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10 08:33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我去过很多次上海,多半是会友,南京路、黄浦江畔、泰晤士小镇、老上海弄堂、名人故居也去了不少,但我从来不知道灯红酒绿的摩登大上海有这样一个古朴、怀旧、充满艺术小资情调的地方——田子坊。
趁着最后一天假期,我跟上海的闺蜜云MM约在田子坊相会,逛吃逛吃。若不是前一天恰巧看到她发的朋友圈,我可能就此与田子坊失之交臂了。
呵~这里的游人可真不少,穿梭在不算宽敞的巷弄里,与来来往往的人摩肩接踵,我是最不喜欢在人山人海的景区里晃悠的人,于是大致溜达了一圈,熟悉下环境,趁第二天大家都上班了,我再一个人来好好逛逛,品味一下这里的老上海情怀。
的确,如云MM所说,这里实在是一个劈情操、装逼格的好地方。但凡跟艺术、画画、创作、创意、咖啡沾边的地方,都会给人一股浓的化不开的文艺范儿,而我作为半个屌丝伪文青,这里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而心生好感。
第二天,上海下起了小雨,潮湿阴冷的空气中凝结着一股冻人的氤氲。独自一人乘坐9号线地铁从松江坐到打浦桥站下车,往1号口出来,过到马路对面便是田子坊了。
田子坊位于卢湾区的泰康路,在1998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普通的马路集市,在整个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拆古建、盖新楼是不可逆转的事。而作为老上海极具代表性的这些石库门建筑群,虽历史存在感十足,但却早已与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格格不入,该如何保留旧上海的独特风情,又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存活是摆在政府面前一个两难的问题。
1998年以后,田子坊改建,马路集市入室,泰康路重新铺设,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整齐划一,曾经毫不起眼的街道小厂,巷子里废弃的仓库,里弄的寻常人家被活脱脱地改造成了如今上海的时尚地标性创意产业聚集区,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李守白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使得这里成为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原先默默无闻的小街搭乘着新世纪的艺术之风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走进田子坊,色彩缤纷的油纸伞成了抬头的风景,潮湿的石板路折射着游人的身影,路边盛开的繁花和绿叶,带着朝露的清新,给复古的小路增添了些许活泼和快乐。
在如迷宫般弯来弯去的巷弄里漫步,左顾右盼两边琳琅满目的店铺。
格调高雅的画廊、影展,天然清爽的棉麻布艺坊,华丽高贵的绸缎旗袍屋,精美繁复的陶瓷工作室,创意十足的手工艺品店,复古怀旧的折纸扇屋,小资情调的咖啡馆,香气弥漫的特色小吃店,五颜六色的酸奶冰激凌小屋,清新淡雅的茶房……
在这里闲逛,即使耗上半天都不会觉得无聊。当然,前提是人少、人少、人少。
随意走进一家心仪的小店,都能逗留很久很久,哪怕只是把玩一下手中那些可爱的小玩意儿,都能令人心情愉悦。
逛累了,找一家咖啡馆,喝个下午茶,看人来人往,享受独处和慵懒的时光,装一装情调,真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
田子坊和其他地方的创意文化区不同的是,这里仍然是一个活着的老上海人居住区。80年代标志装修的绿色信箱、错综复杂的电缆线路、吴侬软语的上海话,都告诉我们,这里的市井、温暖、亲切。
这里有很多的美食,上海老酸奶、老卤涮菜、弄堂豆花、冰激凌、台湾鸡翅包饭、泰国菜、韩式料理、披萨馅饼…从街头吃到街尾,这才是逛吃逛吃逛吃的小火车节奏呀!
我的假期终于结束了,旅行的美好记忆却余味犹存。
在回深的路上看到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四海为家的人遇到的人越多,越相信,相信一个陌生人并不难”,很是喜欢。
把这句话送给正在看文章的你们,无论此时此刻你是在埋头苦读,还是勤恳工作,抑或仍在远行,愿这句话能够激励你们,去旅行、去体验、去相信……
如果说旅行可以让人暂时忘记烦恼、逃避现实,那么旅行结束之后回归的意义就在于你能用一颗更释然和积极的心去继续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吧。
更多全球旅游美食推荐请关注我的微信平台:青旅行者杨小柳,qinglvyangliu
《田子坊,老上海一个劈情操的好地方》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gny/31114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