都想问的一句话。

  佛,又称佛陀(浮屠)。法华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说:“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

  这里的“知道”,我的理解,就是知道自性,知道本来。比如知道宇宙,知道自然,知道人类社会,知道一切事物显性和隐性的最本质的客观实在。

  自性即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体(法身)。佛教里的毗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称为大日如来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来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个心中的太阳。

  大日如来佛带给我们温暖,治愈我们心灵的创伤,平息我们内心的情感风浪,它赐给我们朝气和活力,让我们不被消极的畏惧所慑服而转逃避为积极进取,它赐给我们精进的力量,让我们不被挫折打倒而转失败为成功;它赐给我们光明的智慧,让我们彻底破除内心的迷执和愚暗,让我们不被“贪、嗔、痴”三毒所蛊惑,而使我们能清醒地思考,明白事理,实践善行,表现同情和慈悲,发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它光耀、亮丽我们的人生!

  大日如来佛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主体,是我们心中本来具有的光明性,本来具足的智慧,本来自在的菩提。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积极光明的心智,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扭转颓势,转败为胜,成就成功幸福的生活。

  本来,即由本而来。是事物先天本有的唯一的不变的自然存在状态。

  综上所述,佛教,其实就是关于佛陀的教育。它不是迷信,而是一门科学。

  这里是菩提岛上的潮音寺。

  潮音寺为清末僧人法本所建。潮音寺全院建有佛殿三层,前殿三间为“金刚殿”,飞檐拱壁,金碧辉煌。第二层“天王殿”三间居中,设计独特,全殿呈亭子壮,又名“转角寺”。殿内天王正位,旁列十八罗汉,造型各异,彩绘精细,栩栩如生。第三层为后殿五楹,殿门居中。进殿后,堂内涂绘,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围墙雕有千身罗汉,千姿百态,各具风韵。后殿两旁,各建有僧房八间,东西配殿六间,经堂、客舍、厨房、浴室无所不备。

  站在潮音寺大六前,我想起了多年前遇到的那首诗:

  来时糊涂去时迷,客在人间走这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含眼朦朦谁是谁?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若能事达僧家事,从此回来不算迟。

  世间虽此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宁,口中吃得清和米,身上常穿百纳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风世种菩提。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风世种菩提……

  来到菩提岛,又访潮音寺,当然要知道什么是菩提啊!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我们常听到的般若,即是菩提,共有五种:

  发心菩提︰凡夫于生死中,初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心,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以名为发心菩提。

  伏心菩提︰发心以后,就依本愿去修行,从六度的实行中,渐渐降伏烦恼,渐与性空相应,所以名为伏心菩提。

  明心菩提︰折伏粗烦恼后,进而切实修习止观,断一切烦恼,彻证离相菩提──实相,所以名为明心菩提。这三种菩提即趣向菩提道中由凡入圣的三阶,是般若道。这时,虽得圣果,还没有圆满,须继续修行。明心菩提,望前般若道说,是证悟;望后方便道说,是发心。前发心菩提,是发世俗菩提心;而明心菩提是发胜义菩提心。悟到一切法本清净,本来涅盘,名得真菩提心。

  出到菩提︰发胜义菩提心,得无生忍,以后即修方便道,庄严佛国,成熟众生;渐渐地出离三界,到达究竟佛果,所以名为出到菩提。

  究竟菩提︰断烦恼习气究竟,自利利他究竟,即圆满证得究竟的无上正等菩提。二道各有三阶,综合凡五种菩提,总括了菩提道的因果次第。

  此段参考资料:《解夏经》;《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二、卷二十四、卷二十六;《维摩经》卷上;《大智度论》卷四;《俱舍论》卷二十五;《成唯识论》卷一;《摩诃止观》卷一(上)。

  接下来,我们的话题回到开篇那四句佛家著名的偈语。

  此四句偈语,为六祖惠能所悟。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观后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静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举手投足赫然而生。

  "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着。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慧能的意思"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着,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五祖擦偈:心本不生不灭,遇境似有境灭还无。心之所以有挂碍、有尘埃,只是因为,心对世界万事表面的相有所住。故人会有烦恼,进而产生贪嗔痴,无法明心见性,得到真正的自在。要知道,世界上万物都是终须败坏的。所以是虚妄的,不是永恒的,不应该用太多的血心去留恋它。所谓万物皆为我所用,并非我所属。心无所住,无所挂碍,即是无心无尘。

  五祖的意思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着,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着,你执着它做什么?你执着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着些什么?

  这次在菩提岛幸遇千年菩提树,伙伴们围坐在其下,虔诚的膜拜一下……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

  菩提岛上有非常多的菩提树,但千年以上的菩提树只有这一颗,我觉得这颗菩提树应该是菩提岛上真正的“岛主”。

  另外跟大家说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菩提子,并不是菩提树的果实,而是产于雪山附近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天生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花,呈穗状;夏秋之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俗用为念佛之数珠,故称菩提子。

  说到佛法,说到菩提,我们不能不说说因果……

  因果,其实说的就是原因和结果,二者合在一起说,就是因果,原因和结果之间形成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

  在佛教中,比喻事情的起因和结果,讲究种什么因,结什么果,也就是所谓的因缘和果报,根据佛教轮回之说,种什么因,受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因,也可能成为果,没有绝对的因,也没有绝对的果。

  因是主因,缘是机缘,机通“积”意;果是结果。

  因无缘,则不果,机不投,因不果。

  因果,因机缘果之简称,时机不到,因缘不生,因不受缘,有缘无份,如此使然。

  “机”之源来,木应天地因缘感召,得天之气,积阳之温,化地之水,聚土之尘,累积木几,曲直向上,执著生“机",通天会地,修木高尚,至成机会。

  故曰:“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即是如此。”

  最经典的一句就是“ 有因,必有果。”直接简单明了的阐述了因果的本质。

  我们常说的“因缘果报” 其实也就是佛教所谓的因果关系。例如种子是因,芽就是果,因为先有种子,然后才有芽的发展,这是异时互存的因果关系。例如:以老师为主,那么老师就是因,学生就是果,相反的如以学生为主,那么学生就是因,老师就是果。这是同时互存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非常错综复杂,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因会产生这一果,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一因会产生另一果。总之通过正面和反面来说明,事实上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因,当然更没有一个绝对的果。

  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叫“蝴蝶效应”。有一个夸张的说法是:北京有一只蝴蝶扇了一下翅膀,不久以后美国纽约就因此起了风暴了。比较“有来头”的说法是: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因果关系。

  地球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构造运动,造成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一种因果。

  我们常说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的也是一种因果。

  我们常说的“子不教,父之过”,说的也是一种因果。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离我们最近,也是我们最常说到的因果关系。生活中,种下长期晚睡觉、暴饮暴食、贪杯、忧郁、焦虑、脾气急躁等因,就可能会得身体多病甚至短命之果。种下嗔恨、痴迷、傲慢、贪财、淫邪等因,就可能会得行为被孤立、身体被伤害,甚至有可能要遭遇血光、牢狱等的果。有生存环境恶劣之因,就会得健康遭受危害之果等等……。

  “种善因,得善果”,我们种下孝顺、感恩、积极、乐观、学习、谦让、虚心、心宽、随和、豁达、上进、助人等因,就会得到快乐、健康、长寿、幸福、平安、美满的果。

  虽然这是一篇灵感游文,但还是写了许多关于佛、自性、本来、菩提、因果等内容,这与旅行并不矛盾,我们在行走间,思考一下有关人生和活着的问题,也不失为修身的一种好办法。

  跟大家说一下,我们这次来的菩提岛,是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中的三岛之一。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南部渤海之滨,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包括菩提岛、月坨岛和祥云岛。旅游区为京、津、唐、秦四市所环绕,区位优势明显,连通唐港、沿海高速,滨海大道穿区而过,交通四通八达。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距北京250公里,距天津130公里,距唐山市75公里,距正在规划中的曹妃甸国家级工业区和正在建设中的曹妃甸生态城30公里,形成了唐山市重要三节点。唐港高速直达旅游区,并与京沈、唐津等高速公路相连;沿海高速横贯东西,东接北戴河、西达天津;滨海大道穿区而过,连接海港开发区和曹妃甸贯穿旅游区北侧陆域。随着唐山机场的通航,与香港、日本的大阪、东京,韩国的釜山等城市,构成了三小时休闲旅游娱乐圈。京唐城际铁路开通后,北京到国际旅游岛40分钟车程。交通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诸海岛是由滦河和潮汐作用冲积而成,历史悠久,形态各异,资源丰富。属河北省海洋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岛中间低四周高,形似聚宝盆,淡水资源丰富,岛上灌木丛生,绿草繁茂,鸟类400多种,有各种植物260多种,300-400年的菩提树近千棵,北方罕见,自然植被覆盖率98%以上,有“孤悬于海上的天然动植物园”和“国际观鸟基地”之美誉,有潮音寺,朝阳庵遗址等佛家古迹。月坨岛因形似弯月而得名,总面积11.96平方公里,由月坨、腰坨、西坨等5个岛屿组成,国家AAAA级景区,岛上植被丰茂,景观独特,其周边有天然的海滨浴场,沙净水清,是避暑度假胜地;祥云岛总面积22.7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6公里,平面形状呈带状刀形,海岸为优质天然细沙,沙滩坡度平缓,温泉资源丰富。海岛北侧与陆岸遥遥相望,构成双道复式海岸线,为世界罕见的水陆奇观。岛南侧沙滩宽阔,海水清澈,是天然优质海滨浴场。

  其中我们本次来的菩提岛,位于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渤海湾之中,景区总面积5.07平方公里,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1公里,是华北第一大岛,国际观鸟基地(鸟类达400多种),河北旅游生态示范区,河北旅游风景名胜区,河北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河北省诚信旅游单位。菩提岛属风景区、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园、寺庙观堂、科教文化旅游景点。以古、幽、闲、野、秀闻名于世,有各种植物260多种,更有大片菩提树林,为北方所罕见,自然植被覆盖率98%以上,有“孤悬于海上的天然动植物园”之美誉;且有潮音寺和朝阳庵遗址等佛家古迹。集大海、古刹、明月、小舟、虾蟹之灵秀,是回归自然,寻找野趣的世外桃源。

  【作者简介】

  王刚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乐途旅游网灵感旅行家

  今日头条、搜狐、百度、网易、腾讯企鹅自媒体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

  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秦皇岛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

  企业经营管理实战性高级讲师

  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

  秦皇岛星煌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微信号:wg1256

  新浪微博:摄影旅行作家

  微信公众号:王刚的旅行笔记

  所有自媒体:摄影旅行家

  QQ号:326757555

  欢迎加我微信、QQ为好友,关注我的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和自媒体!

  【版权声明】本图文版权归王刚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商用。


《菩提树下,我们种下了至善至纯的星雨心愿》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50291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