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旅游频道 > 国内游 >

遇见浙江苍南,邂逅乡村茶园古村落

[摘要]说起温州,可以说大家都并不陌生,但说起苍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最近的一次苍南之行,让我对这个浙南小城有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苍南惊艳秀美的自然风光,浙南最美的海岸线和闻名的玉苍山,更多地是源于苍南这座小城里充满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

  说起温州,可以说大家都并不陌生,但说起苍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最近的一次苍南之行,让我对这个浙南小城有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苍南惊艳秀美的自然风光,浙南最美的海岸线和闻名的玉苍山,更多地是源于苍南这座小城里充满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

  

  苍南,浙南小城,这里有美的令人陶醉的风景,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有独特的民俗风情,这里有丰富的物产美食,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秀美的山水和原生态的乡野。苍南的多姿多彩,只有来过,才会知道。

  

  苍南县旅游条件优越,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如果说,对于棕榈湾、韭菜园、渔寮海滩是一见钟情的喜欢,那么对于蒲壮所城、福德湾老街、碗窑古村落、五凤茶园就是循序渐进般的深爱和认同。

  

  玉苍山:苍南县西部的“众山之祖”

  对于苍南,很多人来,只为欣赏一下这里的一山一水,感受一下海滨沙滩的乐趣和乡村田园古村落的气息。说起苍南的山,最出名的当属玉苍山,玉苍山原名白云山,因八面朝向,又称八面山。玉苍山主峰大玉苍海拔921.5米。被誉为苍南县西部的“众山之祖”。这里山势高峻,林木茂密,以石海奇石、山顶平湖为特色,集奇、幽、秀、野于一体。

  

  

  玉苍山古名也被称为“寿山”,传说此山是王母娘娘做寿的地方,众神仙每年向王母娘娘献宝祝寿,因而宝玉堆满山岗,整座山成了宝玉的仓库,故名“玉仓山”。解放后,这里办起了林场,满地苍翠,因此又改名为“玉苍山”。苍南县因位于玉苍山之南,就起名叫苍南。

  

  

  远离城市的喧嚣,走在玉苍山清幽的栈道,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瞬间陶醉在山野,听着溪水清脆的声音,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般的境地,闭上眼,静静地感受这最自然,最原生态的意境,是一个难得的享受。

  

  

  福德湾古村:“世界矾都”,很有韵味的古村

  福德湾古村,是一座历史上因采矾、炼矾而生、而盛的村落,福德湾村位于“世界矾都”苍南县矾山镇南侧,依鸡笼山北坡而建。老街依山而建,长100多米,宽3米,两旁建有1到2层高的民房60余间,建于明末清初,木构或砖木结构,为矾山产矾历史文化发祥地。

  

  

  福德湾老街周围是民国时期的炼矾遗址,炼矾窑高大的烟囱林立,全部砖石结构。福德湾是当年矾山采矿最集中的地方,南面的鸡笼山上,散落着许多炼矾煅烧炉等矾矿遗址。

  

  

  村内主街以老街为中心,亭仔脚街、石板街、南山坪街分别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向外辐射,村内巷道蜿蜒,与主街接壤,交错弯绕,四通八达,别俱韵味。

  

  

  在这里的民居建筑基本上都用粗糙的石头砌筑,民居用料就地取材,利用废弃矿石垒砌而成,不用特别精致华丽的装饰,多了份古朴。最早的石屋和石墙至今有百来年历史。

  

  

  相对于皖南徽式建筑,虽然老街古建筑不是那么的精致,并且多了一份历史的沧桑,因为这份沧桑给这个古老的村落带来了岁月感,坐落在这原生态的山间更加显得古老而又神秘。

  

  

  碗窑古村落:坐落山野的原生态乡村

  碗窑古村落距县城20公里,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融古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戏台于一体的原始制瓷古村落。

  

  

  古村沿山拾阶而筑,从玉龙湖对岸望去,山中有村,村中有窑,有如一座重重叠叠的山城。早在300多年前,此地生产的陶瓷器皿就远销东南亚诸国及中国台湾地区。

  

  

  碗窑古村落是具有清代民居建筑与陶瓷烧制工艺及其作坊设施高度协调统一的古村落,现存300多见连亘的吊脚楼、八角楼等屋宇层层叠叠,坐落于莒溪边一处山峦的半山腰上。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居民大多从福建连城迁入,最繁荣时,当地有4000人,42姓。

  

  

  正因为盘踞山谷,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多了一份山间的宁静,一直藏在深闺鲜为人知。站在半山丛林中远远地就能看见掩映在绿水青山中的碗窑古村落,古村很小,走在村里,感觉这份古朴和烟火为秀美的自然风光增添了一份厚重历史印记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一片山坳中的村落犹如凝滞了时间与尘封的历史,宁静的躺卧在这里和废弃的碗窑相伴。

  

  

  沿着碗窑古村登山而上,沿着栈道前行,可以感受这大山里另一番景象。

  

  

  其中,碗窑三折瀑也是村中最大的亮点,这是由三个瀑布组成一个整体的悬瀑,水源出于玉苍山脉,分三级泻下。水流从上方泻下,与石壁相撞,水花四溅,十分的壮观。

  

  

  

  蒲壮所城:明代抗倭海防城堡

  蒲壮所城,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逾600多年,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抗倭海防城堡建筑。蒲城原系沿蒲湾一角,因潮汐涨落,泥沙淤积,渐成菖蒲、芦苇丛生的海滩。相传1500多年前,来此搭寮垦荒的先辈取蒲叶编织为门而得名“蒲门”。为抵御倭寇侵扰,明洪武十七年,首任千户总驻守夏积在龙山脚下主持修建蒲城城墙,3年后竣工,此地便改名为“蒲城”。正统八年,雾城“壮士所”并入后,合称“蒲壮所城”。

  

  

  其城依山面海,南方正,北弧圆,平面呈“天圆地方”形。城外留有敌方、护城河、寨堡和烟墩等;城内街巷至今全无变动,有城隍庙、妈祖庙等三十多处寺庙,还有许多典型的浙南院落民居及建城奠基石等。

  

  

  蒲壮所城因北面城墙依山而筑,故元需设置城门,其余东、南、西三向城门依次为威远门、正阳门、挹仙门,各城门皆建有城楼,城门外各设有护城门。诸城楼、城门及护城门形制、规模相似,城门及护城门均用较规则的条石砌成拱券,两门朝向不一,平面中轴线上成九十度直角,两门之间均设置瓮城,各护城门外左右两侧各筑敌台一座。

  

  

  有趣的是,只有6000多人口的蒲城竟使用瓯语、闽南语、畲语三种方言,其中城内居民通用的瓯语,据说是来自温州一带的抗倭兵官所说的方言受当地闽南话影响后的产物。经过世代相传,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今天,这里的瓯语仍然能与苍南、平阳等地的瓯语交流,但已带有浓重的闽南语口音。600多年来,这个语言孤岛一直未受周边的闽南语同化,这也是个奇迹。

  

  五凤茶园:感受浓郁的茶文化气息

  五凤四面环山,处于海拔300—600m之间,境内山丘众多,植被茂密,作为山区地区,五凤自身特点鲜明,有着良好的生态植被,山峦叠秀,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尤其是蕴涵深厚的茶文化内涵,形成了浓郁的茶文化氛围。

  

  

  放眼望去,一条条绿带环绕山丘,这里就是五凤茶园,曾被评为“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走在茶园里,一股茶香扑鼻而来,空气特别清新,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这里也蕴涵深厚的茶文化内涵,形成了浓郁的茶文化氛围。

  

  

  五凤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始于明代,创业于五十年代,发展于当代。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八亩后村以“五位茶农、五十元钱、五把锄头、五件蓑衣”起家发展茶叶产业,从而使全村群众走上茶叶兴村的道路,八亩后村也因此被誉为五凤茶叶的“四五”发祥地。

  

  

  五凤全年气候温暖湿润,热量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云雾缭绕,土层深厚,气候条件十分宜茶。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茶叶在冬季不易受冻害,夏日不受旱害,成了浙江省早春茶叶最早萌芽的地方。

  

  


《遇见浙江苍南,邂逅乡村茶园古村落》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49963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恋恋风尘】走着走着就散了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