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旅游频道 > 出境游 >

【名人专栏】客家面的印度之路

[摘要]把加尔各答作为印度的第一站,显然是很合适的,无论是从中国过来的距离(昆明飞来不到3小时),还是其浩浩荡荡的殖民遗迹,都能够符合我对印度城市的所有想象。 处处都是百年教堂和洋行,市中心那些庞大笨拙的英属印度政府办公楼外,有废弃的“四邑会馆”和...

  

  把加尔各答作为印度的第一站,显然是很合适的,无论是从中国过来的距离(昆明飞来不到3小时),还是其浩浩荡荡的殖民遗迹,都能够符合我对印度城市的所有想象。

  处处都是百年教堂和洋行,市中心那些庞大笨拙的英属印度政府办公楼外,有废弃的“四邑会馆”和“南京饭店”,在暗沉的恒河冬日天色里,是尘灰中的斑斓,暗暮中的熙攘。所有不曾抛弃的近代文明都在运行,像那条没有空调的地铁,依旧手工绘制广告的有轨电车,河流两旁数个有着十几二十道月台的巨型火车站,仍是有大都气势,仰光与之相比,倒像是南国异域明艳省会了。

  

  只是这种想象也包括嘈杂和拥挤,加尔各答的街头无疑是迷人有趣又压力重重的,别的印度大城市已经消失的黄包车仍然奔跑着,很难不让你认为这个加尔各答还与张爱玲的上海处于同一时刻。雾霾和贫穷是如此明显,感觉超过3天就会生病,而我竟然能在这有点无望的都会呆了5天。第二次来印度时,又在这里呆了两天,没办法,谁让这个被抛弃的都会仍是东印度,乃至孟加拉所有文明和繁华的中心呢?

  

  by zero one

  加尔各答的帕克街有不少看起来特别“中国城”风情的中餐厅,有些是残余的华侨经营(在1960年代中印边界冲突后,很多加尔各答华侨离开了印度),更多的已经转交给到了印度人手中,加尔各答的客家人做出的客家面、炒面,以及加了勾芡的汤已经成了印度人心中的中餐,并广泛进入任何一间自认为有档次的餐厅——如果你对印度永远的咖喱沾饼和饭感到厌倦了,已经为了印度人口味而变得酸辣的客家面倒是一个不错的调剂口味。

  但我在加尔各答并没有去吃中餐,倒是吃了在印度177天中,唯一的一餐路边摊。我之所以敢吃是这个食摊在诗人大厦,汇丰银行,印度国家银行和东印度铁路公司之间,看起来干净极了,比很多小餐厅都要整洁,就餐的衬衫男子们也个个衣冠楚楚,想来便是当地白领的中午食堂。于是我坐下要了一份咖喱鱼饭,米饭和酸菜放在芭蕉叶上,鱼块摆上,咖喱汁浇上,很是可口,只不过45卢比而已(约4.5元人民币),先生们吃完走开,旁边有无数古老的职业,为你刮胡子的,擦鞋的,打字的——那个老人用的还是打字机,仿佛跟这个城市的黄色出租车一样,依然停留在英国人即将离开的1947年。

  

  正式地享受加尔各答式的中餐,只是在500公里以南的浦里(Puri),这个印度教圣城有着非常出色的李家园餐厅,华人老板像模像样地坐在柜台后,中国风装饰很大气,冷气十足,那时我已经在瑞诗凯诗那个瑜伽圣地呆了一周,早就馋肉得不行,就爽快的点了虾仁炒饭和川式鱼,虾仁炒饭倒是颇有新加坡风格,只是那川味鱼,很显然,客家人后代想象中的四川味,也就是辣了,好在印度辣椒产品丰盛,中餐厨师的底子在,倒是有一种异国情调的好吃。

  

  但事实上,现在印度社会还存在一个对川菜颇为了解的族群,这就是在印度生活的藏族。相比较广东华侨已经变味儿的印度中餐,藏人经营的中餐,往往还有一种小清新的可喜——所有的菜都因条件而简化了,辣子鸡依然很辣,但是你不可能看见一盆巨大的干辣椒。宫保鸡丁加了黄瓜等等,不一而足。做得最好的,还得数藏族人跟青海人和四川人学来的面食,无论是在新德里的西藏村,还是在菩提迦叶的朝拜广场,你都能吃得上羊肉面片,花卷和牛肉面,炒青菜、麻辣豆腐、香肠、牛肉等等多少有点藏味的中餐也是都能吃到的,但比“有很多印度味的中餐”,那自是好太多了。价格和中国的小餐厅没啥区别,倒是比西藏本地还要便宜。

  

  by stephen W

  加尔各答离能吃到“馍馍”(蒸饺,被整个南亚认为是藏族食品)的地方也并不遥远。大吉岭和古宋身处高地,山林和茶园的清新,与恒河的污浊真焕若新生。朋友小汉指点我去Elgin酒店喝下午茶,我进去参观了一下酒店,果然万般甜美,是简奥斯汀的那些姑娘会相当乐意出席吊金龟婿的场合,只是那天阳光虽好,却只有一对70以上的白人老夫妇在叹茶,我想想觉得太廊桥遗梦了。还是换去一家有着落地玻璃的下午茶店Glenery’s,玻璃窗外是阳光,大屋和喜马拉雅清晰的雪线,还可以看到俊美的雪山少年和姑娘当福利,两块蛋糕加壶大吉岭茶总是不到一百卢比。两年后再来,价格约涨了2成,可是人民币兑换涨幅还高过二成,反而是更便宜了。

  

  在大吉岭的日子,我不是去吃藏人的猪肉面(这在印度非常罕见,仅在佛教徒和基督徒的极少数强势地盘可以见到),就是大吃穆斯林的牛肉咖喱和烤牛肉——在平原的穆斯林为了招揽生意通常都不会做牛肉。而在另外一个高原重镇葛伦堡,让我吃到了热气腾腾的鲜肉大包子——结果他们还是把它叫做馍馍。

  

  葛伦堡是一个比大吉岭更要神奇的地方。我在这里看到少林餐厅、香港餐室、仙女理发室等中文招牌,而它不过是两三条街的山镇。之所以这些华侨能从繁华的加尔各答来到这里,全因为在历史上,这里是从加尔各答到拉萨的必经之路。所有进入西藏的现代物品,都会经过这个小镇,自然吸引了加尔各答的华人。

  在1943年,孟加拉最接近喜马拉雅地区的准轨铁路终点是平原边缘的西里古里,直到今天也是如此,从这里上山的,是有如玩具的高山小火车,这个古董一般的遗产,和那些客家味或西藏味的中国菜一起,便是英国和中国在印度最大的痕迹。

  图片提供 尼佬

  游谱旅行 版权所有


《【名人专栏】客家面的印度之路》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cjy/57636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