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旅游频道 > 国内游 >

【福建行】永定,湖坑土楼印象

[摘要]【福建行】永定,湖坑土楼印象 0 君子伯牙 到福建不到土楼看看,会是一种缺憾。因为土楼,在2008年7月6日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种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

  【福建行】永定,湖坑土楼印象

  0 君子伯牙

  

  到福建不到土楼看看,会是一种缺憾。因为土楼,在2008年7月6日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种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臼、压而构造成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和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在这个世界上可谓是独一无二,也是多年来一直诱惑着中外游客前来近距离地感受一下这土楼的重要原因。

  

  那是一个雨后的晴天,当我们的车行驶在漳州和龙岩之间的蜿蜒山道上,就可以通过车窗时不时的发现外面那一个个圆形的、方形的、交椅形的等多种样式的土楼,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层次分明地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在青山绿水和茶树绿茵茵的陪衬以及太阳的映照下,仿佛鹤立鸡群,蔚为壮观。也许这里的祖祖辈辈们没有想到,那一代代搁置很久的秘密话题,在今天大大方方的打开,开始迎迓四方宾朋,让这方闽南的土地有了新的意蕴和含义。

  

  尽管有资料介绍说土楼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的西南山区,在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和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可我们还是在永定县的湖坑乡土楼民俗文化村停下车子,据当地人说这里是最集中的土楼群,因为20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只有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万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土楼有23000多座,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而湖坑乡最具代表性。

  

  中午的太阳很暖和,刚下车,就看到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的入口处不远有一巨大的广告牌子,上面书写着:福建土楼,客家永定欢迎您。一块大石头上还镌刻着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圈定的四A级旅游景区标志,附近有不少卖各种水果、茶叶和地方土特产的商户和地摊,很规矩的停立在道路两旁,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游客。

  

  我向一位年轻的姑娘递去了两块钱,要了一杯很鲜很浓的甘蔗汁,挺爽口。尽管眼前的姑娘不是我想象中的惠安女,可也是小家碧玉般的给人甜甜的柔媚,尤其那古朴的方言,像鸟儿呢喃般地十分的动听。

  

  为了体验一下当地的菜肴,我们来到了一个靠公路旁边的农家土楼,这个土楼内室面积不大,却很干净,中厅内摆放了六七张桌子和一些凳子。我们坐下不多时,桌子上面便摆满了不少的农家特产,有糯米粉蒸山芋、紫菜炒鸡蛋、清煮竹笋、梅菜扣肉、酸菜鸭血等,还有地方的土酒,我特意的尝了尝,火辣辣的还很入口。其实这时候的我们,却真的需要一杯水。我刚想张嘴去喊,主人便端来了一盆海带炖冬瓜汤来,就是蒸的米有点硬,这是我们北方人吃不习惯的。

  

  饭后,我们就沿着小河旁边的一条干净的小路朝前行走,可以看到清清的河水在阳光下流动的波浪,能听到流水欢快的音韵,沿途有不少的香蕉树和小竹林,一派的山清水秀,很养眼。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这里最有名的振城楼。远远的望去,就像一幅童话般的圆圆城堡耸立在那里,昭示着生命之力度,诠释着历史的经典。振城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素有“土楼王子”、“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国内的不少电视剧曾在此拍摄过内外景。

  

  据说这是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的,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开门则全楼相通,楼与楼连成整体且互不干扰。而且,振城楼砖木结构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以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土楼中也非常罕见。

  

  我们来到近前,只见那高大的圆形围墙十分的牢固,精美的墙体光滑平整,犹如一座坚实的碉堡。步入楼内,只见屋檐上的砖雕色彩华丽,彩凤、青龙、狮子、翠鸟和花朵等各式各样的造型栩栩如生,大门口和梁柱上的木雕、漆画也都保存完好,厅堂、主楼、大门也十分的规整统一。

  

  据说这里的底层均作厨房和饭厅,有的也作牛栏和猪圈用,底楼对外绝不开窗。二层楼为放置谷物和农具的杂物间,对外也罕有开窗。三层以上为卧室,楼上楼下的房间及每一单间均一样大,仅容一床一橱一桌,由此可以反映出客家家族不重卧室而以厅为主要活动空间的习惯。可是每个楼梯口都注明着:游人止步。

  

  由此,我们只好听一边的导游给人们不断的介绍着。尽管我们没有上楼,可站在土楼内的回廊上就可以看到,每个房间的门与窗都开向走廊,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横屋和附属建筑也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楼道相同,浑然一体。

  

  古朴的年轮,雕镂着多少人生的阅历;记忆的幽巷,重情地叙说着土楼当年和如今继往开来新的篇章。我们跟着流动的人群,沿着村里向前延伸的小道,先后参观游览了玉成楼、永成楼、奎聚楼等各有特点的不同风格。楼与楼相通的石板路已经被人踩的发亮,踩不到的地方还长出不少的青苔,似乎在记忆里回味着过去和今天发生的故事。

  

  潺潺的溪水犹如一条缎带,串起这个村落的座座土楼,那“哗哗”的银质般地声响,点缀着小桥和两岸的菜园子,风光非常地绮丽优美。真的难以想象,这里的先辈们利用闽西南独有的生土,加工夯筑起这独特的建筑群,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给附近的崇山峻岭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使用价值和存在价值真的难以估量。

  

  逝水流年的追忆,已经化为优美的传说,而今土楼的风情,如音乐在宁静处轻轻地响起,似花朵在幽谷间灿然开放,让人十分的抒情和温存。

  

  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多层次的审美,从土楼的结构和风格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结构极为规范,大都以厅堂为中心组织的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的群体组合。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各家人靠楼梯上下相连,大家共用。楼层的木制地板与木造栋梁的结构以及传统的瓦片屋顶,都十分的传统和新颖。

  

  有的楼内装饰雕刻精细,外土内洋、中西合壁、富丽堂皇,有的室内雕梁画栋,充满古雅书香的气息。因为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的洁净。目前,大多的楼层都挂满了红灯笼,楼下住着当地的居民,有不少的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把小单元式和各户式统一为一体,十分的和谐。

  

  从每个土楼的布局看,大都选择了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而且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山配置十分的和谐。这些讲究,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还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既节约了建楼成本,又极富美感而坚固实用。

  

  不知道宋元时期这些大型夯土民居建筑的土楼真正的用途,是为了坚固的使用还是为了防御。它能够依山就势合理布局,以长达数千平方米面积和简单几何形的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把人造建物与周围翠青的自然景观对比起来,形成视觉上独特的美。如果从土楼里推开窗户,满山满园苍翠欲滴的花草林木就可以逐一入目,丰富着人们春夏秋冬不同的视野。

  

  时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楼里的主人们,仿佛都十分的好客,只要你走过来,都会让你在竹凳子上坐下来,品尝他们当地免费的茶水,还有客家糯米酒,用井水泡出来的有机茶,即便你不会来买他们的产品,他们也十分的热情。我还特意地品尝了他们自己酿制的红糖姜水,辣辣的甜甜的少许的苦味,喝起来喉咙痒痒地却十分的舒服。

  

  我知道,隔着岁月相望,这里每一扇窗的背后,仿佛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古往今来,多少人曾经在这里走过,在这山石砌成的围墙和铺就的道路上,不知道当年的红军哥哥是否也在这里扎营下寨,杀富济贫,留下美妙的传说,让多少阿妹在歌声里幸福地期盼。

  

  但我敢肯定地知道,当年的战火一定会烧到这里,当年的红军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也许我们现在脚下走过的,就是毛泽东他们当年“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高举红旗的地方。历经了多少曲折的艰辛和混乱的浩劫,可痛苦和磨难并没有消逝这里的纯朴和敦厚,就像革命的摇篮,撒播革命的种子,将星星之火点燃中国。

  

  生活的本质,仿佛岁月的茧子,古老却不沉寂,就像村头那一棵葱茏苍翠的古榕树,尽管那褐黄的丝髯长飘在地,却面对冬阳傲然挺立,蕴含着一种多么富有生命创造和生命忍耐力的意味,凝聚着这个村庄多少代的沧桑,仍然昂扬起年轻的活力和冲动,摇曳着绿色的希望。

  

  树下,是一泓井泉,井水是清幽的,清澈安然,两个稚气的儿童无忧无虑地戏耍着,给这个地方增加了不少的诗意。他们不会知道,当年红军的火种会普及到这里,这口古井可能会饮过当时中央苏维埃主席的战马,那一间小屋会住过新时代共和国的将军,而今,风云变幻,历史变迁,那真实秀美的意象,已经凝固成人生的永恒,只有这棵古老的榕树还在述说见证着历史和当地人们年年的祈愿。

  

  其实,不管怎样的讲究风水,这土楼就是风水的魂!一座座风格大同小异的特殊建筑,渲染烘托了一方小气候,让人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厚重。而今时光的剥蚀,山依旧,水未凉,土楼也越发的年轻。许多的英俊或美丽的容颜已悄悄地消失或告别人间,而土楼却依然的朴实无华,就像这小村宽厚善良的心胸,从容地去迎接未来的日子,将往昔那些生活劳作的痕迹和灿烂的记忆留存在后人的记忆里,赢得过往游客的尊敬和赞叹。

  

  仿佛一册深奥的书,默默地编写着祖祖辈辈的几多艰辛与奋斗的历史;像一幅明朗的山水画,描绘着风风雨雨既往的忧伤和欢乐;像一首抒情诗,寄托着年年岁岁过去和未来的沉静和奔放。

  

  其实这是闽南山区的一本活的档案,翻开看看,就可以找到过去和现在神秘的答案,这是中国人民劳动者的智慧和创造的结晶,这是勤劳勇敢的标志和象征,就像土楼下面那条意味深长的流水那汩汩不息的生命之源,释放着无可遏止的能量冲走覆盖在岁月之上的任何羁绊,在四面八方的来风和阳光的熏陶里,进入又一个崭新而有活跃的季节。

  

  来土楼游览,一个是微观,在楼内观看;一个是宏观,从高处俯视。当我们走出村头站在一个山坡的制高点上向下俯视时,可以看到村中那一条横穿的流溪,几个当地的姑娘正在河畔的青石板上洗衣服,那修长优美的曲线,双手摆动的姿态,身子扭动的韵味,真的让人心情如水,十分的澄澈。

  

  此刻,那叮咚的流溪,那袅袅的炊烟,那慢条斯理咀嚼着舌头的老牛,那老牛旁边戏耍的小孩,整个小村都拂满含露的彩霞,一缕山风吹来,空气中仿佛还有一缕缕花草粉的沁香,我知道那是当地茶农正在出锅自己的鲜茶,那茶香还混合着当地山坡各种花草的芳香,萦绕在整个村庄。太阳挂在芭蕉叶子的梢上,那叶子也娇嫩的可爱,水灵的出奇,整个村子相当的温馨灿烂和安静。

  

  只有走进你才更加的了解你,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不仅仅是土楼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还因为这里揉进了人文因素,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土楼,既是这里的表现形式,也是闽南的真实内容,这些土楼群的建筑样式无疑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着十分的密切关系,以最古老朴素的艺术,表现着最永恒的主题。这里的每一条溪流,每一片竹叶都勃勃生气,每一棵榕树,每一张芭蕉叶子,都生长着和睦和幸福。

  

  看那涌动的人流,那参差错落的建筑群,那琳琅满目的土特产,那纯朴厚实的青草泥土,那俏丽淳朴的山民,那心灵手巧的村姑,还有那甜蜜的甘蔗汁,那香润的香蕉,只有等我们用身心来拥抱和交流的时候,才能把自己也融进其中。

  

  我们就沉醉在这诗画般的境界里,赞叹你的美丽和质朴,希望你的新生和延续。

  


《【福建行】永定,湖坑土楼印象》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33410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