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14 07:52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故事,一千个故事里却只因为一件事
烧麦也称捎卖、稍美,是呼和浩特地区一道特殊的美食。烧麦的主要用料有巴盟河套地区生产的雪花粉、苏尼特羊肉、毕克齐大葱,配料为山西老陈醋和托县油辣椒,同时须饮用川字牌砖茶。砖茶可加一点盐,主要作用是为方便在食用羊肉后促进消化。
青城烧麦/摄影武子
一两烧麦、一壶砖茶,这是青城呼和浩特人一天生活的开始。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孩童,烧麦都是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割舍的情感。
青城烧麦的皇帝缘
归绥城,居塞外;有小吃,名烧麦;
茶楼肆,饭馆内;星罗布,遍地开;
历史久,近三百;康熙爷,颇青睐;
市井徒,内阁宰;众口尝,说不赖;
皮儿薄,似雪白;晶莹透,如玉胎;
陷配料,传一脉;肉葱姜,用好材;
蒸上笼,稍等待;要一两,八个摆;
就砖茶,喝呼白;夹焙子,更爽快;
聊家常,谈买卖;乐滋滋,怡然态;
可现做,可外卖;当早点,下酒菜;
远方客,盛情待;划划拳,动动筷;
工农商,海归派;白靓美,高富帅;
与时进,魂不改;呼市人,仍最爱;
重服务,创品牌;吃顺口,好再来!
青城烧麦/摄影武子
烧麦,具体起源时间已无法考证,现在呼和浩特地区流传与事实比较接近的也比较可信的大约起源于康熙年间。相传康熙皇帝当年西征葛尔丹回程途中路过归化城(旧呼和浩特称谓,范围大致在今大南街至旧城北门一带),腹中饥饿难耐,恰好遇见一家茶楼,不料已过饭点店中已无餐食可用,万般无奈之下店中伙计随意操起一些羊肉和包饺子剩下的面粉制作了一顿外形似包子又不是包子的吃食,饥饿不堪的康熙皇帝吃过之后大加赞赏,询问此为何物,因为此前店中伙计在日常工作中为了贴补家用而随意做的一些,只是捎带着卖并没有取名,皇帝听后说那干脆就叫捎卖。后来店小二因为一次突发事故救过康熙皇帝而跟随皇帝回到了北京在北京前门大栅栏开起了第一家烧麦店,多年以后被喜爱吃烧麦的乾隆皇帝命名为“独一处”,此为后话。
一两烧麦,一壶砖茶
烧麦,从字面上分析可以理解为一种制作方式,烧麦是用小麦粉制作而成,又在炭火上蒸熟,故称烧麦。
烧麦的另一种说法为稍美,此说法大致流行于回民当中,以包头地区为主,可以理解为回族人特有的一种称呼。
烧麦馅/摄影武子
烧麦选用的羊肉都是来自苏尼特大草原,那里的羊肉肉质鲜美无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羊肉切丁,再加入大葱和生姜,一股香气扑鼻而来。
包烧麦/摄影武子
青城烧麦/摄影武子
包好的烧麦,一道道褶像一朵盛开的花。一笼8个烧麦,是固定的摆放模式,也就一两烧麦。这里所说的一两,是指烧麦皮为一两,正常饭量的人吃一两烧麦已经就可以。
煎烧麦/摄影武子
蒸烧麦/摄影武子
烧麦有两种做法,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煎着吃,每一种做法都有特殊的味道。烧麦上锅大约15分钟左右就可以上桌,而且一定要趁热吃才最好。
托县辣椒/摄影武子
食用烧麦/摄影武子
砖茶/摄影武子
一两烧麦,一壶砖茶,半天的时光,这就是青城人的生活。在生活节奏快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生活在逐渐的变化着,人们每一天都是在匆忙中度过,很难再有机会坐下来好好的享受这样的慢生活。
百年经典,一麦传承
和兴元/摄影武子
儿时的记忆中奶奶是家中的顶梁柱,每天清晨天不亮她的背影就消失在老旧城的三关庙街中,踏上了上班路。当年的旧城没有几家馆子,奶奶在同和轩担任着烧麦的拌馅师傅,我自然是经常吃烧麦。烧麦出笼,鲜香四溢。皮薄馅大,褶皱如花!那种诱惑对于儿时的我是无法抗拒的!后来奶奶自己开了小店,我记得当时就三四张桌子,店中间摆了一个炉子,上面熬着一大壶砖茶,炉边上烤着馒头,焙子。食客们不停的往自己的壶里续茶水。他们吃着烧麦,喝着砖茶,还不停的聊着家长里短,谈着国家大事!【和兴元】就在这个极其不被人们注意的小巷子里生根发芽了!渐渐的奶奶岁数大了,随着身体素质的下降,也干不动了!和兴元也就慢慢的消失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和兴元/摄影武子
多年以后,几个年轻人再一次把和兴元的牌子挂了起来,这一次他们要做的更好,闻鸡起舞是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他们立志要向前辈们那样,把烧麦事业做到更好。
个人资料:
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携程网签约摄影师/中国图库签约摄影师/途牛网旅行家/同程验客/驴妈妈旅行达人/乐途灵感旅行家/搜狐旅游认证专家
微博:摄影武子
《一两烧麦,一代记忆,一世传承》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45152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