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28 08:53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唐·杜甫《狂夫》
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唐时大诗人杜甫流落蜀中的寓所。子美先生先后在此寓居四年,在此创作诗歌无数。后人念怀先闲寻得遗址修葺,使而草堂得以安存。而今杜甫草堂已成为中国文学的圣地。
唐乾元二年。安史之乱爆发的第四年,杜甫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弃官到秦州客居。年冬,杜甫在颠沛流离中从长安流亡到成都。在好友严季鹰的资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结庐而居,称 “成都草堂”。上文《狂夫》就是描写了“成都草堂”和诗圣当时的心境。
进入草堂,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境地,这里恬静淡雅,绿色葱葱,阳光也显得那么柔和。在园中漫步,处处都透露着一丝悠闲,亭阁与池塘相互缠绕,假山与绿荫互为依靠。走走停停走走,聆听鸟鸣,一切都显得那么超凡脱俗。
今天的草堂保持着明清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即有诗情,又富画意。
草堂内有一大雅堂,内陈历朝历代著名诗人雕塑12尊,屈原、李白、白居易、李清照等大家皆在此列。形象地展示了中国诗词的发展历程。并且含括了诗圣的生平及成就。
当年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称花径,诗圣言:“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而今花径不复当年样貌,虽亦是为君蓬门开欢迎四方游人,但人已作古,少了热情多了感怀。
梅园原是一处私家花园,院内有一座四层砖塔,塔名"一览亭"。取自诗圣名句“一览众山小”。此塔古朴大方,沧桑雄伟,历经多年虽被岁月所侵蚀却仍傲然屹立。
成都杜甫草堂内现今藏有各类杜甫诗集版本众多。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圣名扬天下。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告别成都,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至此以后诗圣却再没有踏足过蜀中土地,大历五年冬天,诗圣杜甫死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就这样走完了他艰难苦恨的人生历程,怀着忧国忧民莫大的悲痛,抛下了他那些旅泊异乡、谋生乏术的弱男幼女,赍志而殁.......
《诗圣的流寓之地,成都杜甫草堂》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47725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