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旅游频道 > 出境游 >

在越南会安,遇见乡愁

[摘要]夜,会安的花灯亮起,手提灯笼的奥黛姑娘 行前,在网上翻看关于会安的图文,很多人都说,那是越南的“丽江”。 去了才知,其实不然。 那个凌晨,坐了一晚上的“新咖啡”夜班大巴,终于从大叻来到了会安,把行李从车上提下来的瞬间,长舒了一口气,竟然有一种...

  

  夜,会安的花灯亮起,手提灯笼的奥黛姑娘

  行前,在网上翻看关于会安的图文,很多人都说,那是越南的“丽江”。

  去了才知,其实不然。

  那个凌晨,坐了一晚上的“新咖啡”夜班大巴,终于从大叻来到了会安,把行李从车上提下来的瞬间,长舒了一口气,竟然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蜷缩在逼窒而颠簸的大巴席位,一路空调的噪音,经过漫长难眠的长夜旅途煎熬,到达,就是解脱。

  找到会安乡田酒店,放下行囊,我们选择徒步去会安古城。

  

  会安人家,大蚊帐里的小人儿,睡的正香

  

  女主人手作花灯

  

  紫陶做的灯笼,很别致

  

  灯笼作坊里的小哥,独自忙碌着

  路过街边一户人家,进去要了越南炒饭炒青菜当早餐,脚边的地上挂着一幅大蚊帐,一个小人儿在里面睡的正香呢。女主人微笑着坐在我们身后,继续做她手里未完成的一只灯笼。

  传说中的会安灯笼,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歇息片刻,我们继续前行,经过的灯笼店里,有少年在悬挂的灯笼堆里埋头手作;再去不远,另一家店,用的是紫泥陶土烧制的灯笼,乍一晃眼,造型还有点像西方万圣节的南瓜灯呢。

  据说,会安最早的的居民,是来自明朝的一批流民,因不满清廷统治避祸至此,当时的越南国王一念慈悲,赐了此地给他们居住,取名“明乡”,后来才更名会安。这些明朝遗民,在异国的日日夜夜里,思乡而不能回,于是,每到中秋就扎起灯笼高高挂,又修筑一座座会馆相聚望乡,以聊解一腔情愁。

  又相传,当年郑和下西洋登陆的第一站,就是这儿,越南会安。

  

  福建会馆,是老街上最大的华人会馆

  

  卖冰镇莲子汤的阿婆,,数钱数的欢呢

  

  法式老建筑,都开了店了

  

  日本桥边的老房子

  虽才5月,会安的闷热,就似闽南的酷暑七月,和刚刚离开的清爽宜人的大叻迥然不同。

  走在大太阳下面,穿过一个露天市场,走过几条街,不知道走了几公里远了,才到古城。

  最先遇见的,就是福建会馆,一长溜的老街上,还有中华会馆、广东会馆、潮州会馆、广肇会馆、琼府会馆、黎氏宗祠,两边的建筑,除了法式风格的黄色墙身,门窗廊柱、琉璃飞檐、雕龙画凤,无不是中原的传承。

  会馆门口,三角梅树荫下的阿婆摆了一口铝锅,揭开是炖好的莲子,坐下来,点了一杯冰镇莲子绿豆汤,一杯两万盾。喝完仍然不足以解渴,于是,再来一杯。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一趟一趟的来找阿婆喝莲子汤,阿婆数着钱笑的合不拢嘴,她都记住我们了。

  

  日本桥,也称来远桥

  

  拍婚纱写真的情侣,后面冒出来搅和的顽皮女孩

  

  从路边的楼上,俯视街上行人

  

  快乐的小姑娘

  沿着老街往前走,是日本桥,也叫来远桥,桥身短小,步子迈大一点不出十步就过桥了。就这样,这桥上还有人收过桥费。绕到桥那头,有两尊猴子的雕塑,桥这边,有两尊狗的雕塑,据说,这座桥于猴年开建,狗年完工。在我眼里,这什么日本桥,还不是国内古镇乡村依然存在的廊桥嘛,比如刚刚去过的湘西芷江龙津廊桥,可比这座桥宏伟有气势的多。

  临近黄昏,有一对新人在离来远桥不远的街口,相拥着,拍写真呢,夕阳斜斜的打在他们的身上,剪影投射在身后明黄色的墙上,仿佛是戏院里正片开始前,播放的幻灯片。这幻灯片,却被突然出现的骑车小女孩搅和了,她停下单车,冲着拍写真的情侣嬉皮笑脸的坏笑,弄的围观的人们忍俊不禁。

  这条陈富路老街被称做“广东街”,街上除了会馆,还有观音庙,关帝庙,两边的茶馆、药铺、刺绣绣坊,门楣门柱影壁墙面,都镌刻着中文字样,让人有一种走在国内南方古镇街头的错觉。朋友说,来了会安,必须尝一下小吃“白玫瑰”,点了一份,发现其实就是咱们的蒸虾饺,被冠以这么好听的名字。除了法棍面包,除了听不懂的越南话,华人们似乎把故乡都移植到了会安,在会安,到处是看得见的“乡愁”。

  

  广肇会馆,中式对联,中式建筑

  

  那道叫“白玫瑰”的小吃

  

  街上卖小吃的越南女子

  

  挂着很多面谱和油画的咖啡馆

  如果沿老街向左走,就是白藤路边的秋盆河了。

  一座古城,加上一条河流,如果再有花灯,那就风情万种了起来。

  秋盆河上,放置了许多各种造型的花灯游船,大大小小的游船在河面上来去。一到入夜,才是秋盆河散发魅力的所在:河道两岸的灯笼全都亮了,河上游船载的花灯也亮了,一艘艘小船挤到岸边,在灯影恍惚的夜色里,急切的招揽岸上游人上船,游灯河---这可是真正的灯河啊!白天还宽敞人稀的秋盆河边,这时候人群密集,人潮涌动,赏灯拍照。各种做小生意兜售食物纪念品的小贩,当然不会放过这绝好的发财机会,他们亢奋的在人堆里,挤过来挤过去,不停的把手里的东西递到人们面前。

  

  秋盆河边,夜色渐浓

  

  秋盆河边卖河灯的小姑娘

  

  穿奥黛的越南女子,婷婷玉立

  我挤出人群,却发现背后地上,安安静静的坐着一个小姑娘,面前地摊上,摆了一些纸折的河灯,她不叫也不喊,坐在昏暗的光线里,用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看着眼前躁动的人们。

  老街上的一排排一串串的花灯,也都亮了,熙熙攘攘的人们,在街上游逛。时不时的有三轮车夫们,就像约好了一样,排成长队推着客人鱼贯而过,消失在暗夜街角远处。这种客人在前车夫在后的三轮车,那些谢顶的客人,会不会有种背后头顶凉飕飕的感觉?

  有位穿一袭白色绣花奥黛的越南姑娘,婷婷的站在一簇花灯边上,淡淡的灯光映衬着笑脸,让老街昏黄的夜,明亮了许多。有人说,越南的国服奥黛,也是源于中国旗袍的改良版。也许,在越南的华人,看到奥黛想起的就是旗袍吧?

  

  街边对弈象棋的高手

  

  月色下自弹自唱自娱自乐的人们

  

  会安,花灯的街市

  一处街边墙上,挂着“车”、“炮”、“帅”三只灯笼,灯笼下竖着一面画着中国象棋的木板,一位老者,正站在棋局面前沉思不语,老者后面,站着坐着几位男人,也都专注的盯着棋局。如此对弈,颇有古风。

  往前不远,游人渐少,忽闻丝竹声响,近前一看,一座挂着灯笼的老宅门口,围坐着几位男女,或操吉他,或拉小提,或弹月琴,后面还有钢琴伴奏,当中一位白发老者,笈着一双拖鞋,正唱着“summer is comming”,歌声里传递着随意、深情、欢快、沧桑,听的让人心软。坐下来,点一杯甘蔗汁,望望天边高高的月亮,看看眼前自娱自乐的人们,也许这个晚上,这个画面,就是会安几天里,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吧?

  天色已晚,又过昭应殿,这里,却是华人纪念明代100多人海难者的祭堂。几块牌匾,镌刻着“重振乡声”、“天道酬勤”、“赫弈千秋”,两侧墙壁的华文纪事碑,满满的都是关于家乡的符号。

  会安城里,不管是福建会馆,还是潮州会馆,或者是这昭应殿,一馆一店,一灯一食,无不寄放着旅越华人们的乡愁所在。

  

  会安城的寺庙

  

  越南女子带口罩,骑着摩托车

  

  会安,越南人的寻常生活

  

  越南绣坊的绣花女

  

  空车而去的三轮车夫

  

  三角梅树下,这是穿制服的城管吗?

  

  会安大市场里,闷热的摊位

  

  家庭SPA馆门口,小女孩很喜欢我们

  

  露天市场,坐三轮车游览的游客

  

  卖菜的小贩,肤色黝黑,神情疲惫

  

  摊贩众生相

  

  秋盆河上,安静的白天

  

  花灯布置在岸边,河上也有花灯游船

  

  街上横空出世的花灯

  

  花灯点亮会安的夜

  

  走过花灯小巷

  

  夜深人静,独坐路边的姑娘。

  如果您觉得我好,打个赏吧


《在越南会安,遇见乡愁》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cjy/49714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