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旅游频道 > 国内游 >

探访长发第一村,揭开红瑶女人的秀发奥秘

[摘要]在享誉中外的龙胜梯田大山下,住着一个长发飘飘的红衣民族。 从桂林往龙脊梯田,不到龙脊景区的中途下车,背靠龙脊山的桑江岸边,坐落着一个桃红隐约的黄洛瑶寨,寨子里大约有60户人家,女子红衣百褶短裙,在寨子中走动,像飘动的桃花,诗意泛滥。 红衣瑶是...

  在享誉中外的龙胜梯田大山下,住着一个长发飘飘的红衣民族。

  从桂林往龙脊梯田,不到龙脊景区的中途下车,背靠龙脊山的桑江岸边,坐落着一个桃红隐约的黄洛瑶寨,寨子里大约有60户人家,女子红衣百褶短裙,在寨子中走动,像飘动的桃花,诗意泛滥。

  红衣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女性热情如火,以红色为最美,在青山绿水的山区,被誉为“桃花林中的民族”。

  红瑶女的服装是手工制作,绣满各种鲜艳的图案,上身是束身宽袖瑶服,以红色为主调,配有各种式样的图案。下穿齐膝、宽松的摆裙,灵动飘逸。

  “红瑶”妇女们的绣花可算一门精湛的手艺,她们不需要先描图,而是全凭经验,依照底布经纬中的“布孔”来构思刺绣图案,用她们的话来说叫“数布眼”。绣着绣着,瑶族的图腾便在布上显出来了。

  瑶族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过去“红瑶”中曾流传着一首歌谣:“五岁六岁玩泥巴,十三四岁学绣花。十七十八方出嫁,十九二十抱娃娃。”到了如今,结婚年龄相对稍有提高,而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们仍然保持学习绣花的传统习俗。

  一位老人在靠街的厅堂摆开织布机,老人眼花看不清针绣,可是仍坚持织锦。

  红瑶女的头发大多在一米以上,最长的达到1.75米,乌黑发亮,就算是老人也很难见到一根白发。如果当了妈妈,头发实在不够长,不足以束成发髻,就将平时聚集成束的头发也接上去,形成红瑶嫂的标志。

  用什么为她们养护一头秀发?

  红瑶人把做饭时的洗米水,留下来,将柚子皮、茶油渣和一些保密的中草药放进发酵了的淘米水中,然后煮沸,待冷却后用来洗头。每次梳洗时,先是把长发在淘米 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让头发充分吸收营养,再用山泉水洗净,让头发自然风干。经过这些工序,柔顺、黑亮,不枯黄,不开叉的红瑶长发,成为了瑶寨的一道特殊风景。

  电视广告中的各种洗发水,是不是都弱爆了?

  那么,红瑶女的长发为谁而留呢?

  红瑶女性有世代相传的蓄发、梳妆发型的习俗,红瑶人认为头发是人的精血,而女子的头发更是生命的象征。未婚的姑娘要将头发交叉平绕在头上,并在包头巾时于 前额留出棱角,已婚的则将头发交替盘绕,在额前盘一个髻,棱角藏在头巾里。她们一辈子只在十八岁成年仪式上剪一次头发,同时把剪下来的头发、包括平时梳头 时掉下来的头发,也一根一根捡起来,适时盘在自己的头发中。

  一首古老的《女儿歌》,唱断肠:“别人叫我快快长,如今长大要离娘。我娘养我好辛苦……一断青丝谢爹娘。”

  乌龙蟠发型的是已婚已育者;螺丝蟠发型的是已婚未育者;用黑色手织布包起长发的是尚未婚配的阿妹,阿妹的长发必须在进入洞房的当天,由新郎亲手打开。

  走在黄洛瑶寨,随处可见“头顶的风景”。已婚妇女将头发盘成螺蛳形状,是不是有龙脊梯田弯弯曲曲的韵味。

  红瑶人的手工艺品,充满民族气息。

  交通:

  全国各地高速、高铁到桂林,桂林至龙胜黄洛大约100公里,可以从桂林火车站直接乘坐金坑大寨梯田的班车,在中途下车。也可以到桂林汽车站乘坐前往龙胜县城的班车,抵达龙胜后再换成到金坑大寨梯田或者平安梯田的班车,中途下车即可。自驾车沿G321,大约2小时,在和平乡进入环岛,进入和大线。


《探访长发第一村,揭开红瑶女人的秀发奥秘》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46544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