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旅游频道 > 国内游 >

你好,我叫陕西富平,这是我的简历!

[摘要]中文名称:富平县 外文名称:Fuping County 别 名:中国羊乳之都、世界陶艺之都、黄帝铸鼎地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省渭南市 下辖地区:城关街道、庄里镇、流曲镇、淡村镇等 政府驻地:富平县城关街道办事处人民路1号 电话区号:0913 邮政区码:...

  

  中文名称:富平县

  外文名称:Fuping County

  别 名:中国羊乳之都、世界陶艺之都、黄帝铸鼎地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省渭南市

  下辖地区:城关街道、庄里镇、流曲镇、淡村镇等

  政府驻地:富平县城关街道办事处人民路1号

  电话区号:0913

  邮政区码:711700

  地理位置:陕西省中部

  面 积:1241平方公里

  人 口、:户籍人口81万(2014年末)

  方 言:中原官话-关中方言-富平话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性大陆型气候

  著名景点:陶艺村、习仲勋陵园、金粟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仙坊民俗村、斩城等

  机 场:蒲城内府机场

  火车站:富平站、庄里站、梅家坪站、张桥站、

  车牌代码:陕E

  特 产:墨玉、琼锅糖、柿饼、太后饼等

  行政代码:610528

  名 人:习仲勋、习近平、王翦、胡景翼

  文化遗产:阿宫腔 老庙老鼓 宫里石刻等。

  GDP总量:135.51 亿元人民币(2014年)

  人均GDP:2600美元(2014年)

  铁 路:西铜城际铁路(在建)包西铁路

  国保单位:10处

  唐代帝陵:定、元、丰、章、简

  红色旅游:陕甘宁革命老区

  其余帝陵:万年陵、永陵、成陵

  经典之战:富平之战

  

  历史沿革

  公元前7世纪末,周室衰微,西戎南侵,平王东迁,移都洛邑,将迤山(今县境西南瓦窑头原畔一带)划辖秦国。随着秦国势力的不断扩张,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前456)始在频山以南设置频阳县治(故址在今美原镇古城村一带)。秦统一全国后,以频阳属内史。西汉高帝时(前206—前195),以频阳县属河上郡。另于县境南部设置怀德县(故址在今华朱乡怀阳城附近),两县均属内史。景帝时(前156—前141),两县同属左内史。武帝时(前140—前87),又以两县归属左辅。新莽时(9—23),两县属列尉大夫。东汉时(25—220).并怀德县入频阳县,属左冯翊。三国时(220—265),归属曹魏,仍称频阳县,属左冯翊。西晋时(265—316),自彭原界(今甘肃省庆阳地区西南)徙富平县治于怀德故城,与频阳县并存。东晋时(317—420),富平一度为苻秦所统治,曾在频阳县境内设置土门护军(故址今薛镇乡土木坊)。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撤土门护军,将其辖地并入同官县(今铜川市),迁北地郡至泥阳县所属通川(今流曲镇);又并泥阳县于富平县。宣武帝景明元年(500),撤原频阳县建制,划同官县一部,另建土门县(今薛镇),隶北地郡。

  西魏文帝大统五年(539),富平县治由怀德故址迁至石川河北岸(今城关乡古城村一带)。废帝三年(554),以富平县属宜州(今耀县)。北周闵帝元年(557),于中华原置中华郡(故址今城关乡石佛原一带),富平县划归该郡管辖。武帝建德四年(575),裁中华郡,富平县改属左冯翊。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富平县改属京兆郡。炀帝大业二年(606),将土门县并入华原县(今耀县),属京兆郡。恭帝义宁二年(618),又从华原县划出原土门县辖域,恢复土门县建置,属宜君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设置富平道,归骠骑车骑统辖;不久,改富平道为玄武军。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废土门县。高宗咸亨二年(671),于富平、华原两县境域各划一部,在原土门县故址另建美原县。武则天天授元年(690),以美原县隶于宜州。大足元年(701),以美原县改属雍州。玄宗开元年间(712—741),徙富平县治于义亭城(今华朱乡旧县村一带),属京兆府。德宗贞元四年(788),定富平县为赤县(按:赤县非县名,唐代分县为等,诸等中有赤县,由京城直接治理),旋升县为州。哀帝天祐二年(905),划出美原县,设置鼎州,隶属耀州(二州不同级)。

  

  五代时,后梁恢复美属耀州。末帝贞明元年(915),改鼎州为裕州,隶属崇州。后唐复以富平县改属耀州,美原县初属同州,继属耀州。至后晋、后汉、后周诸朝,均未变动。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富平、美原二县同属永兴路京兆府耀州。

  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即宋金两军“富平之役”后,金人以富平、美原二县赐齐(金人立刘豫为齐帝,建都大名)。熙宗天眷元年(1138),两县又同归宋。天眷三年(1140),复由宋入金。皇统二年(1142),撤富平县,以其地并入 美原县,隶属耀州。

  

  蒙古军南下后,恢复富平县制,与美原同属耀州。世祖至元元年(1264),将美原县并入富平县。至此,富平县境内再无两县并存的情况。

  元末明初(1368—1370),富平县治由义亭城迁至窑桥寨(今老县城),属西安府。明末,李自成建大顺国于西安,县治仍设窑桥寨。

  清代,富平县属西安府。

  

  民国初,尽废府州厅制,平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23年(1934),属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咸阳)。民国37年(1948),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耀县)。

  1949年5月4日富平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归属三原分区。1950年5月整编后,属咸阳专区。1953年1月改属渭南区专员公署(1955年7月改称渭南专员公署)。1956年10月渭南专员公署撤销,富平县直属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管辖。1958年12月,富平县并入铜川市。1961年8月从铜川市划出,又恢复富平县制,复属渭南专员公署。1969年后属渭南地区至今。1970年5月13日,富平县治从老城区迁至新城区(窦村)人民路北端。[3]

  地理环境

  地貌

  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处北纬34°41′~35°06′,东经108°57′~109°26′。东界蒲城、渭南,西连耀县、三原,南接临潼、三原,北邻耀县、铜川。县城距蒲城县城52公里,渭南市区63公里,耀州区34公里,三原县城37公里,临潼城区52公里,铜川市58公里。距渭南市委驻地63公里,距省会西安66公里,至首都北京1260公里。

  

  气候

  富平县属大陆性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干湿冷暖分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少雨雪;春季温度回升快,气候日差较大,易出现大风、浮尘等寒潮降温天气,常有春旱发生;夏季气温高,雨量集中,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匀,常有伏旱发生;秋季较凉爽、湿润,多连阴雨,早晚温差较大。[6]

  

  文物遗址

  西汉万年陵

  西汉刘执嘉(?~前193)沛县(江苏省)人,刘邦之父。邦即位,尊为太上皇,葬于万年陵(在今富平县吕村乡断原)。分栎阳县境置万年县,为奉陵邑。陵高约12米,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约26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封土久遭破坏,顶呈凹形,习称“八角冢”。冢南存清建陵碑一座,正中隶书“汉太上皇陵”。陵西北20余米处一大冢,传为昭陵后墓。1980年陕西省文物普查后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魏文帝永陵

  元宝炬(?~551)本拓跋氏,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境)。北魏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改姓元氏。孝武帝元修西迁长安,史称西魏。宝炬为宏之孙,京兆元渝之子,为宇文泰立为帝,史称西魏文帝,都长安,年号大统。与东魏分据长江以北原北魏领土。陵在今富平县留古乡大冢何家村东北,高15.4米,周长230米,陵园占地6670平方米。与其后乙弗氏、郁久闾氏合葬,称永陵。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周文帝成陵

  宇文泰(507~556)一名黑獭,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曾参加鲜于修礼起义军,继贺拨岳之后,据关中。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他拥帝与高欢相拒。专制西魏朝政,改革官制,颁行均田,创立府兵制。死后,子觉代魏,建立北周,追尊为文帝,与元皇后合葬成陵。在今富平县宫里乡学校内。现存清建陵碑,正中阴刻隶书“北周文帝成陵”。陵冢呈圆锥形,高约8米,周长149米。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中宗定陵

  李显(656~710)唐高宗李治第七子,弘道元年(683)即帝位。未两月,被其母武则天废为庐陵王。神龙元年(705)复即帝位。景龙四年(710),被皇后韦氏、女安乐公主毒死,谥号中宗,葬于定陵,在今富平县宫里乡凤凰山中峰。陵园南北约3公里,东西约4公里,周长约10公里。历代屡遭破坏盗掘,“文化大革命”后,仅存石狮、石人各1尊。节愍太子李重俊(中宗第三子)附葬定陵,墓在宫里乡南陵村刘北堡西北。冢高2.6米,周长136米。现存石狮、石人各1尊。

  

  

  

  唐代宗元陵

  李豫(726~779)唐肃宗李亨长子。安禄山乱起,长安陷落,从肃宗聚兵灵武,与郭子仪、李光弼收复两京,平安史乱。宝应元年(762)即帝位,临朝18年。大历十四年(779)葬于元陵。在今富平县庄里与齐村乡之间的坛山之阳,依山为陵,封阙开阔。

  

  唐顺宗丰陵

  李诵(761~806)唐德宗李适长子,储位24年。贞元二十年(804),患中风不语症,翌年即位。元和元年(806)病殁,葬于丰陵。在今富平县曹村乡金瓮山南,依山为冢,陵基高约800米。

  

  唐文宗章陵

  李昂(809~840)唐穆宗李恒次子,宝历二年(826)即位。年33暴卒,葬于章陵。在今富平县雷村与齐村乡之间的天乳山之阳。

  唐懿宗简陵

  李漼(833~874)唐宣宗李忱长子,年27即帝位。骄奢淫逸,迷信佛事,民穷财尽,国势日衰。卒年41岁,葬于简陵。在今富平长春乡紫金山阳。

  

  唐高祖(李渊)献陵陪葬墓群

  唐李渊献陵(当地称沙冢陵)在三原县境,陪葬墓群则占据了富平县今吕村乡(旧称荆山原)全境。故有民谣一首:“荆山原头四季青,松柏苍苍映太空,狐兔兢窜百鸟叫,墓冢嵬嵬罕人踪”。据《唐会要·陪陵名位》载:献陵附陪:楚国太妃万氏,襄邑王神符等合计25墓。“文化大革命”前,这些墓群中,除李神符墓前有唐碑一通外,其余皆为无名冢。据1981年3月1日调查:吕村乡褚原、留招等10村堡,东上官乡焦村、双富两村,合计58墓,已平毁33处,封土残存的25处,大大超过《唐会要·陪陵名位》所载数目。现存与已毁坟墓的封土,全为夯筑堆起,十分坚固,规模宏大,非民间坟墓。被毁墓中出土的墓志、陶俑等文物,证实全属献陵陪葬墓。

  唐代宗元陵


《你好,我叫陕西富平,这是我的简历!》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38341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