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27 11:23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这里的一切都正在等待发生。”莫先生晃着手中的红酒对我说道,我们身后是仰光诗多娜酒店的花园泳池,这座城市的夜幕刚刚降临,一场池畔烧烤派对正准备开始。莫先生在3个月前来到仰光,作为一间拥有797间客房的地标酒店总经理,他正在慢慢熟悉这座城市的节奏以及越来越兴旺的旅游市场。缅甸大选尘埃落定,这个曾经封闭了许久的国家将会在走向何方,众人都在拭目以待。缅甸学者吴丹敏说缅甸是“亚洲的新十字路口”,一切都杂乱无序,但一切又都生机勃勃。作为东南亚最后一个开放观光的国家,缅甸正在奋起直追,弥补这段落后的时光。这一次,我们先不谈王朝古都曼德勒,也不谈千佛之城蒲甘,跟着环球旅游周刊记者王小乖潜入仰光三日。
Day1没有自行车的城市
是的,仰光是座没有自行车的城市。驾驶自行车和摩托车在这里是违法的,摩托车只能由执勤警察驾驶。从机场开往市区的路上,你会和我一样惊讶于仰光的交通拥堵和中国大部分城市并无二至。甚至,更加混乱。由于价格高昂且牌照获取不易,私家车在2011年前非常有限。根据霍亮子的旅行报告,之前在仰光购买一辆丰田SUV连同牌照需要40万美元,现在价格则急降过半。很多起先没车的人都买了车;而已经有私车的人,迫不及待地买了第二辆、第三辆……
但这并不代表仰光已经成为一座繁荣、现代的都市,我们目光所及之处,街道上衣着朴素的行人,茅草茶室里围着电视看球赛的茶客,路边摊贩卖的生活日用品都让人想起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
在仰光,除了问候语ming-ga-la-ba,你还要学会两个词:Longyi、Danakar。前者常被译作“隆基”,我却喜欢叫它“罗衣”,实际上就是一块布,仰光街头的男女都会将它围在腰间,就像是傣家的筒裙。女人穿着婀娜,男人穿着潇洒。在白塔湖边上,放学的孩子们穿着绿色的罗衣,手里拎着饭盒或竹篮,结伴成群笑笑闹闹。女孩的脸颊上依然抹着黄泥,有的男孩却已经背上了MCM同款的铆钉书包。女孩脸上的黄泥就是Danakar,在缅甸,它是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不论任何场合都可以使用的护肤品。Danakar是用黄香楝树干磨出来的粉末,自有一股清香。缅甸人把它当作防晒霜,姑娘们相信经常搽用Danakar,皮肤会变得光滑白嫩,更加漂亮。
DaNaKar现在已演变成一种属于国家的优雅。从出生的婴儿开始由父母帮忙擦拭DaNakar到学生时期就自己擦拭着DaNaKar,从青涩到逐渐成熟的长大,每一步的岁月中都有DaNaKar淡淡的清香,DaNaKar已经成为最朴素、最不可或缺和最珍贵的存在。
仰光初见,一切新鲜。我却怅然若失。若不是仰光诗多娜酒店里随处可见的融入当地文化的家具设计和装饰品,我其实很难找到期待中的“缅甸”。5点10份,酒店管家Thei Thei给我送来一个白色礼盒,里面装着一件橙绿相间的崭新罗衣,她帮我围上,提醒我晚上的泳池派对可以穿它出席。传统与现代杂乱交织,这里的一切都正在等待发生。
Day2静默的僧人以及疯狂自拍的游客
对所有来到仰光的游客而言,大金塔无疑是首当其中的目的地。我却选择先去往Golden Valley,那里有一间艺术工作室,据说当地最好的二十名画家常在那里作画。年逾古稀的Myn是工作室的创始人,若不是她主动说起,我完全想不到眼前这位优雅妇人竟然有这么大年纪。
通往Golden Valley的道路坑坑洼洼,从主路步行大约15分钟,我们来到Myn和丈夫开办的艺术院子。巨大的菩提树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荫凉,Myn则为我们贴心地准备了冰镇可乐。只有三间平房的艺术工作室看起来平凡简陋,却收藏着一幅幅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浓烈的色彩为我们打开缅甸的惊奇之门,我在画与画中流连,试图揭开画中生动人物背后的生活与真实。Myn和丈夫曾经和女儿生活在新加坡,他们在那里经营一间画廊,“后来,我们越来越发现缅甸的艺术家们更需要一个走向世界的出口,所以就回到这里。这里仍然不够大,但一切都在发生,我们相信缅甸的当代艺术很快会迎来一个契机。”Myn告诉我。
作别Myn和她的艺术工作室,我终于在黄昏时分来到大金塔。外国游客必须在专门的入口接受安检,然后脱鞋,搭乘电梯,穿过一道长廊才能接受大金塔的佛光洗礼。经过这一切繁琐的程序,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期待中的金塔夕阳无法拍到,我很失望。
但它依然叫人心生敬畏。大金塔它不仅仅是一座金塔,而是塔的丛林。其塔身建于一座小山之上,环塔有东南西北四个入口。天鹅绒般的夜幕下,大金塔巍然耸立,被无数佛龛、小型佛塔和寺庙包围,精细的柚木雕刻,镶满玻璃亮片的重檐,铺着玉片的廊柱。2600多年的献祭层叠累加……损毁、修复、加建,每一座佛像每一间庙宇都各自不同,但无不秉承一种繁复得让人眩晕的美学。
“如果在白天到来,地面高热的温度让人根本无法承受,毕竟我们光着脚呢。”见我闷闷不乐,导游Nyi Nyi安慰道。“那你都在什么时候来这里?”我问。“我每周都会自己来大金塔参拜、冥想,基本在清晨4点半到5点之间,那个时候人很少,很安静,太阳刚刚升起,很美。”Nyi Nyi答道。
也是,我看着眼前穿梭如织的人流,心里生出一股身在北京地铁的焦躁感。佛像前的酥油灯在夜色中光影摇曳,我强迫自己跟着人群绕着巨大的金塔行走。LED灯为佛像打出炫目的七彩佛光,信众或是游客们大多结队成群,仿佛在赴一个盛大的派对。不少人虔诚地跪在佛前,双手合十虔心念诵祷文;也有不少人举着自拍杆在镜头前拍下到此一游的纪念;参拜完毕的人在附近空地上自在野餐。眼前的一切,有种说不出的魔幻。在一座庙前,我见到一位年迈的僧侣,双目慈悲地望向前方,手中的法杖上鲜花幽香。那一刻,我才终于找到了大金塔的魅力——无论繁世如何变迁,它始终以静默的姿态悦纳一切。
Day3殖民地的荣光在这里荡然无存
仰光无疑也曾有过一段来自西方的优雅岁月。我怀着一颗期待的心,企图在这里寻找“东苏伊士运河”畔英国殖民时期的矜持与风华。
仰光仍是个处处有古迹的城市,只是如今这一切在现代化建设下显得无足轻重。总督住所、电报大楼、海关大厦,这些维多利亚时期的精美建筑如今化作酒店、邮局、政府机关,仿佛散落的时光碎片。沿街摆开的旧书摊倒是能淘到不少好宝贝,摊主也只是懒懒的顾着,不开高价,也没有过分热情的推销。昂山将军市场则是缅甸纺织品和手工艺品的好天堂,我在那里买了三幅画,回来算了算折合人民币不到200块钱。
如果你像我一样执着于寻找仰光昔日的优雅,The Strand 酒店是个好去处。坐在酒店里,透过柚木框玻璃窗望着窗外这条100多年以前英国殖民统治下仰光最繁华的 Strand大街。路边的阔叶乔木、芒果树、椰树、波罗蜜树在微风中颤动,随意一瞥,就是那些门庭高耸的旧日建筑和它斑驳的墙壁上留下的时光痕迹。窗外的混杂的车流在这一刻终于消掉了声音,只剩美好岁月的静静怀念。
最后,来跟我唱一首缅甸流行歌吧,这段歌词在我看来,是对这座城市最好的描述。
“你脸颊上淡淡的DaNaKar好可爱,对其他人来说也许不够明显,对我来说你就如明月光辉。朴素的脸上时刻保持着微笑吧,世上已没有可比拟的美丽。
《仰光潜行,打开神秘缅甸的那扇门》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vyou.yuduxx.com/cjy/34141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