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19 10:4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西人爱吃面,人尽皆知。成长在黑水河畔谋生于雁塔脚下的我,吃食亦以面为主,不是我对面条情有独钟,而是家有个“面大王”,两天不吃面,力乏体倦神散涣……为了拴住先生的胃,我尽心尽力去做面,这一碗面里,不仅有陕西人的情怀,也擀揉着我的爱。
人常说:“醋要捂到,面要揉到”,一碗好面离不开一勺好醋,我吃面,更喜一勺好香醋。平时,我不乏向学之心,也百般努力,可当了二十余年“煮”妇,就是一双小手揉不开一团硬面,做不来一碗细如金丝的水水面,至今,我会做的也只是跟先生学的周至软面。每每想解一碗臊子面的馋,只能等先生有空去做或去饭店过过面瘾。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随先生走进了陕西永明岐山面馆。
岐山臊子面“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九字概论在永明岐山面馆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那“酸辣香”,恰合我味,一口汤下去,酸香盈喉,爽润回肠,再咥一口丝丝薄筋柔软的面条,那感觉真是奇妙之极,酣畅滋润。
经了解,这一案面,需经四翻三十六擀,大刀手工铡切,细若韭叶,薄如纸,凭的是真功夫,祖传的技艺。一碗面,看似简单,实则是精工细做,难怪乎先生每次来永明吃面,都要先上其二楼,看大厨师的擀面、铡面。他说:看师傅们擀面、铡面不只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工匠精神”的再度体验。这场景熟练精湛,让人忍不住要为传统工艺而做的岐山面叫好!
大众走的路,平常且容易堵;独辟蹊径的人,境界自然高。
多年来,我很崇尚凡事用心的人,且偏执的推崇,社会是所最好的大学。感谢缘分,在社会这所大学里,让我知晓了永明岐山面,在永明岐山面高新店里,让我结识了一位面相敦厚而内秀的企业领航者——张永明先生。
说张永明先生是白手起家的楷模一点不夸张。1989年来西安创业,从一口锅、一块面板、两张桌子,20平米的店,一步步做到现在的全国一百二十二家加盟店、企业市值过亿的裂变,靠的不是投机和取巧,而是热爱和投入。一群人、一碗面、一辈子,依托的是岐山面纯正的做工,打磨的是永明人特有的工匠精神。
张永明先生的身边,有一种气场,被乐趣和热情鼓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也许是对他人格魅力的绝佳诠释。
市场经济的今天,一碗面的内涵更加丰富。不断嫁接、融合创新,用心经营、扩大发展,挂在墙上的“陕西十大名面面神争霸赛——面神”、“忒色名店”等牌匾可见一斑。
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心心在一艺,其艺必精。一碗面,浸着工匠精神;一碗面,涵养老陕的精气神;一碗面,一番用心,一种情怀。
身为陕西人,我要自豪的说,陕西不但有兵马佣、钟鼓楼,大雁塔等奇观,还有不少舌尖上的特色风味,更不缺立志光大这些传统作坊的匠人。
风雨几十年,做好一碗面。今生,能让我心生念想的一碗面,除了先生做的外,也许,只有永明了。
文/@梅朵6819 编辑/@秋元元
《有一种情怀叫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48811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