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28 13:3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冬宫是沙皇的宫殿和住所,建于1754至1762年,占地9公顷。不过今天看到的冬宫也确实不是原迹,眼前这座冬宫是在历经1837年大火后重建以及二战以后修复后的样子。冬宫的外观是绿白相间的楼体和金色的雕塑构成,墙体四周白色圆柱林立,房顶上矗立着100多尊雕像和大花瓶,不远处也有个金色的洋葱头,和夏宫、叶卡捷林娜宫不从颜色和面积来说很相似的。
冬宫宫殿长200米,宽160米,高22米,共有1050个房间,1886道门,大窗户1945个,117个楼梯。面积和咱们的故宫没法比,但里面的文物咱们的故宫得甘拜下风了。在冬宫的5座大楼里,有从古到今世界文化的270万件艺术品,包括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100多万枚硬币、奖章和纪念章以及22.4万件实用艺术品。也就是说如果在每件艺术品前观看一分钟,不吃不睡也得坚持5年多才能看完。
所以说咱们只能捡重要的看,就像到了卢浮宫甭管谁都往蒙娜丽莎那儿凑。冬宫也一样,也有着自己的镇馆之宝,其中馆内必看的真品有埃及的木乃伊、孔雀大钟、达.芬奇的《持花圣母》、《圣母丽达》,伦勃朗的《浪子回头》,拉斐尔的《科涅斯塔比勒圣母》、《圣家族》以及米开朗基罗的《蜷缩成一团的小男孩》等。不过对我 这种文化层次低的人来说,那么高雅的艺术确实欣赏着费劲,试过无数次若有所思地在文物面前捋着下巴与艺术品对望,结果都是一样的,除了给自己增添一些自卑 的理由什么都感觉不到。不过话说回来,咱也不是一件艺术品都欣赏不了,冬宫里就有两件我十分喜欢的名画,具体是哪两幅咱们后面再说。
冬宫的门票不贵,外国游客350卢布,国内游客100卢布,凭学生证50卢布。现在卢布和人民币的比价大概除以10就好,差不多35人民币就能进入冬宫看一天。相比之下再看看沈阳故宫60元的门票价格,看看沈阳故宫的面积和里面文物数量、质量,再看看眼前这座位于涅瓦河畔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冬宫,真不知道沈阳故宫哪里来的勇气和世界四大博物馆比拼。再说那三家最著名的博物馆,单从价格来说,卢浮宫150元,大英博物馆免费参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最贵,差不多200元左右。咱先拿贵的比,卢浮宫和大都会的票价折算成人民币是比沈阳故宫贵,但按照当地货币所占的工资比例来说还是要便宜好几倍,更不用说博物馆的含金量了。
进入冬宫大门以后依然是存包、套鞋套的固有程序,过了大厅就是通往二层的楼梯,这就是著名的浓浓巴洛克风格的约旦楼梯,也叫使节楼梯,各国使节经此楼梯上二 楼等候沙皇的召见。整个楼梯全都用白色的大理石雕凿而成,窗户、廊柱和灯具镶着金色的花饰,四周是许多姿态各异的人物雕塑,让每个刚进入冬宫的游客一下被 这种富丽堂皇的气势所震撼,有点咱们中国所说的先给你来个下马威的意思。别人不知道,反正我是被这个下马威镇住了,刚进门就看到如此精致的真迹,里面得有多少珍品在等待着游客参观啊?偌大的冬宫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游客来说就得有所取舍,也加上咱美学素质低的缘故,一般的艺术珍品也看不出什么,那咱就专挑知名的看吧。
但不得不说,冬宫里大殿小厅个个金碧辉煌,富丽堂皇,我是到哪儿哪儿傻眼。咱们先说大金銮殿吧,被称为大金銮殿的格奥尔基厅面积为800平方米,以其精美的、与天花板装饰图案相一致的木地板拼花图案而闻名。大金銮殿的木地板是用9种木材拼成的,几百年来踩都踩不坏,所有的图案颜色都是木头本色。殿内两 侧都有窗户,四周排列着一圈大理石柱,天花板上整齐的吊着两排铜质吊灯,配上脚下各种名贵木材原汁原味拼接的地板,加上图案的精美让大殿显得无限奢华。
元帅厅的旁边就是为纪念彼得大帝而专门修建的庄严的彼得厅,也称小金銮殿。大厅中央摆放着由浸染过的柞木制成的沙皇镀银宝座,宝座是在彼得死后向英国订制并 于1731年完成的。宝座后面的墙上悬挂着威尼斯画家于1734年完成的彼得大帝全身油画像。画中以北方战争时期彼得率领俄军战胜瑞典军队的波尔塔瓦战役作为画面背景,彼得大帝与古希腊神话中的荣誉女神一起出现,表明荣誉和胜利永远与彼得大帝、与俄国相伴。
说到军事,冬宫里有一条著名的军事画廊。这是一条狭长的油画走廊,两侧的墙面上挂有332幅著名统帅和将领画像,这些人物都是1812年战争和远征法国(1813-1814年)的参加者。著名的英国画家道(1781-1829年)与其助手、年轻的俄国画家亚历山大·波利亚科夫(1801-1835年)一起用了十年时间创作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作品。由于很多将军没能等到给自己画像就离开人世,所有画廊里还摆着几幅空空的画框以纪念这些对国家有着卓越战功的将军。诗人普希金生前多次来到这里参观,并把感想写进了自己的著名爱国诗篇《统帅》中。
冬宫里除了这些俄国历史人物的记忆,更多的就是稀世珍宝。孔雀石在俄罗斯是镇宅石,据说最大的绿孔雀石的樽重达6吨, 但我表示怀疑,为什么呢?在冬宫里我见到的绿孔雀石大花瓶在近距离的观察下,发现并不是用整块石材雕刻而成,而是由无数的石块拼接起来的,虽然工匠们尽量 用石材的天然形状拼接,每条缝隙结合处看起来也算是巧夺天工,但细心观察还是能看出其中的破绽。尤其孔雀石大厅,里面每根圆柱都是用孔雀石做成,共耗用2吨多孔雀石,不用太仔细都能看出拼接的痕迹。不过冬宫里确实也有整块石材雕刻的珍品,那就是著名的科雷万大花盘,外形类似于樽,不过顶部呈椭圆形,重达19吨,高2.5米,长宽直径分别为4.5米和3米。
是由阿尔泰边疆区的科雷万工厂用一整块乌拉尔碧玉历经12年的精心打磨而成。如此体量的艺术品,在那个没有自动化机械运输的年代,运到这里都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人们先用160匹 马拉的车将它从阿尔泰地区运到乌拉尔,再用平底大驳船沿水路运抵圣彼得堡。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宋徽宗把太湖的天然奇石运回都城,并且还给奇石加官鬻爵的荒唐史实,这也成为宋徽宗这个亡国之君的鲜明例证。还好,俄国皇帝没有那么差的运气,在国运昌盛之时做出了类似之举,美落到个国破家亡的结局。
博物馆里当然不仅仅有俄国国内的奇珍异宝,来自世界的艺术珍品更是令人咋舌。咱就说达芬奇吧,至今为止世界上一共有他14幅真迹,冬宫里就珍藏着两幅。咱不懂得美术,所以达芬奇给我的印象是内心灰暗,不是我这儿想语不惊人死不休,不信你看他的画总能看到窗户,寻求光明的意味感觉很明显。冬宫里这两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画于1478年左右的《持花圣母》,被视为达芬奇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印象深不是因为我懂达芬奇创作的艺术手法,而是这幅圣母画像感觉不像宗教作品,圣母失去了那种远离人间的神圣,更像一个普普通通的慈祥母亲,体会不到神性的光辉,而是增添了人性的意味。再看婴儿耶稣,白白胖胖!活像中国年画里的胖阿福,招人喜爱,那种远离人世的神性看不到丝毫踪迹。另一幅达芬奇的真迹,画于1490年的《圣母丽达》,体现出达芬奇创作技法质的飞跃。
和上一幅比较起来明显没那么亲民了,圣母看起来更加成熟,背景的窗户也由一扇改为两扇,窗户与窗户中间的 圣母使画面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上一幅表现两人愉快欢乐的亲情,而这一幅画中的圣母娴静美丽,低垂的眼睑和微抿的嘴唇使其表情相当沉静,仿佛沉浸在幻想的意 境之中,两幅画的风格迥异,但都被世人认可,我想这就是大师的魅力吧。
甭管我怎么想了,估计我怎么想也不会对路子,因为这两幅画在冬宫众多的名画中根本就不是真正打动我的画作。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无知,对美术技法的无知,还有因此而引发的对艺术感染力的迟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冬宫里确实有让我这样的外行看热闹的名画。那就是意大利厅里的油画,著名画家安东尼·奥卡纳利于1726-1727年创作的《法国大使在威尼斯的接见》,这幅画让我感到惊异的,没错!就是惊异!因为对我来说实在是太不可思议,实在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幅画知名于世界的就是它的画法,被称为焦点透视的杰作。
人在画的正中看,画面中城墙的部分大概占50%的 比例,如果人跑到画的左侧去看,城墙的占比一下就成了三分之一!人再跑到画的右边去看呢?城墙的占比突然增大到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是不是我老眼昏花了? 不像,肯定不像。因为周边每一个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游客都和我一样,不分国家、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语言、不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地、整齐划 一地像弱智似的围着画作来回转悠,许多人纷纷摘下眼镜担心着是不是自己度数提高了,背不准儿回家以后又得面对不小的开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看来周 边的人都和我一样找不到合理的解释。看到现象而找寻不到本质实在是太痛苦了,活活把我对真理的渴求的熊熊烈火彻底浇灭。这辈子当有钱人的离奇梦想很多年前 就戒了,现在唯一这点想白捞点真理啥的的企图也给我堵死了,冬宫里立马多了一个黯然神伤的东方人的苍老背影。
这个黯然神伤的苍老背影飘到了另一个展厅,展厅里挂着能让我这个外行人感兴趣的第二幅画作。这副画作的作者可谓是大名鼎鼎,那就是荷兰画家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简称伦布朗。说实话,不简称的话我都不知道这人是谁。但我感兴趣的并不是他创作的在冬宫里展出的最有名的那副《浪子回头》, 而是一幅叫做《达娜厄》的名画。说到伦勃朗,后世的荷兰伟大画家梵高曾面对他的画说过,“你知道吗,我只要啃着硬面包在这幅画的前面坐上两个星期,那么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
至于我个人,小时候倒是听说过伦勃朗,不过对他有具体印象是因为学摄影后知道了伦布朗光。伦勃朗光又叫三角光,在他的人物肖像画中,对人物面部的光影处理采用了明暗对比 较强的效果,光线从人物斜上方射下,使人物的鼻子产生一道投影,并融入暗部,这就使人物的一边脸颊上形成一块三角形亮区,我们平时在太阳下会看到鼻子下有投影,这道投影会随着太阳的位置逐渐拉长,三角光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要求投影不能间断。咱们说回眼前这副画,这幅画取材于希腊神话,阿古斯王听信了一位预言家的告诫,他将被自己的女儿达娜厄所生的儿子杀死,阿古斯王十分恐惧,便把女儿达娜厄囚禁在一座高高的铜塔之中,不让女儿与世人接触。
但是,宙斯爱上了达娜厄,宙斯化作一阵金雨,透过塔顶进入达娜厄的卧室,与她结为情侣。这副画描绘的是宙斯化作金雨与达娜厄幽会的情景,她被描绘成一个成熟的女人,躺卧在床上。右手不由自主向前伸出,脸上流露出惊奇与喜悦。光线全部聚集在她身上,周围则是暗部。女人肌肤的肉感,帷幕的厚重,器物金灿灿的质感,细腻逼真。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我喜欢这幅画的原因,我喜欢的原因是这幅画被一个酷爱伦勃朗的画家泼上了硫酸,现在它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幅残品。解释一下啊,真不是我真人龌龊,而是因为这个故事才让我看到了这幅画的高超手法。对于那场惨剧的发生俄罗斯人是这么说的,一个酷爱伦勃朗的画家一直在模仿他的作品,自己的画风、手法、水平也在多年的模仿中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
伦勃朗的技艺这位画家基本上都掌握了,但就是这幅画中所运用的萤火虫式的画法,那种能把屋内光线中的颗粒、灰尘、朦胧表现出来的技艺,让这个疯狂的临摹者彻底疯狂了!十年以后这个已经疯狂家伙彻底绝望,这种画法今生是彻底与他无缘了。精神的毁灭让他的理智被推到了悬崖之下粉身碎骨,已经疯狂的他用小瓶装满硫酸进入冬宫,直接大步向着这副名画走去。当时就在我所在的这个展厅,甚至就在我站的原地,他打开瓶盖把硫酸泼向了这副让他痛不欲生的名画。我呆呆地站在这副残品前,看着达娜厄“受伤”的腿部,虽然经过了全世界顶级专家的会诊和修补,达娜厄的小腿部还是能一眼看出它的伤残。
不得不说,伦勃朗的一生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自己的晚年却过得不尽如人意,生活陷入窘境,家产被拍卖,油画作品也只有宗教题材的蚀刻版画还有人订制。其中一幅取名《100荷币版画》的作品,就是依其售价而定名的。1669年10月4日这位艺术大师卒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他逝去的整整301年一天都不差的那个晚上,我这个混子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诞生了,不得不说,好巧!
《圣彼得堡冬宫里最能打动我的两幅油画》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cjy/57863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