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04 12:0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大城,其实应该叫阿育塔雅,Ayuttaya,中国人喜欢叫大城。这个名称来自于印度史诗 《罗摩衍那》中拉玛女神(Rama)的故乡,一座让人浮想联翩的泰国古都,沧桑的容颜折射着曾经拥有的绚丽光芒。公元1350年以来曾有33代君主在此建都。市内河道纵横,桥梁密布,航运发达,城墙高厚,城内多王宫寺院等古迹,共有著名佛寺7座,其中以帕司山碧佛寺最为著名,相等于曼谷的玉佛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誉为“吴哥窟第二”。
为了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大城,头一天下午我们5人在考山路的旅行社包了一辆车,选定了所要参观的7座佛寺的路线。大城离曼谷并不太远,不塞车的话不用一个小时就到,司机很好,虽然语言不通,微笑和姿体语言也足够我们交流啦。
第一座佛寺:菩考同寺(Wat Phu Khao Thong)
该塔在大城的西北处,这座风景迷人的佛塔被翻译成“金山”(GOLDEN MOUNT),最早是在缅甸占领大城的15年间建造的(1767年遭到侵略之前就建立了,后来倒塌)。俗称金山寺,位于纳黎萱纪念碑后,醒目的便是这座白塔,是为了纪念历代大城国王的赫赫战功而修建的。
佛塔上见证的生命奇迹
因为来得较早,几乎没见到什么人。四周非常空旷视野开阔,塔顶尖利的佛塔,老远便可看到,那种苍劲的 气氛,好像在告诉我们古城昔日的光辉犹在,不曾消逝。 斑驳的佛塔后有棵巨大的树和旧时宫殿的残柱、残墙、几座兀立的浮屠,这些古迹断断续续,却又绵绵不断,令我不禁感叹惋惜它的衰落。比起曼谷金碧辉煌的 寺庙来说,这里空旷、深邃的意境,苍凉、凝重的悲壮美,更能吸引我驻留。
佛塔的不远处是纳黎萱纪念碑,这里供奉的全是一只只色彩斑斓的公鸡。
第二座佛寺:玛哈泰寺(Wat Phra Mahathat)
玛哈泰寺应该是大城最著名的佛寺了,这里不仅有大城最早建成的高棉式佛塔,还有被触角一样的树根环抱的佛像头——这是大城的标志性形象之一。而今几百年过去了,曾经的玛哈泰寺早已成为废墟,大城王朝也早已成为一段历史。
玛哈泰寺位于泰国最古老的都城斯科泰古城的中央,是该城的中心。佛寺四面有沟渠环绕, 从印拉第王开始建造,直到1345年完成于李泰王时期,属于皇室宗庙,寺中原有209 座塔,10处僧院,但大部份都仅剩地基而已。寺内有中央塔台,四周是有四面佛龛的小佛塔和庙堂样式的佛塔。中央佛塔使用红土建成,再涂灰泥粉饰。莲花花蕾状顶端佛塔被称为斯科泰式,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佛塔。 目前还能辨识的主要有纯素可泰式的主塔,周围张着4座室利佛逝(Sri-vijaya)兼锡兰式小塔和4座高棉式小塔,拥有素可泰主僧院、大城盖的主僧院、李素五骨灰院、南北两座内含9尺立佛的庙宇, 还有黄昏时可拍摄美丽剪影的大雄宝殿。 玛哈泰寺的主塔是一座上部呈含苞莲花状的纯素可泰式佛塔,这是李泰王时重建的,原来是一座高棉式佛塔,李泰王不想受高棉影响,遂把原来的高棉塔包起来,外面盖成纯素可泰式的佛塔,这种不破坏前人(朝)作品的例子在泰国时时可见,因为泰人相信破坏庙宇或佛像是对神不尊敬的,所以都是用把建筑物包起来或盖起来,外面再建新的这种方法,因此建筑物都会愈来愈“有容乃大”。(此段转自百度)
大城的招牌景色:
圆弧形的佛寺遗址,这是泰国大城王朝的特色虽然已经老旧,但依旧可以看出当年的精美。
“菩提佛头”是一颗石雕的佛头被菩提树根缠住,已有600年历史。据说是原来当年大城有座佛像上的佛头被在战争时被缅甸军人砍下,走私者偷运出境的时候被海关查获,当时只知道这颗佛头是大城这里某尊佛像上的,但是到底是哪座佛像却不得而知,后来人们就把这座佛头埋在一棵菩提树下。守护至今,意外成为大城的景点。
如今岁月更迭,徘徊于千疮百孔的玛哈泰寺的废墟中,看着一座座仅存的残垣断壁、一堵堵斑驳累累的砖墙、还有那空旷而又纵横交错的地基,心中不免为之叹息。
第三座佛寺: 罗卡雅苏塔寺(Wat Lokayasutha)
依照目前的情况,应该不能再称做寺,因为它已经是一片蔓草,没有任何建筑物存在, 只有一座塌了一半的塔及著名的大卧佛,也因为如此,当地人称罗卡雅苏塔寺为帕侬寺(WatPaNo),即[卧佛寺]的意思。
第四座佛寺:司山碧佛寺(Wat Phra Sri Sanphet)
司山碧佛寺(Wat Phra Si San Phet) 佛塔旁边的广场,是个木造的皇宫,后因大城的灭亡而倒塌。位于拉马公园,隔着帕席桑碧大街( Phra Si San Phet St. ),有许多古帝国时代的遗迹,是早先王宫的建地,目前仅存3座灰白色的巨塔,保留有3个国王的骨灰。据说右侧的广场,本来是木造王宫建筑,后因大城王朝灭亡而坍塌,3座宝塔是当时的圣城,遭到缅甸军队的破坏之后,虽然已不见往日气势,但依其溷合古皇宫式建筑的雄伟外观来判断,地位就像曼谷的玉佛寺般一样崇高。
第五座佛寺:蒙坤巫碧寺(Wiharn Phra Mongkhonbophit)
这个佛寺的地理位置靠近帕席桑碧寺的西南侧,这裡有一个大停车场,对面有成排的纪念品摊位,还有出售土产品,明信片和古董的贩卖区。
这个看起来很新,象一个现代的寺院…….不知道是复建的,还是修缮的。在这座建筑裡供奉着一座 15 世纪,原本乃是立于户外青铜製的巨大坐佛像,此佛像经过数次的修复后,发现在巨佛身体内,竟有好几百尊的小佛,受到前往拜访大城佛教徒们的尊崇与景仰。
第六座佛寺:拉嘉布拉那寺(Wat Ratchaburana)
这是一座位于拉马公园东北角的宝塔,建立于西元 1424 年,是大城王朝的七世王所建,流传至今,拥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因为在修缮的原因我们没能看到。
第七座佛寺:业柴孟寇寺 (Wat Yai Chai Mongkhon)
自曼谷前来,即将抵达大城时,右手边远远的便可看到一座72公尺高的巨塔,是大城现存中最高的佛塔,这就是业柴孟寇寺的所在。巨塔是16世纪时泰王打败缅甸军后在寺中央兴建的,名称 Yai Chai Mongkhon有「大、胜利、吉利」的意思。锡兰式的佛塔周围环绕着无数佛像,一派祥和庄严的气氛。(此段转自百度)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座佛寺,不仅《泰囧》里有出现它的镜头,而且因为这一天念念不忘要找到 博友文里的机器猫,终于在要失望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现了。最主要的是那一尊尊神态各异的佛像, 若是仔细的观察,便可以发现佛首和身体竟然不是同一个时代所凋塑的,原来这是因为当初修建驿道,为了贪图方便,不择手段的砍下佛身,籍以施工填路,实属一奇。
在回车上的途中无意识的转头,在一个神龛里意外的发现了心心念念的机器猫,总算是有了一个圆满完美的大城之旅,只是不明白泰国人供奉的东西代表了什么意思。
一天的行程让我匆匆感受了一下大城小爱的味道。大城王朝过去了,曾经的战火也早已熄灭,却依然散发着它淡淡气息。徜徉在这些曾经辉煌的佛寺间,一种莫名的沧桑美感扑面而来,不可磨灭的皇家气势亦淡然犹存,端庄、典雅、古朴、质感、信仰在这里交汇,冥冥中我宛若游弋在历史的长河里,久久的令我流连忘返,沉醉大城......
《大城小爱》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cjy/46345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