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31 12:11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非遗展演 | 当COART艺术现场遇上传统文化
图文 | 老黑 / 出品
最近几日,大理以给你一颗潮湿的心之势,连续阴雨,人都要发霉了。不过这并不影响COART艺术现场如火如荼的进行,从喜洲到才村,从床单厂到柴米多,各种文化和艺术形式争相上演。菩提海居应景的举行了非遗文化展演活动——手工油纸伞制作、展示,南涧打歌、跳菜展演。
我本山人,贪玩;但凡是好玩的地方,都会去蹭个脸熟。
到达菩提海居的时候,已经有很多观众和游客在参观手工油纸伞的制作、展示。临街的房子、路边的树上,大门两旁,挂满了图案各异的油纸伞。而师傅正在忙碌着,给人展示油纸伞的制作。
油纸伞大小各异,形状相同;区别是伞面的花纹图案,还有色彩,每一把伞都很漂亮,有抱回去的冲动。看着那些油纸伞,同行的朋友悠悠的对我说,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不明就里,抬起无辜的头,用深邃的眼神看着她。
友人颇感意外,“这是戴望舒的《雨巷》啊,你不知道?”
“对诗歌,我一窍不通。我就只记得戴望舒的那首《致橡树》。”说完感觉怪怪的,是哪里不对么?
后来我终于想起来,《致橡树》跟戴望舒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那是舒婷的成名作啊。
围观师傅做伞,友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黑劳斯,你也带一把回去吧。”“这雨伞能防雨,我就考虑带一把。”埋头做事的师傅抬头看了我一眼;我同样不明就里。
这些师傅是菩提海居的老聂专程从四川请来的。老聂告诉我,中国有很多做油纸伞的人和厂,只有这家入选了非遗名录。从他们油纸伞的手提袋上,我对此有所了解了。
此次制作和展示的油纸伞,叫分水油纸伞;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分水油纸伞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企业,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COART艺术现场,很多人参观了油纸伞的制作;一些人看完展演,亲自体验做一把只属于自己的油纸伞;特别是那些带着小孩的游客,抱着“母子童心,其利断金”的气势,绘制伞面,制作油纸伞。
只看成品,估计你会和我一样,把油纸伞的制作想得简单。亲自见识了以后,才知道纯手工的东西,不容易。光说一个伞面,几十层绵纸,用乳胶漆,小心翼翼的粘贴,这个过程就可以见师傅的功底了。没有耐心,不行;不够细心,不行。稍不留神,就会把绵纸撕了,或者把伞面搞得邹巴巴的。
制作油纸伞的师傅休整的时候,又一波非遗文化展演开始了,他们是来自南涧的跳菜、打歌。
此前你也许不知道跳菜、打歌,春晚之后,或者通过杨丽萍、萨顶顶,可能就明白了;那是南涧彝族特有的民俗事像,曾随习大大,走出国门,走进英国皇宫。早在2003年3月,文化部就授予南涧县“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的称号;2008年6月7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很多人知道我是南涧彝人的朋友,都喜欢问一个问题,“跳菜好不好吃?”跳菜不是一道菜,它是集歌舞、饮食和娱乐为一体的民俗活动,俗称“抬菜舞”;据称源于母系社会,盛行唐朝民间。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虚构了“凌波微步”,有学者认为,跳菜就是其原型。
跳菜分为实地(宴席)跳菜和舞台跳菜。实地跳菜讲究实用、娱乐,相对简单、质朴,多现于婚丧嫁娶。舞台跳菜顾名思义,就是用于舞台展演,动作夸张,服饰艳丽。在COART艺术现场所见的,就属于舞台跳菜。所以在菩提海居展演的跳菜,托盘里面没有太多碗碟和菜品。
随着音乐响起,跳菜奔放而来。
其时,恰逢新人拍摄婚纱,路过菩提海居,被跳菜所吸引。于是混迹其间,忙碌合影。这个场景,可能会成为他们在大理拍婚纱的过程中,最难忘的回忆。
跳菜之后,开始彝族打歌,那是风格迥异的“广场舞”。歌里唱道,“打歌要打三跺脚,跺起黄昏做得药(yo)”,歌里还唱“芦笙一响,脚板就痒;笛子一吹,调子就飞。”像跳菜一样,打歌也是彝家红白喜事里,常见的民俗形式。这种娱乐活动由来已久,《康熙·定边县志》风俗篇载,“婚丧,男女拍掌顿足,吹笙踏歌为戏”,说的就是打歌。这个歌,怎么打,它都不痛,不哭,不叫。逢丧,打歌化悲,遇喜,打歌同庆。此中有深意,几句话说不完,不打歌,打住。
此后,还有茶韵勳然茶学会的六人茶席,阴雨更胜;屡次等待,天不开眼。摆好了茶席,茶客准备入座,雨来了。老聂让大家先进去避雨。雨小了,停了,准备开始茶会;没有一声招呼,雨又来了。把茶席藏起来,继续等待。
如此反复,阴雨不断。
最终,在COART艺术现场,茶韵勳然的六人茶席无法在室外进行,只好移驾室内,茶会照旧。
今天(6月11日)油纸伞制作展示在下波棚菩提海居·尘外,继续进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围观。
图文原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关于老黑:
云南大理人氏,老黑影像志创始人,今日头条、搜狐、企鹅(原腾讯)、一点资讯、凤凰、网易、微信等媒体公众平台达人。中国国家地理资深会员,独立摄影师,#大理·老黑影像机构# 创始人、负责人。喜欢饮酒、作乐,游走、拍照,读书、写字、吃茶、吼歌。自由撰稿和照相之人,现居大理。微博:老黑影像志 微信:laoheikezhan 公众号:老黑影像志(laohei-kezhan)
【 老黑影像志】
一个人的传媒机构 | 关于美好生活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非遗展演 | 当COART艺术现场遇上传统文化》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44277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