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20 09:25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沈阳城,北方一座古老的城,在我的词语里,我更喜欢盛京城这个称呼。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是我深深爱着的地方,这里虽然没有大都市的繁华,没有五彩斑斓的夜生活,但这里却有属于我的童年记忆,有属于我的生活和热爱。
每天反复在上、下班的路上,看着路上的行人匆忙的奔向下一个路口,看着这个城市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发现自己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完全找不到思绪的所在,陌生的城市,熟悉的却是过往的记忆。
“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深刻的概括了其历史意义。在我的印象里,来大帅府应该有5次之多了,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同一事物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会体会到不同的意义。
“民国四公子”京津沪的上层人士把当时四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张伯驹、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四个人都有自己“传奇”的一生,张学良在日本人炸死其父张作霖后,统领东北,同苏军打了一大仗,又顶住日本人的压力,“改旗易帜”。为保存实力、避免被日军挑起事端而被当时称为“不抵抗将军”率东北军撤离东北,“九·一八”之后同杨虎城将军“兵谏”,被蒋关了大半生,2001年以101高寿去世于夏威夷檀香山。
大帅府内的绿色植物很多,茂密的树木遮住了炎炎的烈日,使得这样的一座院落多了一份清静,绿色是希望,是生机,留给后人的是满满的回忆。
帅府内的家具均为实木,做工考究,虽然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依旧保持着原有的光彩。每个房间的摆设和家具都是不同的,各有自己的用处和身份,错落有致,简洁大方。电视剧(渗透)的部分外景就是在大帅府取景的。
张氏帅府位于故宫南侧,步行约10分钟的路程,沈阳人又称大帅府和少帅府。是清末民初东北军阀张作霖的府第,整个院落四周围筑着三米多高的青砖厚墙,分为东、西两院,每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1913年底,张作霖在将荣厚旧宅买下来的同时又将西侧的江浙会馆购买下来。后将这两处旧宅全部拆除。于秋天开始动工修建这座三进四合套院和西院北部的两组四合院。三进四合院是吸收奉天城清朝各王府建筑持点,遵循张作霖家乡辽南的生活习俗而建起的。你可以清晰看到大门上的装饰,祥云和蝙蝠,寓意深刻。
东院建于1912年,为张作霖所建的中国民族特色的三进四合院落,共有房舍74间,呈"目"字形。花园北面建造了一幢三层罗马式的青砖洋楼,建于二十年代。曾作为他的"公署"。其中,一楼是会客场所,用作接待中外要员,商定军机大事之处;二、三楼是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因这新三进四合院即是张作霖的办公官邸,也是家眷居住的私宅,故此,人们习惯称其为帅府。三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呈“目”宇型,青砖班瓦,飞檐兽吻挑脊,雕梁画栋,朱漆廊柱,石鼓柱础,石条台阶,方砖方石铺地,是砖木结构的仿王府式建筑。全院占地3900平方米.房屋共13栋,计57间,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
大青楼位于东院北部,赫赫有名的“老虎厅”就在一楼的东北角,它因陈设有东边道镇守使汤玉麟送的两只老虎标本而得名。大青楼是三层楼,坐北向南,多边形,砖混结构,欧洲哥特式建筑,青砖墙体,白色水泥抹边线,黑白相映,显得格外醒目、素雅。楼下台明高约一米左右,南面和东侧各有一个“八”字形垂带,九级台阶。一楼正面辟门三处,中为半圆形上亮过道门,两侧为半圆形群体组合门。正视二楼平台与三楼的两个突出半圆体阳台。都是水泥花格,上曲装饰三角纹,半圆形,瓶式栏板,廊柱,圆形柱头等。
小青楼在东院,坐北朝南二层楼。上下各五间,中开门,前檐出廊,青砖青瓦,为中国古式建筑,是帅府的早期建筑之一。1928年6月张作霖由北京返回沈阳,在皇姑区附近被炸伤后,医治无效死于小青楼下。
穿着民国风衣服的讲解员,个个都是美女哦。这里的讲解员禁止拍照,但不会拒绝和你合影的,貌似是因为我拿了讲解费吗,我想应该是的,看你的RP吧。
【提示】沈阳大帅府门票:50 元 :包含大帅府,赵四小姐故居和边业银行(沈阳金融博物馆)的门票。
《盛京城沈阳: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47244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