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19 09:45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南浔古镇,从百间楼到小莲庄,连接着古镇的这边和那头,或许是过年的缘故,从古镇的百间楼入口进入,突然间,感觉闯入了江南水乡人家的古民居,临近傍晚,稀少的人烟,各家各户的门窗少有开着,来这之前,已经做好了节假日人山人海,人群拥挤的心理准备,而事实,真的让我喜出望外。
想要快速与一个地方增进感情,途径之一,就是宿在那里,很庆幸,提前2个月的时间,如愿预定了心仪的古宅—留荫庐客栈,之前对于一直徘徊在留荫庐和云水谣之间,云水谣偏现代感,房间相对宽敞,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而留荫庐属于典型的古宅院,一直偏爱江南这样古宅、故居,有历史味道的建筑,古朴的雕花大床,木质的地板、屋顶、老家具,临河,一 切如梦想照进现实,入场所愿,美哉!
走在青石板路上,拖着行李寻找客栈,赶上热情的客栈老板娘来迎接我们,一方面是房间没有剩余,一方面考虑到私密性,这次我选择住在距离总店30米左右的分店,这里有依水阁、香兰居、水月居还有云水居,我入住的“云水居”是进门上楼梯右侧,旁边没有其他房间,而且还是临河,非常喜欢。
我一直有个江南古镇情怀,每次来到小桥流水人家,走近超有历史感的宅院,经常幻想我就是这家府邸的女主人,有琴瑟相伴,面朝河水,呼吸中有旧时老家具的味道,好羡慕曾经拥有过这家宅子的人们,哪怕曾经拥有,今天,我也做了一回主人,飘飘然的云水居。
厅堂墙壁上有“留荫庐客栈”的牌匾,突然有种穿越到古代,客栈留宿的赶脚,也正是因为与原本生活的模样的差异性,走进古朴的宅院,才有与生俱来的新鲜与憧憬吧。
勤快的老板娘将厅堂打扫的干净整洁,也是因为水乡人家潮湿温润的气候,让这里桌面,楼梯,甚至地面,都一尘不染,生活也处处流露江南人家精致的生活情调。
Tips
上楼梯要注意安全,提着行李更是当心脚下的路,因为楼梯比较狭窄。
房间内部给人一种典雅、稳重之感,深色的主色调,映入眼帘的雕花大床是我的最爱,多年未见的摇椅,桌椅都是木质仿古样式,推开玻璃窗,湍湍流淌的河水,体会水岸人家惬意而又简单的生活。
凡是入住留荫庐分店,都可以免费参观总店,是一座有着浓浓历史与文化韵味的庭院,不太宽敞的院子里,却别有洞天,值得观赏考量的东西不胜枚举,小心翼翼的从里到外,由上而下打量着它。
在南浔古镇,提到“留荫庐”还是小有名气的,这里也曾经莅临过很多名人雅士,走廊墙壁上的橱窗里,挂满了老板、老板娘与名人的合影。
每天来过走过的人,都是新的面孔,唯有这座古宅,亘古不变的屹立常在,积淀的历史,值得每一个到来的人坐下来品读。
1)如果住宿在古镇,经过检票口的时候,没有门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给古镇打电话,确认核实后,就可进入古镇啦,或者叫客栈的老板来接一下,也是没问题的。
2)想要入住留荫庐,选择自己的心仪的房间,一定要提早预定,因为房间有限,节假日价格也涨幅比较高。
3)留荫庐住宿的客人,可以免费参观总店
4)免费在总店品茶,想发呆打坐一天,都可以。
5)如果想要在留荫庐吃饭,提前与老板打招呼,老板就会做好地道的一些家常菜,价格也是很实惠的哦!
清晨的南浔,河岸边,洗洗拖把,生火起炉,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平静的河面,微微泛起涟漪,勤快的水乡人家,门前的古运河,给衣食起居带来了便利,成为了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清晨,河水平静的时候,还可以捕捉到水中的倒影。
南浔,像是沉睡在城市深处的一座“活着”的历史遗迹,百间楼依然保留当年的原貌,现在的很多居民都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傍河而筑,充分利用空间,有的楼前连披檐,这样街道行人皆方便,断断续续的烟雨长廊,即使是在连绵细雨的清明时节,也不用担心雨水打湿了衣衫,烟雨长廊的巧妙设计,使得雨季可避雨,夏季可遮阳。
还记那首张镇的《浔溪渔唱》吗?
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
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
这就是百间楼的真实写照,也正是我眼前看到的一切。
粉墙黛瓦,水波倒影,历史记载这里,是明朝的礼部尚书董份回乡后给女眷们安置的住所,在当初建成时候,约有100间楼房,因此,这里被称作“百间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房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为纷至沓来的游人们,真切的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原汁原味。
初春的南浔,空气中还带着丝丝凉意,正是因为淡季的缘故,来古镇的游客少而又少,相比去过的周庄、乌镇、西塘,同里等地,即使是赶在清晨第一缕阳光的时间,依旧有不多不少的一些游人,但这次在南浔,人少的让我忘记了自己也是一名游客,深深的融入了水乡人家的慢生活里。
枝头吐出来新芽,已经能看到星星点点的迎春花,春意渐渐蔓延,想着再经历几场春雨,五彩缤纷的春天就真的来了。
走在古朴的青石板路上,抚摸着斑驳的老墙,墙缝中顽墙的小草在生生不息的发芽、生根,长成一颗又一颗的参天大树,见证了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走过来过的人们,都是他们眼中的过客,坚挺的屹立,留住的,是一份永恒。
五步一座小桥,十步一座大桥,每个水乡小城,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各式桥梁,有的精致到每一个桥体上的每一个雕花装饰,有的则简单到只是木棍简易的搭建,无论形态各异,但都连接着桥头两岸的人的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天都有定时清理河道的工作人员,撑着一直长蒿,穿行于古运河上,只有这样日复一日的维护和治理,才能使南浔古镇的这条“母亲河”能一直源远流长下去,人们才能赖以生存下去。
张静江故居附近的码头,由于是拐角,这独特的地理位置,恰好能看到双桥,应该是南浔古镇的特色之一吧。
百间楼这边比较民居化,浓浓的生活气息依旧存在,相比张石铭故居那边,景点没有那么多,安安静静的,更像是传统印象中的古镇模样。
关于坐船:
从小莲庄到张静江故居之间,每个船最多坐8个人(淡季一般都坐不满),可以拼船,可以以任意人数包船,我在过年时候去的,一个船是240元,然后按人数平均多少钱。如果只是想看看景点,疲于奔波的话,建议坐船,从小莲庄走到张静江和百间楼,也需要半个小时,坐船游览古镇,又是另外一种感觉,本人还是推荐的。
小莲庄最好看的就是荷花盛开的时间,现在水面上一片残枝败柳,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少有些许生机,小莲庄走下来,并不大,水塘后面有一个小花园,假山亭子。最里面还有一个祠堂,牌楼,扇形的小亭子,是它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在初春时节来,速速就逛完啦~~
嘉业藏书楼,园内的树木就像这里的名字一样,古朴不朽,富有历史时代感,参天的树木,高过3层楼房,枝叶茂密的,即使是在温度最低的冬天也从不凋谢,依然像个大伞,遮风挡雨。
嘉业藏书楼,园内的树木就像这里的名字一样,古朴不朽,富有历史时代感,参天的树木,高过3层楼房,枝叶茂密的,即使是在温度最低的冬天也从不凋谢,依然像个大伞,遮风挡雨。
四四方方的藏书楼,二层的小楼,现在已经不允许游人进入参观,只能透过玻璃窗看到,更加萌生了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小巧的石狮子,在翘头观望河对岸的人家。
这一串串大红灯笼早已成为“张石铭故居”最标志性的特色了。我最喜欢后面的红色小楼,虽然排场不大,但第一次能在江南园林中看到如此“中西合璧”的建筑,充分显示出这家主人是一个接受新事物、有着开放的思想观念,fashion!
这红色小洋楼一点也不逊色,屋内传来动听的西洋乐曲,从中国古典园林不知不觉中踏进了异国风情,再走出小门,又是江南的亭台楼阁,不得不赞叹,这家主人太会生活了,为自己建造这样一个西式小楼,不出国门,就能在家中尽享这份异国情怀,妙哉!
如果时间允许,建议乘船游览一下古镇,船儿缓缓的划行在水中,激荡起的微波,此时你成为了河岸上人们镜头下聚焦的风景,从自身也能深切感受到与景色融为一体,这种感觉只有亲自体会过,才会感触颇深。
张静江故居,比起张石铭等故居,如今张静江的故居留下的供参观的屋舍和庭院不多,一圈走下来,不到5分钟,实在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或许曾经模样今天未曾见到,也只能留给后人无限的假象和猜测。
到了正午,游人慢慢多起来,不知道是否是过年的缘故,游人很少,相比乌镇、周庄、西塘这样商业化、旅游业发达的小城来说,我来到的这2天,人烟稀少,眼中都是这粉墙黛瓦,湍湍不息的河水,冷清的又期待点人流来。
百间楼这里的老宅,虽然都是一个年代建造,但远观看,每家每户都有自己个性独特的一面,放眼望去,高低错落有致,遗憾的天空不作美,没有看到蓝天白云下的古镇,时而牛毛儿细雨,时而阴云密布,正是这样的阴雨天,为这座江南古镇增添了些许清幽,更像是不用任何渲染的水墨画。
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镇,目前达到古镇的方式,还是先抵达湖州,据说今后南浔这里也会开通高铁,来南浔就更加方便了。
火车:湖州有火车站、高铁站
汽车:浙北高速客运中心、湖州市安吉汽车站、湖州市汽车站
从高铁站下车,现在开通一条通往景区的101公交车,全程8元,耗时比较长,大概需要70分钟,因为它中间要停30来站,还有它本身就是个公交车,那行驶速度可想而知。但终点站就是南浔汽车站,距离古镇非常近了,下车后,可以打车/电三轮,5分钟就差不多能到南浔古镇了,出租车挺难打到的,一般都是电三轮,还有就是有一趟所谓的公交车,大概和面包车大小,出汽车站右拐,走到路口看到新华书店,那里有35路公交车,可以达到南浔古镇,本人还是比较推荐电三轮的,一方面是因为电三轮车很多,还有公交车和出租车都比较少,比较难等。
建议:
下午到南浔的话,在古镇留宿比较好,交通上占用的时间比较长,南浔能游览的地方挺多,这里的交通不是很方便。
《枕着水乡,做一个南浔好梦》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33566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